租房协议书范文
循环农业理论基础
1 循环农业理论基础
1.1 循环经济学
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物质循环利用、能量梯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何尧军等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
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为3R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3R原则中减量化原则针对输入端,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达到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针对使用过程,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针对输出端,把社会消费领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在循环农业中,循环经济的“3R”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循环农业要求尽量做到外界物质能量输入的减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投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通过“资源——利用——资源”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30]。
1.2 产业经济学
1.2.1 产业组织理论
1.2.2 产业结构理论
1.2.3 产业关联理论
1.3 农业生态学
1.3.1 互惠共生原理
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之间,由人工诱导的多种共生互利的关系,加强了物质内的循环作用,既提高了生态效益,又保证了经济效益。“四位一体”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就充分利用了这一原理,在模式中,温室内的猪和蔬菜之间,以及猪和沼气中的微生物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互利的关系:猪呼出的二氧化碳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而植物释放的氧气则有利于猪的生长;猪所排泄出的粪便为沼气发酵微生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营养物质,保证了沼气的顺利发酵,而沼气在温室内燃烧可以提高猪生长环境的温度,沼液可用作添加饲料喂猪,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
1.3.2 食物链原理
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众多特性各异的生物,之所以能够按一定数量、比例排列顺序,组合成有稳定结构和相应功能的系统,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生物间存在着营养(食物)的依存关系。生物间的食物链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捕食食物链,是有植物到食草动物,再到肉食动物,以直接消费活有机物或其它组织为特点的食物链;第二种是腐食食物链,以死有机物或生物排泄物为食物,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质的食物链;第三种是寄生食物链,是以寄生的方式取食活的生物有机体而构成的食物链”[22]。食物链在同一营养级上的不同生物种对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转化、接受、传递的速率与效率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中,通过调节生物种的数量、种类、比例,可以扩大物流、能流的途径、范围、流动速率以及转化效率,以提高生产。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模式就利用了这一原理,在猪和菜两个营养级之间增加了厌氧微生物这一个营养级,在猪和厌氧微生物之间形成了一条腐食食物链,从而使生物能的利用率以及该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都得以提高。
1.4 可持续发展农业
考研数学三“可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延伸到农业及农村经济时而生成的。1991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即“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因此是一种能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其基本内涵包括:①可持续农业强调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代发展的代价;②可持续农业要求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农业和农村发展维护一个健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东部战区在哪不因为要保护环境和维护资源而牺牲较高的生产目标和农业竞争力;不会引起诸如环境污染和生态条件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能够实现社会的公正性吗,不引起区域间、个人间收入的过大差距。
1.5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