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中华道路
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及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华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领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统的客观规律。     虎牙古阿扎
知识点:
1.百家争鸣:法家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孔子亚圣荀子王阳明阳明,心法、仁爱、尊卑有序,道家老子庄子无为;
2.儒学完善历程:儒学、刘邦建立汉王朝孔子祭祀标志儒学登入上流,汉武帝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学,阳明心法,新旧儒学,明朝反腐;
3.民族统一历程:北魏改汉、大唐长安文化自信、海陆丝绸之路、吉尔吉斯斯坦乡愁。
第二集 中华起源:
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祖先进化过程,中心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自中华大地产生并延绵不断发展起来的民族。
知识点:
1.猿人至古人至智人至现代人,主要变化为脑容量的增大、下颚的凸起、眉骨的凸起等。
第三集 农业起源
主要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开始种植及生产粮食的过程,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
1.南方稻谷驯化为野生稻至生产稻,北方狗尾巴草与谷子驯化为谷子,直至明朝一直为第一大生产作物。狗尾巴草为莠,良莠不齐的典故来源。
第四集 文明起源
主要讲述各个文化作用圈的形成及互通过程,为讲述邦国的形成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
1.红山文化、牛河梁文化等(史前五千年左右)
第五集 邦城时代
主要讲述各邦国即初始国家的兴衰过程,为讲述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夏朝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
1.史前四千年左右三大集团有华夏、三苗、武夷,发现的遗址有陶寺(文尧的遗址)、陶寺因外族入侵与内斗而衰。万邦万国呈繁星点点直至夏朝出现而向月明星稀转变;中国一词源于陶寺,表示中城之都、中土之国;上古时代的龙山时代,又称三皇五帝时代,五帝一般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第六集 夏朝觅踪
主要讲述考古学界寻夏朝存在的过程,中心思想夏朝客观存在而非神话。
知识点:
1.夏朝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2020年至1600年,存续约四百八十年,十七名帝皇更替;
2.大禹是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之子启取代益成王,改尧舜禹的禅让制变世袭制,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代后羿,少康中兴复兴夏朝,暴君夏桀是最后一位夏朝帝皇,商汤取代夏桀建立商;
3.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夏朝中晚期),河南嵩山新砦遗址(启至太康),河南郑州王城岗遗址(疑是大禹阳都待证);
4.商朝甲骨文是最早文字,夏出土的陶器上刻符疑是文字待证,可能是更古老的文字,最古老的文献资料商朝《尚书》、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均有夏朝记载,证实夏朝存在,但因当时未出现文字,夏朝史料少之又少,考古是探源的主要途径。
第七集 殷商兴亡
主要讲述商朝代夏过程及兴衰。陶虹个人资料
知识点:
1.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1000年左右,历时约480年,31位君王更迭,青铜器鼎盛时期;商原是夏朝的诸侯国,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遂封诸侯,夏桀暴戾,成汤败夏,商汤伐桀,革旧鼎新;商代玄鸟为图腾,甲骨为占卜,青铜为礼器,改夏尚黑为尚白,白昼进朝;
2.商朝前后期以盘庚迁都为界,约公元前1300年,从河南郑州迁至河南安阳小屯山,盘庚迁殷后,商逐渐走向强盛;
3.武丁少年被父亲小乙下放农村,接触底层生活,体会民间疾苦,有记载最早的青年下放农村。武丁农村时期结识了甘盘和傅悦(傅悦举于版筑之间),日后加以重用;
4.有了贤臣辅佐,君王武丁开启殷商(殷指安阳)盛世,史称武丁盛世;武丁之妻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政治家、军事家,亲自带兵打仗,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战马功劳,授予她独立的封邑;
5.周的祖先历任尧舜和夏的农官,周族擅长农业;
沟通作文6.商纣王帝辛后期荒淫无度、建造酒池肉林,宠幸妲己,鹿山朝歌摘星台,疏君子、亲小人即杀亲叔叔比干,比干挖心示忠;
7.周文王姬昌被帝辛关押七年,将八卦推出六十四卦,写经之首《周易》(五书之一)
8.姬昌被释放后,与百家之宗(道、法、兵家的起源本家)姜子牙即姜太公钓鱼。姜子牙后辅佐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败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王让奴隶打前阵,结果奴隶倒戈),帝辛躲进鹿台自焚而死;商朝历史皆由周代撰写,殷墟证实这一朝代的存在。
第八集 商代文明
主要讲述内容如题,中心思想商代的发展奠定中华文化的根基。
知识点:
1.偶然在龙骨上发现甲骨文,证实了商代的确存在;《铁云藏龟》考释甲骨文的第一部书,掀起了甲骨文热潮。甲骨文基本具备六书(象形、意会、指意、通假、差转注)内容,系统完备的文字体系。
2.甲骨文多与祭祀有关,证明商代是一个很注重祭祀与占卜的朝代
3.商代畜牧业开始发展,盘庚迁殷后,农业也得到了更大重视
4.商代开始注重历法,以太阴记月,以太阳记年,干支记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12月,闰年13月背着你爱上你
5.商人好酒,酒曲复式制酒术出现,出土礼器中,多为酒器。
6.青铜器制造兴盛,玉器加工也有所进步,玉器和青铜器都是贵族身份的象征。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青铜器上的字称金鼎文(金文)。商开始出现铜铃编钟等乐器。妇好墓葬发掘的腰佩玉人为商人服饰提供线索。殷墟出土了商代白陶,瓷器开始向外传播。
7.无论是文字、历法、农耕、音乐,还是青铜器、玉器、瓷器都为中华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第九集 武王克商
主要讲述牧野之战,中心思想周人天命观的形成以及对德的要求。
知识点:
1.文王礼贤,得姜太公助力;凶兆下,姜子牙仍劝武王进攻,从以前崇尚鬼神到强调人的
主观能动性,上天清明授权收权以德为标准,封建思想初步形成;
2.牧野之战,以少胜多,武王姬发伐纣成功,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
东厂西厂
3.天生众民,为民立君。天是万民之神,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天以德为标准,来为人民选择君主,破除了神权至上的观点,开始了对人自身努力的关注,成为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天命即民心,天命不可违,民心不可抗,失德者必亡
第十集 周公摄政
主要讲述周公创设礼仪及分封制、宗法制的过程,中心思想是说明中华礼仪具有深远影响。
知识点:
1.周公姬旦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后称元圣,山东曲阜周公庙,孔子推崇的典范,也是周公解梦那个周公;
2.周武王命蔡公、管叔、召公成三监监管武庚(商人),然武庚挑拨,蔡公管叔起叛乱之
念;周武王克商后三年病死,未想到以小邦周统治大殷商良方,尚有商朝遗族后患;周公说服召公信任,二人辅佐成王,成王疑心,周公东退,后蔡公管叔叛乱,金藤之簋说明周公一心为公,开启周公辅成王姬诵,管叔被杀蔡公流放。
3.春天的田野周公摄政七年,为了稳定政权,分封制创诸侯更好管理广大国土,宗法制使各诸侯更有凝聚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崇德保民思想;诸侯国晋(召公之子)、卫、齐(姜子牙)、鲁(周公之子),分别克制南蛮东夷西戎北狄,保证国土完整及进一步扩张;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统治广大国土,开启家天下时代;
4.周公制礼作乐,创造周礼,涵盖国家的大政方针,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周变为礼仪之邦,政权更加稳定和谐。严格规定了人们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明贵贱,辨等级,维护了等级制度(嫡长子继承)。礼仪制度为中国后期三千年封建统治所沿用。
十一集 周王朝的衰落
主要讲述周王朝统治势力减弱的过程,中心思想礼仪制度的破坏及分封制的弊端与宗法制的疏远,加之外患造成周王势力的衰弱。
知识点:
1.周穆王好大喜功,征讨犬戎失德,致朝贡关系变敌对,为后三百年周朝衰落埋下后患;
2.周夷王是被诸侯拥护上位,下堂接见诸侯,史称周天子失礼;
3.周厉王(周夷王之子)铁血政策,山林川泽归王室,恐怖秘密监控,贵族讨伐,外逃14年,郁郁而死;共和行政或诸侯摄政,但证据不足;
4.宣王中兴,征讨犬戎,宣王晚年,听童言如惊弓之鸟;贵族裘卫四器记载土地转让买卖,说明王室对土地控制削弱;郑桓公、郑武公及郑桓公之子郑庄公是辅佐周平王三公,然势力变化,致郑庄公墓葬规格胜王室,诸侯逾越王权礼仪失守;周朝王室多年征战,登记人口,向诸侯讨粮讨车,沦为小国,诸侯争霸,周王室变为诸侯征战的模糊背景。
5.周幽王远贤臣亲小人,宠爱妃子褒姒,撕裂帛,烽火戏诸侯,欲杀申后之子太子宜臼,申后父亲申侯与犬戎合谋讨幽王,幽王被杀于西安骊山脚下,宗周镐京被犬戎占,周平王(太子宜臼)继位;
6.即位后第二年,齐桓公与秦公护送周平王至成周洛邑,建东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征犬戎得封地;
7.周平王死后郑庄公势力迅速扩大,周王势力减弱。平王孙周桓王剥夺了郑庄公权利,郑庄公不再朝见天子;桓王讨伐郑国失败各诸侯国均不再述职和纳贡;
十二集 春秋争霸
主要讲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霸,自此开始霸主制度
知识点:
1.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开始,到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的294年,史称春秋;
2.齐襄公被杀后,公子白和公子纠成为齐国君位人选。鲁国派管仲截杀公子白,帮助公子纠,管仲在即墨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小白大难不死,早一步赶回齐国,成为齐桓公;齐桓公放下一箭之仇,重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管仲规划政事,集权中央,奖励农商,充实国富,修正武备,强化军事;齐桓公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令诸侯;
3.在齐国崛起的同时,楚国已灭了息、邓,与北方狄戎呼应,不尊周天子;齐国率其他几国前去讨伐,楚国认错;齐桓公匡扶正室,扶周襄王继位,取得周王室各诸侯的认可,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管仲死后,齐桓公宠爱佞臣,齐桓公之子争夺君位,一代霸业就此凋零;
4.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后期,吴越兴起,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也成为霸主;
5.晋文公重耳在逃亡途中饥寒交迫,介子推曽割大腿上的肉为重耳熬汤,人们在寒食节来临之际做子推燕来纪念他;在62岁时晋文公登位,晋国尊王(不是天子,是诸侯)攘夷,迅速成为新的霸主;
6.晋文公曾受过楚国恩惠,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退避三舍),其实是到了更有利的地形,赢得城濮之战,霸主地位更加受认可,彻底取代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7.随着各国争霸,中原文化向四周传播,尤其是楚国;到楚庄王,楚国文化早已成为华夏
文化的一部分;楚庄王当政三年,不理政务(怀疑是观察形势);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楚庄王重振朝纲,楚国成为中原外最强大国家之一;楚庄王开始觊觎中原,但并不尊重周天子;逐渐称霸开始,晋楚争霸;各种争霸后,奉两国为共同霸主;
8.春秋霸主制度是对西周宗法制度的颠覆;
十三集 孔子
主要讲述孔子的宦游生涯以及教育事业
知识点
1.孔子少年时期生活贫贱,故学会很多技能。十五岁立志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孔子生于周公旦的封地鲁,受此影响,最注重君子六艺中的礼
2.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除了坚定维护周礼,还对周礼改造和发展:打破礼不下庶人,主张对所有人都要齐之以礼;强调仁是礼的核心,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仁者爱人
3.天子衰微,诸侯失位,各国实权都掌握在各大有权势的家族中;
4.孔子出任鲁国司空,继而担任大司寇,但遭遇了失败;公元前497年,孔子怀揣重建东周的抱负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宦游生涯;周行列国,寻自己的用武之地;
5.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的孔子回到鲁国,专注于教育活动;是兴办私学第一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使学术民众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