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中医药高地的现状!
问题及具体策略
宋欣阳
(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
摘要:建设中药企业研发集有助于提高上海的新药研发能力,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应以浦东张江药谷为中心,引进一批正在进行产业转型、注重研发的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和上市集团,充分把握高科技园区自身的政策红利,在药谷中设立中医药专属研发片区,吸引国内中药企业在沪开设研发中心,使其成为上海本土中药企业的标杆,形成区域内良性竞争。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7.5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5-1309(2021)03-0016-010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上海建设全球领先的中医药高地,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上海要抓住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推动学
科交叉融合,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努力使优势更优、特更特、亮点更亮,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王思聪 吴亦凡一、上海中医药产业发展的
现状与问题
(一)上海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1上海中药上市企业较少,研发力量不足
截至2019年末,全国中药行业上市企业共计66家,上海仅有上海凯宝1家,对比广东省8家、浙江省5家、云南省4家,差距很大。上海凯宝总市值为63.81亿元,位于行业第33名。
研发方面,中药上市企业中研发排名第1位的天士力集团2018年研发投入达到1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6.68%,而上海凯宝同期研发投入仅为0.47亿元,研发投入仅占营业收入3.17%。国内医药企业研发排名第2位的恒瑞医药,其同期研发投入达到26.7亿元,是上海凯宝的57倍;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5.33%。
2.本土老字号企业市场存在感不强,上市难
上海蔡同德、童涵春堂等品牌老字号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了文化传统,具有良好商业信誉,但市场存在感不强,独立上市较难。上海蔡同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蔡同德”)作为上海著名的中医药老字号企业,由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世界”)100%控股,新世界隶属于黄浦区国资委,主要业务包括房地产、日用百货和电子商务等。蔡同德是市国资委管理下的三级企业,获得的发展资源相对不足,独立上市困难。从经济反哺的角度看,在新世界所有30项对
作者简介:宋欣阳,中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本文参与撰写人员:卞跃峰、邵沁、严夏继、张海涵、王笑涵。
16
外投资中排名第3位,对黄浦区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若独立上市,其经济效益势必扩大。
表1代表性省区中医药发展情况
定位
粤港澳京津冀江苏上海
中医药强省(广东)中医药强省(河北)中医药强省无中医药强省定位
文件《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6—2020)《
《广东省推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
方案(2016—2020)》《广东省促进中医
药“一带一路”发展行动计划(2017—
2020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
发展现代中药列为重点培育产业
《新时代国医堂高质量
发展天津共识》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
中医药发展规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启动"促进中医药融入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江苏省中医药发展
战略规划(2016—
2030年)》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战
略规划纲要(2018—
2035年)》《上海市进一
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
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
年—2020年)》*上海市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
规划(2016—2020年)》
重要项目
中药上市企业8个中药上市企业4个中药上市企业2个中药上市企业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
地3个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
基地2个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
地2个
①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②宝安纯中医医院
③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
京津冀中医医联体
京津冀中医药产业
创新战略联盟
江苏省中医药传承
创新工程项目
上海市中医药数据中心
建设项目、上海市中医
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19个
国家区域中医(专科)
诊疗中心46个
国家区域中医(专
科)诊疗中心6个
国家区域中医(专科)
诊疗中心9个
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2个
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
基地5个刘彦池老公
国家中医药服务出
口基地2个
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
基地0个
3.上海缺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医药产业
园区
截至2019年末,全国与中医药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14所,其中江苏、广东、江西、天津各2所,北京、澳门、湖南、四川、河北、山东各1所,而上海尚无入选实验室。上海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迫在眉睫。
上海新型中医药服务模式和中医药创新体系的建设发展良好,但对外来中医药上市集团的吸引力尚不强,没有专属的中医药产业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虽然是上海重要的药研,重视生物医药研究,辉瑞、津村等大型药企都在这里设立药物研发中心,但中医药产业在其中存在感较低,仅天士力一家中药上市企业在张江建设了中医药研发中心。目前,我国共有16家中医药产业园,均不位于长三角区域。上海亟须建设一个中医药产业园区,作为市内外中医药企业创新研发的“孵化器”。
(二)上海中医服务业现状
1.上海中医服务业“机构少、压力大”
“中医药健康服务”自“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各地不断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医疗点,普及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完善社区中医药网络。然而,上海在这方面陷入“机构少,压力大”的困境。《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上海中医类医院仅有29家,而北京有201家,天津有58家。上海中医医院床位数10790张,不足北京的1/2。
2.上海中医人力资源不足,中医高端人才缺乏
上海中医药从业人数10946人,全国排名倒数第5位;上海中医药从业人数与人口比为4.52人/万人,全国排名第22位。上海中医药医疗资源总量与患者需求严重不对等,在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欠缺。《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全国各地中医药医院的医生日均负担诊疗人次排名中,上海日均20.2人次居全国第1位,而北京仅
17
郭晓冬个人资料为11.5人次。
上海国医大师数量远少于北京。2009年全国开始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每4年评选一次,至今获得“国医大师”称号的中医专家有90名。其中北京有19位,而上海仅有6位。2017年评选表彰100名国家名中医,北京有13名,全国排名第1位;新疆有5名,全国排名第2位;上海仅两名,全国排名第23位。
3.上海缺少各类特医疗品牌的专科中医院
一是没有中医国际医院。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其中医医疗服务应面向国际市场。目前在建的国际医疗园区中,国际医院仅有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一所,没有中医医院布局。
二是没有针灸医院。在国家卫健委注册备案的针灸医院共15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为山西省针灸医院,一级医院6家,未定级医院8家。上海有临床、教学、科验等方面能力较强的针灸专业技术人才和针灸诊疗机构,但尚无针灸医院。
三是缺少中医老年病医院。在国家卫健委注册备案的老年医院共48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为北京老年医院,二级医院10家,一级医院16家,未定级医院21家。上海仅有4家老年医院,分别为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二级)、上海市民政老年医院(一级)、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分院(未定级)、上海海江老年医院(未定级)。
四是缺少中医骨科、骨伤科医院。在国家卫健委注册备案的骨伤医院288家、骨科医院551家,共839家;其中,中医医院116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5家、民族医院4家,中医类医院总计135家。中医骨科、骨伤科医院中,三级医院4家,分别为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一级医院56家;二级医院24家;未定级医院47家。上海目前有3家骨科
医院,无论是诊疗能力还是业界口碑都占领一席之地,但尚未定级。
五是缺少中医妇科医院。在国家卫健委注册备案的妇科医院、妇产科医院共192家,其中三级医院3家,分别为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二级医院35家、一级医院64家、未定级医院90家;其中,仅有4家为中医妇科医院(一级医院3家,未定级医院1家),分别位于安徽、山东和河南。上海有妇产科医院3家、妇科医院4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未定级医院6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设有中西医结合科,上海无中医妇科医院。
六是缺少中医肿瘤医院。在国家卫健委注册备案的肿瘤医院共224家,其中三级医院60家、二级医院20家、一级医院84家、未定级医院60家;中医医院18家(三级医院1家,为铁岭市中医肿瘤医院,二级医院7家,一级医院3家,未定级医院7家);中西医结合医院6家(二级医院2家、一级医院1家、未定级医院3家)。上海有肿瘤医院3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1家、未定级医院1家),无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
七是缺少中医肛肠医院。在国家卫健委注册备案的肛肠医院共214家,其中三级医院4家,为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北京市肛肠医院、沈阳市肛肠医院、成都市锦江区肛肠医院;二级医院55家;一级医院82家,未定级医院72家;其中,中医肛肠医院25家(二级医院12家、一级医院10家、未定级医院3家),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3家(二级医院1家、一级医院1家、未定级医院1家)。上海各中医医院肛肠科虽已有数年至十年多年历史,但缺少肛肠科专科医院,目前上海仅有1家肛肠医院。
八是缺少中医互联网医院。在国家卫健委注册备案的互联网医院共55家,其中5家为中医互联网医院,51家设有中医科,上海仅有1家,为商赢互联网医院,该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共建,设有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
上海对中医院建设的统筹布局尚存不足2019年上海重大建设项目医疗卫生类8项#其中中医类仅一项“岳阳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2019年12月16日,上海下发《关于加强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底,上海重点建设5家研究型医院,成为重大疑难疾病的诊照片转手绘
18
疗平台、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到2030年,涌现一批世界级的研究型医院,产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成为全球医学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强化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结合上海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腾飞计划”,到2020年,建设15家左右上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医学协同创新集,但
其中未提及中医院。
全国有6个省市在中医院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鼓励、支持新建中医医院;另有多省在相关文件中指出,每个县(市)至少办好一所公立中医医院,推动省内中医医院建成三甲中医医院。《上海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35年)》指出,各区由政府举办的独立中医类医院不少于1所;《2019年上海市中医药工作要点》指出,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推进龙华医院浦东分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分院等建设,推进崇明、闵行区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建设。这些建设项目仅提及已有中医医院的分院建设及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建设,未提及新建中医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
二、上海中医药贸易发展的
现状与问题
(一)上海中医药服务贸易现状
1.缺少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2019年4月#商务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上海中医药服务贸易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没有入围2019年全国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名单。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建设一批以出口为导
向、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基地对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具有为全国中医药服务出口起辐射带动作用的能力,却暂时错失对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进一步培育、规划与引导的机会。
2.医疗旅游吸引力度不够
2018年6月,国家发布《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建立来华就医签证制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目前外国人来华就医签证试点工作在海南省进行。事实上,上海拥有全国最大的服务贸易受众。据2019年国家外国专家局统计,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人为21.5万人,占全国的23.7%,居全国首位。来华就医签证试点的开展,能够吸引更多外国友人来沪接受中医药服务,但上海并未参与。服务贸易政策建设不全面#未把握试点机会#不利于上海中
医药服务贸易的区域竞争。
上海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具体举措缺乏,中医药文化地标缺失。上海无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国家级4A级景区,仅一家3A级景区,在全国范围内不占优势。
3•中医跨境交付载体缺失
中医药医疗服务贸易的跨境交付模式,是指我国境内的医疗机构向其他国境内的居民或患者提供中医药国际远程医疗服务,如中医药远程诊疗、国际会诊、养生保健国际咨询等。中医药跨境交付有利于中医远程医疗市场迅速拓展,是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草药是最易获得的药物#通过中医跨境交付为偏远地区的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可行性极高#是实现民众健康的
重要方式。但目前鲜见中医药跨境交付服务。
4.上海中医药传承与教育难度较大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独特的健康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结晶,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特和优势。但目前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发展出现了新人力量不足的局面,由于缺乏传承平台和中医药人才,一些名老中医的临床诊疗技术、临床诊疗经验、方药正在慢慢地丢失。一部分人因而产生了“中医科学性”的疑问,增加了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难度。
上海有3所中学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学校,校园内有中医药文化展馆和长廊,并设置中医药有关读本、课程、专题讲座等,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学习氛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普及中医药文化、培养潜在中医药人才的可行途径。此外,上海遴选了8所中小学,实现全学段、多类型、多地域的覆盖,共建设了8个中药百草园、6个中医
南通景点19
挖掘机型号药标本陈列室2个中小学中医药科技实验室,为学生创建丰富而直观的体验环境。2013年,同济初级中学“走进中草药'活动体验中心”获得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上海市民办中心学校合作建立国内首家国际学校中医药文化传承实践基地,共同开发大学生中医药文化国际学校传承实践项目。201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率先在国内创建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医药特学校,与闵行区共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蔷薇小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晶城中学,使之成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载体,逐步发展成为“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平”的特学校。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课程进课堂,形成高校对基础教育的专业支持,全面实现医教研共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上海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1.植物药外贸巨大红利没有释放
目前,国际传统药市场的年销售额约1700亿美元。德国的植物提取物销售额占据全球比重22.68%;美国的占比在22.21%。2018年,中国香港仅中药材一类的进口39.04亿美元、出口12.03亿美元,远超上海。上海需要进一步拓宽天然药、植物药、提取物的贸易渠道,这有助于开拓上海进出口市场,释放外贸红利。
2.尚未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
近年来,上海建设“中医药非药物疗法示范中心”,打造“海派中医”品牌等,但尚无强有力的中医药贸易政策。相较海南的药品先行区可直接通过当地政府审批进口临床急需中药产品、深圳的创新型实验室集结人才研发天然产品促进贸易往来,上海缺少中药产品进出口利好政策,推动中药产品进出口的力量不足。
3.进出口领域缺少“沪标”,与“港标”竞争乏力
根据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业贸易署《进出口(一般)规例》(第60A章)附表1第1部及附表2第1部,转运货物(包括中成药和中药材)的航空及货运公司,经登记后可获豁免办理转运货物所需要的进出或出口许可证。中国香港作为自由港,进口或出口中药材均无须缴付关税,其对中药的进出口利好政策确立了其中药产品贸易的重要转口地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于2002年开展“港标”计划,至今已有299种中药材的标准得以确立。
目前,我国中药材进出境依据《进出境中药材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9号),主要是对疫病的检验,并不是对质量和有效成分的检验,没有明确的饮片出口标准。上海缺乏有关天然药物及产品进出口“沪标”,加之国外市场对中药产品的严苛把控,中药产品屡次出口被扣,开拓上海中药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瓶颈。根据医保商会,2017年我国中药材出口额排名前10的品种,因质量等问题被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扣留或退回25次,较2016年的22次增长13.64%。缺少进出口标准,进出口程序较难保障,影响上海建设中药产品贸易咼地。
4.缺少大宗交易指数和贸易平台
近年来,尽管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建立上海大宗品现货交易中心,但交易中心多涉及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农产品国际贸易,较少涵盖中药材贸易。上海未打造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亟需形成集天然药物生产销售、贸易往来、竞价招标等环节于一体的运营体系。
(三)上海中医药专利与国际标准化现状
1.标准制定领域导向偏弱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是获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以国际标准为中药产业赋能需要清晰的国标建设定位和布局。截至2019年末,世界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49)公布了47项中医药ISO标准,我国参与制定了34项,韩国7项、日本5项、加拿大1项,虽然占据了数量优势,但就质量而言,我国制定的中医药国际标准中以创新研发为导向的国际标准缺失。
上海主导的传统医学国际标准以科学研究与中医临床诊疗居多#或是更加注重传统医学相关名词义、科研方式和编码系统等相关标准,而有关药物制剂生产、剂型质量等产品导向的国际标准缺失,标准的实用性和自身质量无法满足产业学
2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