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的历史发展情况简介
中国大运河自开凿以来,大体可划分为三段发展历史:邗沟春秋至隋朝、隋唐大运河隋朝至元朝初年、京杭大运河元朝至清朝末年。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战争频繁。吴王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齐、称霸中原。但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靠陆运劳力甚巨且道路不畅,而吴国的优势是水军和先进的开河、造船、航运技术。当时长江与淮河之间并无水路可通,只有走海路,风狂浪急,风险颇大。
公元前486年,吴国利用长江与淮河之间湖泊密布的自然条件,就地度量,局部开挖,把几个湖泊连接起来,从此长江与淮河贯通。该运河以南端的古邗城为起点,因此称为“邗沟”。邗沟的开凿,是有史记载的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段,被认为是中国大运河的开端。
扬州、淮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因邗沟的开凿而诞生。邗沟也是淮扬运河的前身,此后一直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为水运要道。与此同时,浙东运河的前身——山阴故水道也基本形成,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兴建年代最早,并且至今依然保存较好的人工运河之一。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动机已超越了军事目的,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四百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
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百万民工,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称山阳渎。608年,又征发黄河以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完成,隋唐大运河由此基本形成。唐朝时,对运河作过一些修整。
如于公元742年在三门峡以东,人们在岩石中曾开凿一条渠道,为“天宝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
①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
②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③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个人资料简介
④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观动机
①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对江南产生粮食的漕运;由于在隋朝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
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客观效果:
①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
作用。
②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组织到江南巡游,也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成为
隋亡的原因之一。隋唐大运河造就了沿线城市的繁荣,扬州、苏州、杭州、楚州今淮安、
泗州今江苏盱眙境内都是繁盛一时的商业城市。浙东运河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凭借经
余姚、曹娥把宁波与杭州联系起来的水路及浙东运河,宁波实际上成了大运河的南端终点。两宋时期
浙东运河为国家级主航道。
母亲节快乐祝福语简短由于元朝以前,中国的行政中心长期位于洛阳、开封,因此江南漕运要运送到北方,需绕道河南。元朝至元18年1218年,忽必烈决定对运河裁弯取直,下令开凿济州河,后
再开会通河与通惠河,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
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运河漕运,设置漕运总督和河
道总督,分别掌管运河漕运管理和运河水利管理。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因漕运而繁荣,北方
的天津、德州、沧州、临清等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东南地区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也
成为繁华的都市,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东南四都”。
浙东运河在明清时也同期繁荣。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朝廷制作了大运河全图,第二部分绘制的是从绍兴府经杭
州直至京城的大运河,详细反映了运河沿途各府县周边水道、湖泊、山川、河流间沟通关
联济运情形,足证浙东运河为中国大运河南起始端。
隋炀帝称帝在公元605年,自其父隋文帝杨坚手中继位,至617年,在位12年。他
在位期间做了一件大事,就是举全国之力挖凿大运河,这是他的雄才大略,为国家为民族
为历史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业,立下了不朽的伟绩。
现在看来,隋炀帝的大运河,起码在历史上有以下六大功劳: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
缓慢。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载重,
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划,或扬帆,或做水闸提升下降,可
以日行数十里甚至百里,真是一种人类行为的飞跃。船大,可运兵,可运马,可运粮食,
可运草料,可运煤炭,可运石材,花样多了,大大拓宽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以致可以组织
起有效的大规模的国家行为。不过,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
北则不行。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干脆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
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岂不是一盘大活棋?有了
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位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
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
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
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买卖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
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
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大世界
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
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第四,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
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第五,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大运河仿
佛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
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
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
隋炀帝杨广在位仅短短14年时间,却主持完成了东都洛阳的修建、大运河的开通,
并且三征高丽、三巡江都。他生前的所作所为颇受人们的关注,而开凿大运河是杨广所做
的事情中受后人争议最多的一件。美丽的江南风光是他开河的主要原因?
谚语大全 小学五年级隋炀帝杨广于仁寿四年604弑父自立。第二年,他便下令开凿运河。整个工程前后共
分四段进行:大业元年605,在北方修通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今天的江苏淮安;同年,又疏通扩大了山阳邗沟,这条宽四十步的运河的修成,仅用了半年时间;大业四年608,开凿了永济渠,这条河流是通济渠向北的延伸,主要利用沁水的河道,南接黄河,北通涿郡;
大业六年610又在长江以南开了一条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穿过太湖流域,直
达钱塘江边的余杭今浙江杭州。整条大运河的开通,前后只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它沟通
了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
华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长达千里。这样巨大的工程,在古代科学技术并不很发达的情
况下,是很难想像能够快速完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隋炀帝要开凿这条大运河?
多数人认为,隋炀帝开通运河的直接目的是想去巡游他向往已久的江都风光,附带的目的
天天向上钱枫下面硬了是加强对不久前征服的东南地区的控制和转输该地富庶的物资以增强中央政权的力量。运
河开通以后,首先就是供炀帝荒淫奢靡的巡游。持这种看法的人指出炀帝不但喜欢扬州这
斯琴高丽 顾峰个雄藩大郡,而且嗜好扬州的春江花月。他的《春江花月夜》诗说:“暮江平不动,春花
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写出了扬州临江的秀丽风光。有人认为唐代诗人张
若虚著名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是受了他的影响。炀帝另有《江都宫
乐歌》、《泛龙舟》、《幸江都作》、《迷楼歌》等诗篇,都是他留恋江都、欣羡江都的
作品。
持这种观点者都比较强调隋炀帝一贯奢侈的生活作风。因为开凿这条大运河动用了全
国大量的劳动力,是当时隋朝徭役繁重的主要因素,其间甚至出现男丁不够,以妇女充数
的现象。史书上也用“力竭转输,身填沟壑”这样严重的词语来形容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而且,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先后三次巡幸江都,每一次都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一路上
的穷奢极欲为许多民间小说和戏剧所津津乐道。
但不同意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炀帝开河并不见得只是为了游幸江都。根据《隋书》记载,炀帝并不仅仅巡游过江都,还曾巡游过西北各地,到过突厥与吐谷浑边境。这种巡游
有玩的成分,但主要应是出于政治与军事的考虑。难道他为了好玩就愿意到沙漠地里去走
一遭?隋炀帝曾三下江都,但绝不是单纯的去看琼花,而是着眼于扬州所具有的重要经济
政治地位。认为炀帝开河仅是为了玩,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一些人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需要,与杨广
个人贪图享乐无关。他们指出,隋代开运河,炀帝并非首创。早在开皇四年584,国家仓
廪空虚,隋文帝希望在水旱之年,国家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为了方便漕运,他在下令建
造大量仓库的同时,从潼关到长安,引渭水,开凿了广通渠。开皇七年587,为了进一步
扩大漕运,隋文帝又开凿了山阳渎。由此可见,国家当时的确需要开凿运河,而隋炀帝开
运河仅仅是隋文帝开运河的继续。开通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京师洛阳与江淮的交通,便利漕运。
江淮以南地区经过三国以来几百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在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荆州和扬州均富甲一方,整个南方也成为全国鱼盐杞梓以及丝麻布帛的主要供应地,但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却在洛阳。所以,运河一旦开通,就能把全国的政治重心与经济重
心联系起来,把富庶的江南财富以田赋的方式加以征集,并通过运河转输到洛阳。另外,
在隋朝建立以前,中国长期处于南北朝分裂的阶段。江南从东晋开始就形成了门阀士族的
特殊势力。隋朝建立以后,陈朝的残余势力一度与中央对抗。开凿大运河有助于中央对南
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也有人认为隋炀帝鄙夷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终至亡国,
因此自己反其道而行,“东行西幸,靡有定居”。在运河开通后,他的确曾经三次巡游江都,但是这三次都有其军事和政治上的动机。
第一次巡游江都,隋炀帝是想要通过文化的联络巩固政治的统一,有一定的文化性质。这次巡幸,他的船队前后二百余里,挽船的士兵有八万人。自己御乘龙舟高45尺,长200丈,上下4层。如此不惜巨资造船,其目的是在向尚有离心意志的南方宣扬中原王朝的
“皇威”。他的随从中有大批僧尼、道士、蕃客等政界、宗教界人士和宿学鸿儒。第二次
巡幸则是杨广追求军事征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意义。当时隋朝打算兴兵辽东,炀
帝想从南方补充军事人才,征调南方的经济为辽东战争服务。而他第三次巡幸江都究其原
因实属于政治逃难。这一次的巡幸没有了以往巡幸的显赫和狂热,其时隋朝政治即将到来,炀帝征高丽失败,政治意志消沉,在江都他的确十分荒淫。史书说:“炀帝至江都,荒淫
陈凯歌几任妻子都是谁
益甚,宫中百余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
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余人也常醉。”但若仔细地翻阅史书,就
不能说炀帝的巡幸纯粹是为了寻欢作乐的,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应该也不在此。
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个人一己之欲,还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三言两语是很难争辩清楚的。不过,如果我们看到运河在历史上的贡献,看到运河直到今
天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对炀帝开河目的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