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1.易错字音
(xiǎn)为人知  开(tuò)    大(shà)
家纺十大品牌(yān)然勒功  元(xūn)  (yān)红
(shǔ)名  锋芒毕(lù)  古罗布(pō)
马革鸿蒙升级计划(guǒ)尸  (shuāi)微  (hè)然
(dié)起  (qiè)而不舍  (wù)兀穷年
(lì)尽心血  (hán)寄  仰之(mí)高
咳嗽(ké sou)  调(ɡēnɡ)  (jiào)对
气(chuǎn)  忧(yù) 
2.易错字形
划 奠基 友 仰 至死不  妇皆知
杀 轻 力 
疙瘩 家户晓  慷慨淋漓
3.多音字
   校
 丧 薄
4.形近字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迥乎不同 潜心贯注 一反既往 气冲斗牛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比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蚁排衙。
2.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1.《邓稼先》的作者是邓稼先的同学杨振宁,他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诗人臧克家,他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作家。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编纂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史学家、政治家。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通“耶”,语气词,可译为“吗”。
以:蒙辞军中多务 (介词,用,拿)
1.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单独。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当涉猎 但:古义:只;今义:常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3.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二、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友(zhì)     头(lǘ)
猎(shè)  目不园(kuī)
B.抱(qiàn)  碗(dié)
果(shuò)  而不舍(qì)
C.然(chì)  元(xūn)
(gēng)  乎不同(jiǒng)
D.杀(mǒ)  选(pìn)
金(xīn)  气冲牛(dǒu)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马革裹尸    妇孺皆知
全神惯注  慷慨淋漓
B.蚁排衙  历尽心血
可歌可泣  不以为然
C.锋芒必露  至死不懈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D.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燕然勒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舟十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B.虹山湖的水光山,在蒙蒙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C.所谓“大V”账号以“求辟谣”“求证”等方式故意扩散谣言,让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跟风,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扰乱了正常传播秩序,社会公众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
昆西 杜比
如何应对高考D.一天早上,一对中年夫妇为某县公安局送来一面写着“锲而不舍追三年,骗子胆寒把钱还”的锦旗。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制作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节日气氛。
B.能否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D.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孙权劝学》选自《三国演义》,文中提到的孙权、鲁肃、吕蒙都是吴国人。
B.《邓稼先》的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主要作品有《烙印》《老马》等。
6.综合性学习。(10分)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习的方式也可以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6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仿写画线句。(4分)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5分)
(一)阅读古文,回答问题。(9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7.解释加点的词。(2分)
(1)鲁肃过寻阳(        )
(2)恐已矣(        )
8.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9.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君子的争与不争
离骚 名句
蒋骁飞
①民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
②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了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
③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
④一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
⑤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⑥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这小子总是
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儿。”
⑦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
⑧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学术分歧唇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
(有改动)
10.通读全文,出最能具体体现梁启超和陈寅恪“争”与“不争”的语句,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4分)
“争”的表现朱军离婚法国结婚
陈寅恪: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梁启超: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儿。
“不争”的表现
陈寅恪: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