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烧包袱就是这个节日的特点
科目二停车扣几分农村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节日有许多个,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别的意义。其中农历七月十五又叫七月半,又叫中元节,就是其中的节日之一。
一、烧包袱
栾云平为什么是爱徒中元节,与其他节日大不相同,这个节日是为先人过的,为逝去的先人过的,所以七月半又叫鬼节。
这一天最突出的特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烧纸钱、烧用品给逝去的先人。
中元节烧纸钱以及烧其它纸用品,与清明节不同,清明节要到坟头前去烧,而中元节则无需去一个一个的坟头前烧,可以在家门口或附近空坦上烧。
这是因为,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杂草尚未长高成林,人到坟前去既不困难,又可以踏青欣赏山地的美景。
周润发陈玉莲但中元节不同,虽已交秋,但还是炎热的夏天气候,气候干燥酷热,野外杂草荆刺丛生,要
到一个一个的坟前去,既炎热又困难。所以古人就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那就是“烧包袱”:
古人想的办法,与现代的寄包裹快递类似:用一个类似现代的信封,本地人把它叫“包袱皮子”,写上收包裹的先人之姓名、烧包袱之亲近关系、烧包袱人的住址、包袱的件数、烧包袱的日期等等,把纸钱纸用品放入纸袋内封好。
为了包袱能让先人真正收到,还要到道士那里去盖一个“灵宝大法司”的印章,迷信认为,道士这印,在阴间是有法力效果的,阴间的邮差看到道士这印,就会准确无误的送到收件人之手。当然烧包袱之人,还得另外给邮差烧些纸钱作为邮资的。
迷信还认为:收件人那一项的字数要符合王道:“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也就是最后一个字要落在这句话中有“辶”的字上。如果落在没有“辶”的字上,亡人是收不到包袱的。
古代迷信认为,凡在外面死亡之人,如果没有进行特殊的处埋,其魂魄是不能进家门的,这类亡人称孤魂野鬼,烧包袱之人,还必须专门烧一部分给这些游荡的“孤魂野鬼”。
有一篇《月半疏文》就是为此而作的:
徐静蕾 黄立行为敬妥孤魂事,
伏以
渺渺黄泉,殊多凄凉之况;茫茫地府,偏多愁苦之魂。兹当中元之节,乃地府赦罪之时。
恭维
祥光普照,急赦深夜孤魂,洪恩遽颁,深恤无端野鬼。虔备五鼎三牲,上冲天界;敬献香茗清酒,下达民情。
忠信致護,借申济度之功,酒醴黍稷,以遂往来之愿。
今当月半,黄路召开,消灾舍罪,哀寡恤孤。生人获展其愚忱,冥灵得受末实用,有不彰其播施之量耶!
谨疏以闻
二、送倒头纸
七月半虽称鬼节,活人为死人而忙乎,也有一件是活人为活人而准备的,那就是:bigbang综艺节目
刘晓虎老婆如果该年农历有闰月,做女儿女婿的,要为上了岁数的父母(岳父母)办倒头纸(一种专
供亡人的土纸)的,份量为3斤4两。做女婿的要提前些时日,每天的午时以前,点上红香,跪着,用钱凿(一种专门专纸凿上铜钱印的工具)打好,到月半那天女儿送到娘家(或女婿送到岳父府上)。没有女儿的老人,那就要侄女侄女婿办了。
三、补烧灵屋
旧社会,国家动乱年份多,许多人并非寿终正寝或寿终内寝,而是不同的,在迷信上死时并未为其办理迷信手续,如烧灵屋等等,社会了,其亲人大多在七月半这天,为其补办这些事情。
这就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学名中元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