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8年的东北改旗易帜,是指东三省将原来悬挂的五旗,改为青天白日旗。它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是张学良登上政坛后发动的,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东北的改旗易帜即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部分消极影响。
关键词:张学良;改旗易帜;影响
一、积极影响
1928年12月29日改旗易帜,归附于南京国民政府,使得中国完成了形势上的统一。杜绝了新的军阀混战的可能性,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分裂东北的阴谋。单从东北地方来看,改旗易帜对其军事实力的影响是很大的。随着易帜的完成,标志着奉系军阀的解体,并转变为国家直接统辖的东北边防军,又称东北军。东北军的诞生意味着,东北地方割据自治的结束,开始服从国民政府的指挥,东北军自然也不再是军阀首领个人割据一方的武装,而是为国家效力的军队了。由此一来,东北军在思想理念上由无统一信仰的集团,转变为遵守三民主义
的政治军事集团,组织上由原来的自主决策转变为接受中央的领导,奋斗的目标由维护本集团的利益,转变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边防军。
经济方面,完成易帜后的东北经济状况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还不容乐观,这是由于张作霖执政时期过于穷兵黩武影响了东北当局的稳定,人民因为连年的战争流离失所自然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这一影响甚至一直持续到东北易帜后的初期。易帜后的东北当局的经济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继续下滑的态势,奉票贬值势头不减,甚至在1929年6月24日到达最低点,即奉票72元仅兑换现大洋1元。为了扭转这种经济上的不利态势,易帜后张学良借助东北政局相对稳定的时期扭转其父的政治策略,积极的致力于促进经济的复苏。他召集东北财政金融方面的负责人,于1929年的12月中旬召开了东北财政会议。为了稳定奉钞的价值做出了将奉票50元兑换大洋1元的重要决定,并以七成的现金银和三成有价证券为准备金。到1930年奉钞与银元的兑换率,能维持在60元的奉钞兑换大洋1元的水平左右。为了使东北的经济能够更加的稳定,在东北财政会议上还决定了发行整理金融公债现洋5000万元,这一使经济转危为安的关键点主要在于易帜后的东北是以和平为主基调的,不必为大规模的军阀混战进行扩军备战,最高领导人自然就会有充足的精力,关注于经济的建设与自身的发展。再者归属于南京政府领导后,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政府在经济上的支
持。由此也可以看出易帜后的东北的和平局面,以及和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的较为友好的关系,对于东北的经济发展是一剂催化剂。
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是张学良一直大力倡导的一项。他认为:“中国的唯一希望在青年,青年之根本在教育。”所以尽管张学良执政初期,东北的经济状态并不景气仍旧增大对教育的投入。张学良本人兼任东北大学的校长为东北大学确定了“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促成国家现代化。”并且为了培养相应人才,促进国家的近代化增加教育经费,高薪聘请梁漱溟、梁思成等著名学者。等到东北改旗易帜后,在张学良的大力倡导下,东北的教育更是进一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以东北大学为例,其教育经费之丰厚、校园建筑之宏伟、教学设施之先进、著名学者之多,都是国内许多大学不能相比的。造就了东北大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刻。除了对文教和德教的重视,张学良也极其注重体育的发展。张学良在1929年沈阳举办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的时候捐款30万元,并在东北大学西侧兴建了一座当时被称作全国第一流的罗马式现代体育场,还担任大会的名誉主席亲自下场参加跳远比赛。1929年的10月19日,中、日、德的三国田径邀请赛在沈阳北陵的东北大学运动场举行,其5000左右的经费全由张学良个人捐助并担任总裁判。1930年4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时,张学良也积极推举东北各省派代表参加。短跑名将刘春生更
是在这次运动会中跑出了10秒7的好成绩,创造了全国纪录并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甚至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为了挫败日本侵略者,拉拢刘春生以伪满洲国代表的身份参赛的阴谋,资助其8000元参加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
二、消极影响
反义词的词语 东北军在之后的中国近现代史的诸多大事件,例如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的应对措施,和东北的改旗易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初时张学良由于刚刚经历了“中东路事件”,本身受到不小的创伤无力立即投入作战,因此通电呼吁各方停战,不欲介入这次军阀混战中。蒋介石对这次通电的回复,是历数阎锡山勾结平津反动派破坏和平统一的事实,说阎锡山“不知有党国,只知有私利,做惯小皇帝,被宵小包围”,盼张学良仗义执言。从中不难看出蒋介石以南京国民政府为正统自居,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改旗易帜的东北三省,其立场自然不言而喻,隶属于政府的领导中原大战之时就要挥军出关,以支持蒋介石对反叛势力作战。东北军入关收拾中原大战残局未久,后又因为石友三的将看家兵力调入关内,导致日寇趁机发动“九一八”事变。继而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一开始也要执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之初未
郭达背景经抵抗就痛失东三省。在之后的西安事变中,由于直接领导者张学良被政府软禁已经隶属于政府管辖的东北军中,就出现了“战和”两种主张。试想在易帜前奉军绝不会任由领导人被软禁,而有坐视不理的主张存在的。因为那时他们是“吃张家饭”的,自然会唯张家的命令是从而无其他的选择。
东北军在易帜后经历的“九一八”和“西安事变”两件大事,也使得自身的军事力量不断的被分化。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执行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时就存在着分歧,东北三省是东北军的老家是根基所在,当面临日寇侵略时,一部分爱国将领冒着违背政府“不抵抗”命令坚持就地抗战。与之相反的是另一部分的东北军叛变投敌,成为伪军为日军鞍前马后。这两股相对抗的势力,是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期间的一次政治分化。在后者的“西安事变”中,东北军又再一次进行分化。“西安事变”时,张学良这个实际上仍为东北军的最高将领被扣留东北军龙无首。由于张学良自郭松龄反奉事件后,独掌军政大权致使其被扣留后无人能取代其位置统领东北军。再者易帜后东北军隶属于政府统辖,在营救张学良的问题上出现了少壮派和高级将领间,关于主战与主和的争论,最终引发了“二•二”事件使得东北军内部进一步被分化。这种由内部分歧引起的分化,相较于“九一八”时期的政治分化更加的猛烈,对自身的影响也很大,为最后在国民党的分化政策下最终解体留下了隐患
半身裙怎么搭配 三、结语
本文以1928年张学良发动的东北改旗易帜的事件为基础,着重阐述该事件对近代史的影响。涉及了东北军的产生与分裂、东北地方建设的发展。该事件也促进了中东路事件、中原大战以及“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上述事件的结果又有一定的影响。总之,东北改旗易帜后,不论是对国内的相关事件还是对中日、中苏等的国际关系都有一定的影响,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胡玉海,范丽红.东北军论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42.
[2]杜连庆,陆军.东北军述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2),81.
[3]张学继,刘红.张学良全传[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97.
[4]毕万闻.张学良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4.
关于环保的建议书[5]金凤,韩松.张学良对东北文化事业的贡献[M].黑龙江史志,2007:39.
[6]访录者唐德刚,著述者王书君.口述实录—张学良世纪传奇(上卷)[M],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365.
红星闪闪放光彩歌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