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精选21篇)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有很多,不知道被你熟知的是哪个呢?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 篇1
1、士别三日集体婚礼策划
成语故事“士别三日”出自三国时期,后人用这个成语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查一下我的韵达快递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
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谋略,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2、开诚布公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
旅泡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3、割席断交
汉代末年的名士管宁因黄巾之乱与雄割据避于辽东,在当地讲解儒家经典,有许多人追随,因此逐渐出名。当时的名士陈称赞他“行为世表,学任人师,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魏明帝曹叡则称他“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可见其名节与才学之高。而记载当时人言行的小说《世说新语》,则记载了他与当时的另一位名士华歆割席断交的故事,可见其择友之谨慎。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恰好地中有一块黄金。管宁见了,就像锄瓦石一样锄走它,而华歆却跑过去捡起黄金,扔在一旁。面对财宝,管宁毫不动心,而华歆则动了心,
分出了境界高下。又有一次,两人在一起同席读书,有达官贵人乘美丽的车子从门口经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扔下书跑到门口去看,管宁见华歆为富盛之事屡次动心,就抽刀割开了席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面对同样的环境,两个人的不同表现的确有高下之分,然而这位被管宁瞧不起的华歆,其实也是当时很有名的士人。早在他为县衙做小吏的时候,一到休假回家时,就紧闭大门,回家读书,与当时浮躁的士人圈保持了距离。他接人待物也很谨慎,即使在家中,也谨慎如在朝堂一般。后来华歆接受朝廷征召,最后官至司徒,成为了曹魏政权的重臣。陈登称他“渊清玉洁,有礼有法”,曹丕称他“国之俊老”,这都是对他相当高的评价。
华歆对这位早年与自己断交的好友,也表现出相当的气度,他曾向魏帝举荐管宁,魏帝也派人用车子去接他,并下诏亲致求贤之意,以光禄勋的高官邀请其出仕。不过管宁却始终高风亮节安于贫贱,没有接受征召,他做了个一辈子没有为功名动心的人。
4、单刀赴会
酷狗截音乐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占据益州后拒绝归还荆州。孙权一面命令吕蒙强行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一面命令鲁肃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备关羽增援。吕蒙陷三郡后,关羽果然南下,被鲁肃堵住。鲁肃以大局为重,为了说服关羽以维持联盟,邀请关羽到约定地点会谈。
谈判前,鲁肃的部下担心对方会设下“鸿门宴”,不同意他冒险去见关羽。但是,鲁肃从大局出发,毅然决然地带着几个部将,佩挂单刀赴会。
在谈判桌上,鲁肃不顾危险,据理力争,“厉声呵之,辞甚切”,驳得关羽面红耳赤,理屈词穷。尤其是鲁肃的一番慷慨陈词,更是令关羽哑口无言:“当初刘备在长坂坡时,兵马不足,计穷虑竭,吴主同情刘备没有栖身之地,才割爱借荆州以济其患,使有所庇荫。
但刘备矫饰私情,已取得益州,还想兼并荆州,这种行为连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况还是有头面的领袖人物呢!我知道有这样的话:贪而弃义,必为祸。将军你我都是重任在
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义辅主,反而一味袒护其短,哪里会有什么帮助呢?” 最后,孙刘两家达成协议: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至此,鲁肃不但赢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还维护了孙刘联盟的团结局面,其功可谓大也。
单刀赴会主人公明明是鲁肃,结果却被按在了关羽的身上。《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小说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物角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难免会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
5、七擒七纵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
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
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
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
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6、负重致远张含韵领证
公元210年,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在巴林病逝,周瑜的好友庞统十分悲痛,亲自到巴林参加周瑜的追悼会,庞统博学多才,能变善言,与诸葛亮齐名。这时他是刘备的军师,庞统一到东吴,很多人就慕名前来拜访他,东吴的名士陆绩、顾韵、全琼等人都与庞统成了知交,在周瑜追悼活动后庞统就和他们聚会话,大家谈得十分宽敞,庞统对陆绩说你好比一匹很有脚力的马,陆绩听了有些洋洋得意,庞统又对顾劭说你像一头牛能背着重物走很远的路,顾劭毕恭毕敬地表示谢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