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篇:苏教版《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教版八(下)《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一、自身经历
1、幼时抄书之艰
2、成年叩问之难
3、求师奔走之劳
4、住读生活之苦
5、总括:勤且艰
第一段问题: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缊袍敝衣”。
3、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 家贫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6、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8、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优,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9、作者在叙述成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0、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作者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除了他“嗜学”、“遍观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靠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
①坚守学习信念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靠的是勤奋、专心、坚韧。(①刻苦学习②博览书③虚心求教)
11、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 俯身倾耳读书勤。张婧仪和周迅
12、从第一段文字中,你得到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刻苦勤奋。(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惧艰难。
13、第一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记叙、议论
笔记本如何设置wifi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
第二段问题:
1、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3、“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 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4、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含义: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5、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告诉太学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6、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1)“日有廪稍之供”与“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缊袍敝衣 ”相对比;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刘銮雄玩李嘉欣肉丸照片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对比。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鲜明而有说服力。
7、“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蛇果和苹果有什么区别8、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9、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我赞成“中有足乐”。
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0、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条件的优越,不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
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是否努力。
11、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示例: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等条件并不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人要有所成就,要靠自己主观努力。
12、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这种手法写一组对偶句(只允许有一个或两个词取自原文)
康佳电视质量怎么样腹馁袍敝行深谷求师;食足衣丰坐大厦读书
寒冬巨谷中负箧曳屣;暖春大厦下诵诗读书。
负箧曳屣入深山求师;披绮食肥居大厦读书。
第三段问题:
1、这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点明了写序的背景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作者对马生的评价是: 是可谓善学者矣。
这样评价的依据是:(1)流辈甚称其贤。(2)辞甚畅达。(3)言和而夷。(4)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3、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赞扬马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4、赞扬马生善学的句子是: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5、赞扬马生文章写得好的句子是: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6、赞扬马生与长辈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的句子是:与之论辨,言和而夷。
7、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什么?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8、本段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和议论。
9、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10、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现代中学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条件何等的优越,应更好的珍惜,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
许嵩女朋友11、本文作者写作此文是送给马生的,你认为他读过此文后,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马生读过此文后,一定明白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一,这样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