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秉义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少数民族,公元907年建国,与五代、北宋同时立国;就国号而言,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时,国号就称“大契丹”。其后国号又在“大辽”、“大契丹”间多次更换。辽于1125年为金所亡;1218年,西辽被蒙古灭,契丹立国的历史才告结束。“大辽”曾在一段时间内单指燕云十六州,而同时期的契丹松漠『日地仍称“大契丹”。虽然“契丹”、“大契丹”、“大辽”等国号更迭,但“大契丹”、“大辽”为其主要称呼。从目前所出土的辽代墓志铭来看,“大契丹”为其前期的国号,而“大辽”为其后期的国号。后世编撰《辽史》后人们才陆续称其为“辽”。
契丹—辽时代,统一了东北亚,贯穿了长城南北,使长城不再是一道屏障。契丹—辽在与西域各国和各民族是交往中,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得到延续。契丹—辽在中国历史上还采取“一国两制”政治制度,成为后世的楷模。契丹—辽音乐舞蹈丰富多彩,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融合也极为广泛,为我们研究其音乐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视野。
印小天老婆真实身份 但是,契丹—辽音乐史料收集存在很多困难:如契丹—辽时期的书禁政策,文字资料缺失;最权威的
《辽史》是在契丹消失二百年后撰写,文字史证不全面;但是,契丹~辽流传下来的各种文物存有许多与音乐有关的图像资料,如壁画、砖雕、石雕等,历经千年,破损严重,特别是重修后的历史面目模糊不清;还有目前所见民间收藏中有一定数量的音乐史料,存在着鉴定上的困难。
《辽史·乐志》记载了辽代的雅乐、大乐、散乐等所使用的乐器约有五十余种:如雅乐用钟、磬、琴、瑟、箫、极、笙、竽、埙、鼓等;大乐用方响、筝、筑、卧箜篌、大箜篌、小箜篌、大琵琶、小琵琶、大五弦、小五弦、吹叶、大笙、小笙、筚篥、箫、铜钹、长笛、尺八笛、短笛、毛员鼓、连鼓、贝等;散乐用筚篥、箫、笛、笙、琵琶、五弦、箜篌、筝、方响、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拍板等。
教师节国旗下讲话 此外, 《辽史·乐志》记载了鼓吹乐中还使用了:前部:鼓吹令二人、裔鼓十二、金钲十二、大鼓百二十、长鸣百二十、铙十二、鼓十二、歌二十四、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後部:鼓吹丞二人,大角百二十、羽葆十二、鼓十二、管二十四、箫二十四、铙十二、鼓十二、箫二十四、笳二十四,有四百余人组成的庞大的鼓吹乐队,其阵容庞大。
《辽史·乐志》记载的雅乐、大乐、散乐中的一些乐器,如裔鼓、极、羽葆等是我们在古代音乐史中较为罕见的乐器,限于条件,本文只对考察中所见到的部分乐器进行考察报告和叙述。
笔耆在考察中从博物馆、辽塔和民间收藏等方面收集到了许多与《辽史·乐志》记载有关和没有记载
的乐器,这些乐器,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乐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契丹一辽的八孔笛溜(陶埙)、鸣箫(陶笛)、唢呐、奚琴、铣琴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改写中国古代音乐史在这一时段中的一些记载。我们还可以从契丹的集中乐器制作流程图卷上看到契丹一辽时期对乐器制作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由于笔者不是考古专业,文中对一些史料的界定难免存有不专业和错误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一、契丹—辽铜镜上的音乐史料
我国的各大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均有数量巨大的铜镜,这些铜镜历史断代清晰,内容丰富,是我们收集音乐史料的一个重要来源。笔者在收集契丹一辽音乐史料中看到了相当数量的契丹一辽遗留下来的铜镜,不仅保存完好,其图像精美,上面铸有许多音乐形象,虽然没有提供乐器的直接制式、材料等,但却为我们提供了契丹一辽的部分音乐史料,可以窥见这一时期的音乐情况,弥补文字上的缺憾所带来的空白。
铜镜是中国古代文明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申的瑰宝。铜镜又称青铜镜,是古代用铜、锡、铅合金制成的镜子。最早出现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在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贵族才能享用,到汉代,铜镜开始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器。
杨东升任春晚导演 契丹一辽是中国铜镜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辽代的铜镜用途有多种,除作为日常生活的用品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它被广泛应用于佛教活动中。
契丹人笃信萨满和佛教,铜镜应用数量最多的是镶嵌在辽塔上。据记载,自“统和”年间( 983-1010)开始,辽境内凡建佛塔都要祭献、装饰、悬挂铜镜,辽塔上的铜镜多数悬挂在塔的枋额和所供密宗佛浮雕上面;从总体上来说,这些铜镜体现了佛光普照,一般在塔的重要部位均有铜镜。笔者曾对锦州广济寺和北宁崇兴寺进行考察,仔细查数了锦州广济寺辽塔上有360面铜镜,北宁双塔有每座挂有344面铜镜(不包括塔的地宫内),这些铜镜背面均有图案,而且大小不等,一般都较大,最大者直径有60 70厘米左右,其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此外,建佛寺时也要在大殿房梁、四隅悬挂铜镜,多数是线刻镜;凡陵墓顶部、门楣、四周都要悬挂铜镜。进而宫殿、官宅、民居也都兴起了悬挂装饰镜的热潮,并形成一种悬镜避邪的民俗,直到今天仍在中国北方流传。
从出土的铜镜上的标示来看,辽代铜镜的制造与宋代相似,史料记载,辽代的南、北两面官制中都设立了铜镜制造机构。主要由“镜子局”监造(宋代制镜的部门称“铸鉴局”),也有由地方官府铜器监造坊来制造。
辽代铜镜上存有部分音乐史料,笔者在考察中见到的与音乐史料有关的主要有:八音铜镜、佛教法
事铜镜和十二音铜镜、歌舞、重奏铜镜、与拍板有关的铜镜、与箜篌有关的铜镜、与古琴有关的铜镜、与古筝有关的铜镜等。
(一)八音铜镜
代表性的铜镜有沈阳栖用苑收藏的辽代八音铜镜。铜镜上有八个演奏各种乐器的伎乐人,分别是琵琶、箫、锣、横笛、羯鼓、笙、手鼓、尺八等乐器,向我们传递重要信息的是该铜镜上的羯鼓和锣。
羯鼓在唐代达到了极盛,但《辽史·乐志》中没有对羯鼓的记载。 《『日唐书》和宋代陈呖《乐书》均记载了羯鼓“状如漆桶”,我们从这面辽铜镜上的羯鼓可以看出这面羯鼓就如陈呖所说“状如漆桶”,同时也说明到辽代时,羯鼓仍很流行。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辽塔束腰伎乐砖雕上窥见一斑。
这面铜镜上演奏羯鼓的是髡发的契丹人,双手持鼓棒演奏。
这里还要说的是这面铜镜上的锣。在我国古代,锣常用于礼仪和战争,曾称为“金”,古书上常说的“鸣锣开道”和“鸣金收兵”所指的均是锣。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西南的百濮人和江南的百越人,就以金属冶炼而著称。锣是古代濮族人民和壮族先民骆越部族最早使用的乐器之一。云南是中国古代铜鼓的发祥地,在晋宁石寨山古墓出土的铜鼓
中,有的鼓面正中受击处呈半球形隆起,和现今的十分相像,这是一种原始形制的锣,锣面上有舞蹈图,边沿有一铜环。在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中,也保存着许多骆越人集合鸣锣的珍贵形象资料。
1978年,在广西贵县罗泊湾曾出土了一面西汉初期的百越铜锣,这是我国目前己知年代最早的铜锣实物,也说明锣在我国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了。锣在公元6世纪前期传至中原,北宋陈啺《乐书》中说:“后魏自宣武以后,始好胡音。洎于迁都,……打沙锣。”到了宋代,锣在民间音乐“鼓板”中应用。契丹辽的这面八音铜镜上的锣向我们揭示了锣在契丹一辽时已被使用到音乐场合中。
公司取消年终奖请员工去新疆 (二)法事乐器铜镜
在考察中,笔者在内蒙敖汉博物馆和赤峰博物馆以及民间收藏中均见到了被称之为“法器”的铜镜。这种法器铜镜有两种:一种为圆形,无钮,上面铸有中国古代乐器十一种,乐器的排列也不尽相同。基本上是:笛、笙、琵琶、箜篌、筝、拍板、鼓、细腰鼓等,是研究辽代乐器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一种为有鼻,可以栓挂,随身携带。
据介绍:有许多小的寺院,只有一位僧人,在做法事时,因无乐队,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做法事的和尚便手握青铜八音铜镜,意在有八音伴奏。还有许多居士,在家修行诵经时也用此镜,因此,这类铜镜存世数量较大。
佛教法事铜镜和十二音铜镜分别是:箜篌、琴、琵琶、横笛、笙、大鼓、筝、羯鼓、方响、拍板等。(三)铜镜上的歌舞、重奏
沈阳栖用苑收藏的“贵妇歌唱铜镜”上有三人演奏古琴、琵琶和横笛为两位歌者伴唱,其服饰和演唱与笔者见到的在内蒙通辽库伦奈林稿苏木前勿伦布格村出土的辽墓壁画6号墓伎乐图很相似。
这种小型表演场面,我们还可以从辽宁朝阳槐树洞止水塔上看到。槐树洞止水塔上共有八组石浮雕,笔者考察时只剩下6组,仅举一例如下:
山河无恙 人间皆安 什么意思 在笔者见到的契丹一辽铜镜中,契丹一辽文物收藏家王加勋收藏的契丹一辽线刻铜伎乐铜镜、沈阳栖用苑收藏的横笛与舞蹈、横笛与排箫铜镜也具有史料价值。
线刻镜,是用刀笔直接在铜镜上绘画錾刻注入佛像、人物、花卉、文字等图案而成的铜镜,最早出现在公元四世纪的希腊,把当时流传于世的洗礼神话故事錾刻到铜镜上。唐代时传入中国,唐中晚期后,中国的线刻镜开始陆续出现。一般南方人称线刻镜,北方地区,特别是内蒙地区称“游丝镜”。但线刻镜与普通铜镜在用途上是有区别的,普通的铜镜用于照面,而线刻镜则是用于驱邪、降魔、佛寺祭祀供养、墓内装饰悬挂等。“辽代的线刻镜在保留了欧式浅线刻画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錾刻、填金等技艺,使辽代的线刻镜工艺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契丹人最擅长的双线和双钩问等会和舒服艺术引进线刻镜工艺,是辽代线刻镜升华成为一种蕴含着契丹厚重文化的高雅的艺术品。”线刻镜这种能给人间带
来光明和镇摄黑暗的神物,是祭祀供献,陪葬镇邪的最圣洁最有威力之物,契丹人因此需要它。契丹人在接受单面线刻镜后发展并改造了它,因为传统中国铜镜背部都有铸造的图案、纹饰,除镜边无地方线刻,如改刻到镜面,因此,镜子就失去了照人的功能。”
(四)关于铜镜上的拍板
二手房税费 《辽史·乐志》中也记载了辽时宫廷散乐中使用拍版的情况:“散乐器:篥、箫、笛、笙、琵琶、五弦、箜篌、筝、方响、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拍板。’
《契丹国志》里也记载了“契丹帝生日,南宋遗金酒食茶器三十七件,衣五袭,金玉带二条,乌皮、白皮二量,红牙笙笛,觜篥,拍板,……。其国母生日,约此数焉’的情况。
在辽塔砖雕、辽墓葬壁画和铜镜中,拍板是契丹一辽一种常用的乐器。从各种遗存的图像上看,辽代的拍版是由四、五、六片檀板组成,六片者为多。沈阳栖用苑会馆收藏辽童子戏乐铜镜上的拍板体型很大,由六片组成。这种有六片组成的拍板在辽塔束腰伎乐砖雕上经常见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