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专项问题解答
2.怎样理解现代教育管理含义的变化性?
  现代教育管理的含义先后经历十次重大变迁,教育管理认识的每一次变化,都是相关的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的结果,教育对一般管理理论有较强的依赖性。对教育管理含义的理解,应是动态的、综合的,而不能是单一的。
  3.当代中国教育管理学的使命是什么?
  当代中国教育管理学肩负着本土化、教育化、现代化和实务化的重大使命。
  4.什么是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如何实施?
  所谓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管理主体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实施研究性管理可运用系统分析法。该法由事实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四个部分构成。事实研究是关于“是什么”问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是关于“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研究。规范研究是关于“应该怎么办”问题的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关于规范研究所提出的行动方
案“是否行得通”问题的研究。
1.怎样理解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分权化、市场化和自治化趋势?
  从政治学的视域审视,教育管理体制具有分权化特点。爱德华?菲克斯认为,教育分权化是一种重新分配权责、将有关决策权从较上层政府下移到较低层政府或基层组织的过程。分权主要有分权、授权和放权三种形式。在分权的同时,还要对权力进行道德的和权力的制衡。
  从经济学的视域审视,教育管理体制具有市场化特点。有人认为,教育市场化只是要调节国家和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比重,探究两者的职责和界限,谋求两者间最恰当的平衡。教育市场化改革并不是把教育全部交给市场,而只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教育领域,改变过去仅靠政府单一手段直接配置教育资源的状况。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一般采取放松政府管制、对学校赋权、实行开放入学等政策。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时,政府不能放弃应该承担的于政治、法律和道义的责任。
  从社会学的视域审视,教育管理体制具有自治化特点。从教育活动的主体上看,学校自治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教师为主体,赋予教师以必要的专业自主权,让教师根据学校的特和学生的特点,自主选择课程、教材、教法,自主进行教研、教改和教学,依法进行教育活动,不受其他外来因素的干扰;二是以校长为主体,赋予校长以必要的办学自主权,使校长能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经费,自主选聘和使用教
师,自主招收和教育学生,自主规划和设计学校战略,自主探索和塑建学校文化,自主选择和开展教育科研,积极促进学校发展;三是以非政府组织即以志愿公益性的第三部门为主体,把筹得的资金用于举办教育事业,他们可以通过社会自治的方式自主选择扶持的地区、人、数量和方式,通过对边缘体的支持,实现教育关怀。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之间,政府遵循的是“公平原则”,市场遵循的是“效率原则”,第三部门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三者是相互补充的。
  2. 教育分权化、市场化和自治化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李宗盛疑承认三婚  (1)教育分权化的理论依据包括政府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
  政府治理理论认为,虽然政府组织在教育事物中仍然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特别是在合法使用暴力、决定重大教育资源分配方向、维护公民基本受教育权和学习权、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不再是教育管理的唯一权力中心,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社区组织和公民自治组织等第三部门和私营部门与政府部门一起承担提供教育服务、管理教育事务的责任。市场会存在失败,政府同样也会存在失败,“政府失败”带来的危害甚至比“市场失败”的危害还要大。作为由人组成的机构,政府也存在“理性无知”,所以政府应寻求一种多元化的、以公民社会为核心的、分权参与的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新公共管理学以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的服
务应以市场为导向,应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管制,广泛采用授权的方式,以追求政府行为的有效性,即以提高经济、效率、效能为目标。
  (2)教育市场化的理论依据是新自由主义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
  新自由主义相信,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发生作用的私有企业来执行我们的部分经济活动,是一个经济自由的制度,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少地发挥作用,即使发挥作用,也是保护自由市场的有序进行。所以,新自由主义奉行的是“市场化、私有化和减少政府干预”三项政策,他们需要的是苗条的、有效率的和灵活的“小政府”,只要私人部门或市场可以起作用的教育事务,政府都要尽可能地交由市场去调节。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其流动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其主体是选民(需求者)和政治家(供给者),人们通过实际选票来选择
能给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无论在哪一个市场,当事人都是具有自利本性、有理性、会计算并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质是重新发现和运用了市场的价值,市场不仅可以运用于经济领域,还可以运用到政治领域,所以也一样可以适用于教育领域。
  公共产品理论的代表人物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是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减少的一种物品,它一般应由政府来提供。后来的研究者把社会的总产品分成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产品。与纯粹私人产品相比,纯粹公共产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它不能分割为若干单位分别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任何一个消费者实际享用公共产品的数量等于该公共产品的总量;第二,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某个人或某个体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会妨碍或减少其他人或体对该产品的同时享用,新增加的消费人数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第三,受益的非排他性,即某个人或某个体在享用公共产品的同时无法将另一些人或体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所以它完全有可能由私人部门来提供,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公司起名字  (3)学校自治化的理论依据是专业自治理论、第三部门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
  专业自治理论认为,当某一职业发展成为专业,外行无法挑战专业人员的技术判断,专业所需的教育和培训标准、行业规范由业内人士确定并由国家法律认可时,专业自治便成为可能。专业自治是行业自律的一种方式,通过它可以实现专业的自我管理与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形成中的专业,已被社会广泛认可。赋予教师和校长专业自主权,实行专业自治,是权力下放背景下教育管理的体制性要求。
  第三部门理论认为,第三部门是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之外“以志愿求公益”的组织。如果以公益与私益
为一维度,以志愿与强制为另一维度进行划分,全部的部门共有四种:强制提供公益的民主政府部门、志愿提供私益的市场部门、志愿提供公益的非营利部门、强制提供私益的专制政府部门。霍普金斯大学的塞拉蒙教授认为,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应该具有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六个基本特征。
  市民社会理论认为,市民社会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非官方的公共领域。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国家权力出现了部分向民间和社会转移的趋势,通过直接参政、委托-代理关系、授权、公民权力还原等方式实现行政权向社会的部分转移,以及通过司法审判的社会参与等方式达成司法权的社会化。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特征
的公民社会的出现,必将使传统的教育管理结构增加重要的一元,它将在“小政府、大社会”时代对教育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
  3. 如何认识介于公立和民办之间办学体制的性质?
  介于公办和民办之间的办学体制,也被称作“国有民办”体制。这种办学体制一般在学校的所有权上归政府,它们借用公办学校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但在具体操作上采用民办学校的管理运行机制。这类学校由于集公办与民办学校之优点,在办学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但这类学校由于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等方面的问题,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4. 简述美国的校本管理体制改革与中国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美国的校本管理体制改革走过了以“校内权力重新分配”为核心的改革、以“学校学业成绩承诺+政府特许”为核心的改革,以及以“学区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改革三大阶段,从中突显出来的校本管理运行机制是政府把相关权力下放到学校,转变自身职能;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承担更多责任;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促进民主决策。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既受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又有教育自身的后现代转向背景。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1.教育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如何评价?
  (1)学校是工厂:古典组织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观
网红湾湾blase  古典组织理论围绕组织内部劳动分工、等级、技术、结构以及控制幅度进行研究,强调理性精神和效率理念,把分工和专业化作为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
高目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每一个雇主获得最大限度的财富的同时也确保每一个雇员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
  古典组织理论给教育管理人员一种观念上的启示:教育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原则,辅之以严格的奖惩制度,学校组织也会像工厂一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受古典组织理论影响,学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工业化的操作模式。古典组织理论是关于企业和政府的管理理论,它虽然对学校这一特殊组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完全搬运到学校组织中会有很多局限性。
  (2)学校是家庭:人本组织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观
  美国的梅奥教授发现,人际关系比工作环境及物质报酬能更强烈地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组织是由有社会心理需求的人所组成的,组织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走到一起来的社会性体,不以人为本的组织难以有效实现效率的目标。同时,组织的存在并不只有外在的目的,其本身就是人生存的一种方式,应该提供足够人性化的关怀。人际关系理论开辟了从人性维度看组织的新视角,也导致了以人为本的组织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人际关系理论对学校组织的影响,导致人们对学校组织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由古典组织理论下的“学校是工厂”转变为“学校更像一个家庭”。在人本组织理念指导下,学校管理者越来越强化人际
关系,淡化地位权力关系,强调参与、交流、沟通。人际关系理论对于重新认识学校组织的特性有相当的适用性。但是“学校是家庭”的观念既脱离学校组织实际,也过于简单化。它忽视了学校中不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抵触,过分重视组织中的个人而忽略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学校组织的影响。曹操简介
  (3)学校是联盟集合体:社会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观
查高考成绩怎么查普通话等级考试教材  社会系统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和环境因素、个人需要的满足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统一起来。巴纳德承认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差异,认为组织不是人的简单集合,而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是被有意识地协调的两个或多个人的行为和力量的系统,协作意愿、共同目的和信息是构成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个人与组织之间协作意愿的强弱;个人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作贡献源自组织成员对共同目的的理解和接受,当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协调时,最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信息在组织结构的发展中起着支配作用,它能够把组织的共同目的和协作意愿联接起来,组织的结构、规模和范围几乎都是由信息技术决定。从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看,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如目标价值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心理社会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等。各子系统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合的系统。一个组织中的各权力中心,往往依据组织所面临的特定问题结成或摆脱各种联盟。
  学校具有社会系统的特征,即拥有自己的组织信念、情感、目的、准则、身份和角、权力、等级、法规、设施等。学校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系统集合而成的系统,学校任何一个子系统的行为方式,都受与其直接相联结的子系统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调整,对组织系统内部各式各样的活动状态进行最佳秩序的组合,以求形成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学校组织的结构是多层次的,存在着教师层、学生层和领导层的等正式组织,也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团体。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