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跃荣⽼师
比亚迪dmi程淑英:
⽼师好!近⼏年学习您的《诗词⼊门》和《诗词写作》,在您的指教下写了些习作,取得了⼀些成绩,受益匪浅。
但因功底不深,悟性不⾼,有些习作总觉得不尽如⼈意。
现在创作诗词的⼈很多,五花⼋门,让⼈眼花缭乱。可⼤家说的所谓好诗标准都不⼀样。我觉得⽔平不怎么样的作品,⼈家倒认为很好。所以,我特别想问⼀问:究竟什么诗才是好诗?新时代的诗词有什么特点?很想听听⽼师的看法。
马龙女友夏露请⽼师不吝赐教!
richardmarx《江畔闻钟·答程淑英⼥⼠》
胡跃荣
⼀、
任何艺术都是⼀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其内容可⼴袤辽阔、虚若⾳尘⽽⽆物不可以容纳其中;其表达⽅式多姿多彩、变化莫测⽽⽆法不可以为其⽤,由此产⽣的艺术作品之丰富、之特质⾃然会异彩缤纷、各有不同。艺术表达内容与其表达⽅式当然是相互匹配的,艺术创作的⼿法及过程与其结果⾃然⼜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联系,于是可知,试图具体地给出⼀个艺术评价的普遍性标准,其实是不可能的,更是不实际的。
正因为艺术作品之丰富、之特质异彩缤纷、各有不同,其中的任何⼀件艺术作品⾃然就不可能会适合每⼀个⼈的品味,对任何⼀件艺术品的感知总会与其个⼈的⽣活态度、⽂化素养、思维习惯甚⾄道德品质与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更有甚者,可能还会由其个⼈的利益追求或者还会由其与作品制作者之间的关系所决定,正如任何⼀句话不可能让每⼀个⼈听来都觉得⼼旷神怡⼀般,对任何⼀句语⾔的感受与其个⼈当时的⼼态及其⼀贯性思维和个性密切相关,更有甚者,可能还会由其个⼈⽬的或者还会由其与说这句话的⼈之间的关系所决定。说话原本也是⼀门艺术,其理相通。于是可知,试图具体地给出⼀个艺术评价的普遍性标准,⽽能像⾼考评卷⼀样,给艺术作品套其标准评分,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艺术考⽣的专业分是最没谱的。
于是,⽆论是否是艺术,也⽆论所谓艺术家是如何神志错乱地为所欲为,只要他们的这种为所欲为能被社会的权贵阶层所接受,就⽴刻会有⼈编出⼀套理论来,反复地为这种神志错乱的为所欲为加以辩解,并使它合法化和⾼格化(于是有了“屎尿诗”),这⼤概就是⼀时可流⾏的“艺术评价标准”了。
于是,所谓艺术家们为了成名成家,变着法⼦⾃我标榜,或是借助于权与势,利⽤圈⼦和可以控制的媒介资源相互吹捧,使艺术失去了基本可⾏的任何审美标准,使话语权⾃然成了莫须有的“专业评价”,岂不荒唐?于是,今天的书法权威⼤多是写丑书的或写天书的、今天的画家和雕塑家⼤多是画丑画或画怪物的、今天的诗⼈⼤多是说呓语或发神经的!⼈类是不是病了?
⼆、
任何艺术⾃然都会有⼀个最基本的但却不是具体的评价标准,都不外乎:美可感⼈、意可通⼼——仅此⽽已。其美的概念早已由《道德经》定义:“世⼈皆知之美为美、斯不美也”。
任何⼀件艺术品都是多种元素的复合体,都会有着⽅⽅⾯⾯的内涵。要想将⼀件艺术品的多种元素及其⽅⽅⾯⾯都表现完美⽆缺,这是不可能的!事物都是由对⽴统⼀的规律维系着,任何事物有所长就会有所短,有妙处就可能有瑕疵,所谓艺术的眼光是善于发现和发掘其所长⽽不会纠结于其所短,⼈们总是⽤此⽅式发现美⽽激活美并因此⽽摈弃或屏蔽丑。所以,艺术评价的核⼼只能是发掘美并将美放⼤和推⼴,⽽对不⾜则应有所包容,因为不⾜常常是有追求美的善意,却只是⼼有余⽽⼒不及⽽已。何况⼈⽆完⼈,⼜怎么可能企望⼈⼈都能做完美的艺术?艺术评价所不能容忍的是对美的亵渎,更不能褒扬丑恶!毕竟艺术是为美⽽存在的,所以,⼈们只会要美的艺术⽽绝对不能容忍丑的侵蚀,这才是艺术评价的内核、责任和义务!
残缺不是美!残缺本来就是对美的伤害,是不能修复的美的失落,原本就是憾事,本该惋惜才是。所以,制作残缺或者只是为了掩盖不⾜,但却都堂⽽皇之的,是对美的伤害和亵渎。“制造残缺”也可以流⾏与艺术界?⽆⾮是表现了脑残已经成了这个体的流⾏病,在所谓“专业评价”中这种怪病尤其多。所以,今天的任何“专业评价”都是没有价值的,最多也只能⽤来做做参考,借此⽤⽐对的⽅式发现⾃我、检点⾃我、扩展⾃⼰的艺术视野。换句话说,除了⼀些急于出名的⼈故意要弄些响动之外,很多的“专业评价”只不过是掌握了话语权的权贵们试图强加于⼈的,终究会成为时间的笑料。
所以,别太看重“权威⼈⼠”的“专业评价”,他们说的⼤都只是为了⾃我表现⽽已,却可能会有太多的误导,会让你变得⼀塌糊涂!与其听“专业评价”,还真不如像⽩居易那样,把你的作品给街上卖菜的妇⽼看⼀看,只问问他们的直观感觉就可以了,不需要瞎扯那些所谓的艺术话题。解释艺术原理和研究艺术表达⽅式,都只是艺术家⾃⼰的事,根本就不是观赏艺术品的⼈的事,其实也不需要艺术评论家,那只是⼀游⼿好闲吃嗟来之⾷的⽆赖。将你的作品展现给⼈看,当⼈家不喜欢时,就要⾃问“我是否错了”?⽽不是“我是否对了”?对⾃⼰的错误要敢下狠⼿以改正,⽽不是为⾃⼰的不⾜理由,因为你的所有的理由都只能欺骗你⾃⼰!
所以,同道之间研究和评价别⼈的艺术作品时,也应该谨慎⼀些,⽤建议的⽅式点到即⽌,作者听不听是他⾃⼰的事,只关乎他⾃⼰的艺术造诣⽽已,若连“世⼈皆知之美为美”的道理都不懂,玩艺术?那是浪费⽣命!
好诗词都与华丽的辞藻⽆关,尤其没有⼈会有兴趣翻着字典读你的诗词,⼈家能出于礼貌⽽眇上⼏眼你的作品也该感恩戴德了!
三、
⾃⼰的诗写得怎样,其实也不是很深奥的问题,最基本的⼀个底线是“诗⾔实”,不实则不与读者通⼼,不通⼼⾃然⽆法感⼈。
“实”者,存在也!存在便“实”,⽆须⾝处其境,虚构之境可存在时,甚⾄在俗成概念下可想象(如民族认同的神话)的,都是“实”。
于是“实情”当是呼应于存在⽽⽣之情,否则⽆以⽣情寄意者,纯属妄⾔。如曹雪芹的诗词当然是⼀流好诗词,其内容显然不可能全都是他所经历
的,⼤都为虚构,否则不可能塑造那么多脾⽓性格命运才华各不相同的男⼥⼈物⽽创作出与之相匹配且风格炯异的诗词。所以说,若“实”果真要亲临其境,则世间便没有了⽂学艺术,⼈的⼤脑也就不需要太多的功能,⼜何须历史?
“不实”则与诗词创作的基础⼀⼀造境格格不⼊,⾃然是很难创作好作品的,因为实情实景中也还是需要造境和表达⽅式选择的,纯粹的直⾔直语便⽆艺术可⾔。换句话说,诗词艺术的内核其实就是说实
话的艺术!不妨看⼀看下⾯这⾸家喻户晓众⼝皆碑的诗:
⽩⽇依⼭尽(时⾠天⽓恰当时才是实景,⽆须咬⽂嚼字,直⾔其实),
黄河⼊海流(⾃然存在,⽆须看黄河⼤海,更⽆须在鹳鹊楼上看,不说废话,直⾔其实),
欲穷千⾥⽬(千⾥⽬为夸张,但俗成可⾏,也不必拘于此地此境,⽆⾮直⾔“想看远”的艺术表达)
更上⼀层楼(直⾔所为。虽然这样也未必真看见了黄河⼊海,也未必真看得更远,可能还会“浮云遮望眼”,这都⽆碍诗意,不该说的就不说,别扯远了)。
可见其形为实景,更多的则是别处移来的造境,不说废话,境到位了,意便⾃然⽽来。因为造境不离存在,并且还可将別处的所见所闻和他时的感悟移植⽽来(所谓“造”),⽅才会有更深远的哲理、内涵和情境,这还需要作者善于联想。
四、
诗⼈的作品⾃然需要读者认可。⽽⾃⼰是第⼀读者,所以先得让⾃⼰满意,然后再完善使之让读者喜欢。所谓诗词情境⾸先是作者的情境与思维表现,是作者要将⾃⼰的思维情感告诉读者⽽让读者也感同⾝受,⽽不是企图让读者钦慕作者的⽂采!失去了这个根本便⽆从谈情境!
诗不同于⼀般的⽂字是因为其朗朗上⼝且直通意境。朗朗上⼝的关键在于韵律⾃然。直通意境的关键在于⽂辞纯净⽽亲和。要提⾼创作⽔平,没事就可以背⼀背成语,⾃然会⼝若悬河。成语都是带故事或情境动态的,背的多了熟练了,语⾔⾃然就不会夹杂不清。背成语可多玩花样,例如排⾸字、排尾字,或接龙,尤其可多玩玩对⼀个事物景象⽤不同成语表⽰(按意分类,善于使⽤替换词,写诗词时便能敲声酌韵)。还可反复朗诵《声律⼊门》,不仅能丰富词汇,还可习惯⽽成⾃然韵律,潜移默化中就知道了什么是对仗和怎样创作对联,于是⾃然学会了⽐对和使⽤通⼼通意通⽂理的替换词,事半功倍。
很多⼈总以为读《声律启蒙》是⼩孩⼦的事⽽不好意思读,结果是写了⼀辈⼦歪诗还⾃鸣得意,殊不知凡《⼊门》者才是真学问,因为⼊门难才要⼈带,⼊门之后的造化还得看你今后怎么做。别把⾃⼰看得太⾼,少⼀些虚伪,多⼀些真实,这才是中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相反,海量背诵古籍诗词,原本应该对提⾼诗词创作⽔平会有好处,但也要能真正与古⼈通⼼才⾏哦!光会吹捧古⼈有什么⽤?吹捧本⾝就是⽑病,摆明了他本来就是⼀个垃圾库⽽不是垃圾站,垃圾站总是要处理垃圾的,包括废物利⽤,⽽垃圾库⾥的垃圾却可能会被拿出来替代正品⽽再次破坏和污染环境。事实已经证明,现代那些对诗词研究颇深(⾄少是海量读诗词)的权威⼈⼠如王国维、龙榆⽣、王⼒以及《诗词⼤会》上的那些教授们,实在也写不出⼏⾸好诗词来,那⽔平相⽐于华罗庚、王选(有个⼈词集)这些院⼠们偶尔写的诗词都不及。尤其那些专门从事艺术批判与评价的从业者,其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中没有⼀个⼈是能艺术的!这说明了,不作选择地泥沙俱下地背诵海量诗词,对个⼈的艺术修养未必会有好处,更是直接证明了专家们研究诗词艺术的⽅法过程和理论结果都存在⼤问题!⼤约是他们的“理论”忽悠得连他们⾃⼰都懵圈了!或许,专家们的“丰富理论”只是为了让他⾃⼰能做个“有学问的专家”⽽已,决不是为了传承和发展传统⽂化艺术!理论脱离实际对艺术⽽⾔毫⽆价值,只会误导⽂化和残害艺术。
所以说,读唐诗宋词要读经典的,要在前⼈留下的经典作品中与古⼈对话,让古⼈通过他们的经典作品,教会你怎么样才能真正懂艺术和做艺术。
五、
现代⼈的语⾔是在古⼈的语⾔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然会⽐古⼈的语⾔更丰富多彩,但根本内核和表现形态及其运⽤规则规范和原理却是严格遵守⼀个共同的语⾔体系之基本准则的,根本没有相互冲突的可能性,尤其唐诗宋词的语⾔表现与现代⽩话⽂的基本语⾔形态,以及与汉语成语运⽤⽅式别⽆两样,尤其是唐诗宋词还是表达和表现现代⽂字的基本元素,少了这些基本元素的⽂章便没有了⽂字的精彩,⾃然不存在唐诗宋词艺术会过时的问题,只有现代⼈如何将唐诗宋词艺术继承和发扬光⼤的责任。
谈论如何发扬光⼤唐诗宋词的课题太过庞⼤,其实亟待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还只是如何继承唐诗宋
词艺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形形⾊⾊的“研究成果”的误导,现代⼈其实已经基本不识唐诗宋词了,⾄少是现代⼈写的唐诗宋词极其缺少唐风宋律和古韵古风之语⾔特⾊。例如,唐⼈明确表⽰律绝格式是有可变性的,⽽宋⼈也没说过宋词格式就不可变!虽然现代⼈也会通过作品的⽐对证明宋词格式中的些许变化,却从来都不问⼀问,他们⽤作⽐对的同⼀词牌作品中,格式为什么可以不同?其中的原理和规则⼜有谁知道?没有原理和规则的变化岂不是为所欲为?那还要格式⼲什么?
其实,宋词中的句型句式和句法之可变性和⾃由度都⾮常⼤,不可变的平仄格式显然是罩不住的,所以,宋词就没有⼀成不变的格式,照平仄格式填字只是当代⼈的专利,与宋⼈毫⽆关系,却是现代⼈⾷古不化的普遍性特征。我的《精选宋词三百⾸》之所以要按句读格式编排,就是要让读者⼀眼就能看出:那些同词牌的名作,基本就没有格式完全相同的!所以,要从宋词作品中的语⾔形态和声律特征来研究宋词艺术,⽽不是从字数和韵脚布局中猜测宋词格式。这不仅仅是⽅法论的问题,更是“是与⾮”的前提根本!
宋词本来就是语⾔艺术,弄不清宋词语⾔结构的这⼀最基本的问题,就没法在真正意义上继承宋词艺术!何况“倚声填词”的谬论是屏蔽宋词艺术的雾霾。⼀个倚声填词,便关闭了宋词艺术尤其是其中的语⾔艺术之⼤门。⽽当代风⾏⽤计算机检验格式更是莫名其妙!实际情况是,那些做算法⼤数据的⼈,没有⼀个懂得唐诗宋词,⽽所有⾃诩为懂得唐诗宋词的⼈,却没有⼀个能懂算法⽽能做⼤数据,甚⾄其中就没有⼀个⼈能懂得⼤数据原理!那么,⽤计算机检验格律的⼤数据能从哪⾥来?可能从千
千万万唐诗宋词作品中来么?还别说算法了,就是这样的“⼤数据”也能有可信度?前提都没有的事,你怎么敢相信其结果?还有,计算机检验格式本⾝就打了“倚声填词”的脸!
李小璐pgone疑约会所以,还是这⼀句话:要在唐诗宋词的经典作品中与古⼈对话,让古⼈通过他们的经典作品,教会你怎么样做,才能将那些最美好的诗情画意和喜怒哀乐⽤最简约的⽂字表现和留存下来?⾄少也要让⾃⼰的作品更像⼀点唐诗宋词吧!别因为计算机检验格式不能通过⽽强迫改写⾃⼰很满意的作品,暂时不发表这些作品就是,若是出版个⼈诗集,可以有底蕴的出版社,他们⼤多都只会看作品的质量⽔平⽽不会靠计算机检验格式⽤机器把关。
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医⽣都成了机器医⽣,⽂学编辑都成了机器编辑,诗⼈都成了机器诗⼈,思维都是机器思维,如此发展下去,⼈类世界还需要⼈吗?⼈的世界即便没有灭亡,但还能有什么精彩?想⼀想都可怕!
2021.06.29 舞蝶制作
>公务员考试技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