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建明:1368年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建立明朝,他就是mc什么意思明太祖
2.灭元: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1)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权归兵部
(3)监察:设★锦衣卫(明太祖朱元璋)、东厂(明成祖)监视官民
2.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
1.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2.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3.答题观点:【南宋】朱熹的《四书集注
4.答题文体八股文
5.八股文的危害: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四、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推广新农作物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手工业
棉织业
从南方推广到北方,棉纺织基地
丝织业
苏州是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景德镇是制瓷中心,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商业
商贸城市
北京南京
商人体
山西的晋商  安徽的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交往与冲突
一、交往:郑和下西洋
1.目的教师节贺卡怎么写★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彰显国力,换取奇珍)。
2.条件:(1)明朝前期的国力强盛(主要条件)(2)造船术的发达 (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的广泛运用(4)郑和个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3.时间、次数: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4.到达地区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
6.意义:
(1)★地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二、冲突:戚继光抗倭
1.背景:★明朝中期,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倭寇指的是日本
2.戚继光与戚家军抗击倭寇
(1)明朝政府派戚继光东南沿海抗倭,他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争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黄毅清什么来头(2)★最大功绩:(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3)福建、广东地区抗倭
(4)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
4.戚继光抗倭斗争取胜的原因?
(1)抗倭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戚继光的杰出指挥才能
(3)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4)人民众大力支持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第16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等,被称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朝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建筑: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政府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长城处于北方农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起止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2.北京城
(1)概况:明成祖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
(2)组成部分: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个部分组成,北京城的核心是宫城(★紫禁城),今天称故宫,是皇帝居住之地。
(3)北京城的布局特点: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4)紫禁城地位: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
三、文学:小说和戏剧
1.背景:明朝时期,文学艺术与市民文化结合,产生了小说和戏剧。
2.明朝小说
生命的感悟
作品
作者
内容
成就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含猫的成语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明朝中期)
吴承恩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3.明代戏剧: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注:自秦汉以来,我国的文学表现形式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等。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朝廷腐败、赋税繁重、陕北大旱。
2.口号:“均田免赋
3.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4.灭明1644年,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二、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2.皇太极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②1636年,曝baby已怀孕改国号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前期)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迁都北京,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2.巩固统治:
(1)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上,推崇儒家学说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修筑了赤嵌楼和台湾城两个据点。
2.郑成功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
(2)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