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能不能复读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1、秦灭六国的过程:时间:公元前221年。领导者:秦王嬴政,定都:咸阳,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灭六国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中国(即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或条件)?
①人们渴望和平统一,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③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④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⑤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3.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五帝,于是采用“皇帝”的称号。他自称“始皇帝”。皇帝一词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4、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①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③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套制度,但同时也导致了君主专制)。为了有效管理国家,秦朝还颁布了大量律令。
2)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作用: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作用: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和统一度量衡。(作用:有利于巩固秦朝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韩惠珍主演的电视剧
5)思想上:焚书坑儒。(作用: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和统一,但也摧
残了文化和钳制了思想。)
6)军事(边疆治理或)上: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②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作用:有利于疆域的巩固和拓展)
5、 对秦始皇的评价   
答: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既是,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功大于过。
(1)主要功绩:①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进步。②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③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修造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朱丹老公
(2)历史罪过:①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②实
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严重剥削百姓。③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6.秦朝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
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秦始皇在位期间,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其陵墓是中国古代皇帝陵墓中规模最大的,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他的儿子胡亥即位,就是秦二世。
★2、秦朝灭亡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表现在滥用民力,沉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繁重的赋税。②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4、大一统格局形成:汉帝国[西汉(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和东汉(25年 — 220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5.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客观上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穷;主观上,当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息生息政策。
(2)措施:第一.汉高祖:1.让士兵复原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利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2.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家,发还原有田宅,利于社会稳定。3.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4.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减轻赋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二.汉文帝:1.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把每年服徭役改成三年一次);2.减轻刑罚,废除肉刑。
第三.汉景帝:1.进一步减轻赋税,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2.进一步减轻刑罚。
文景两朝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并且注意法纪,因此社会比较。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为西汉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1.西汉到了汉武帝时,进入了鼎盛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一统的局面。
★2汉武帝的历史作为(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政治上:①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②加强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律校尉,地方上设立刺史制度,加强皇帝权威,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上:③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全球最丑的十大建筑
经济:④实行食盐与铁器收归中央专营,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五铢钱),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极大的增加了中央的收入。
军事和上:⑴武力反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
⑵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地区。⑶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汉朝
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开通丝绸之路。
                          以上为  汉武帝  历史作为。                                                         
⑷出现和亲与互市的局面,加强交流。
弦子父亲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归属西汉版图——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⑹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在滇池地区设立益州郡,使云南地区隶属西汉中央管理。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政治大一统的需要,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2)措施: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培养后备官僚。
(3)评价:⑴积极方面:它在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⑵消极方面: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对学术发展不利,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4)意义:西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汉武帝以后,汉朝开始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清明统治“光武中兴”。
5.东汉统治前后经历了近两百年,前期社会,经济发展。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最后,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首领称为“单于”。为了更好地抵御匈奴,秦始皇将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táo)、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2.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史称:白登之围。之后西汉政府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汉朝的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
3.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汉朝转而对匈奴采取攻势,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彻底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4.匈奴部落首领呼韩耶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请求,王昭君自愿前往。 昭君出塞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掳掠屠杀的血雨腥风,而是和平友好的交流融合和长久的和平。昭君出塞后,双方恢复友好关系,北方近60年没有战乱,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所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5. “西域”,是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即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
6.张骞两次出使西域:①目的: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②概况:公元前138年,从长安往西,先后两次出使西域。③意义:西域的良种马、石榴、核桃及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7、丝绸之路:①开辟者:张骞;②路线:长安(起点)→河西走廊(新疆镜内)→西亚→欧洲(古罗马帝国,终点);③运送的物品:陶瓷、铁器、漆器、丝绸、茶叶等传到西黄秋生为什么被大陆封
方,西方人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传入中国,唐代流行的马球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④意义: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B.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丝绸之路沟通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⑤丝路古镇:龟兹(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中心)、楼兰、敦煌、武威;⑥丝绸之路畅通的原因:P69页课堂笔记。
    8、    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地区,同时派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汉武帝封滇王国王为“滇王”,赐滇王之印。
9.汉朝与朝鲜关系:汉朝将铸铜、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将名马运到中国。
10.西汉时,日本100外个小国中有30多个和汉朝有来往。
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
2、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到、价格便宜。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使用逐渐普遍起来。4世纪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3、纸的优点:(1)造价低廉,容易推广,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2)纸面平整光滑,便于书写成文。
(3)纸质轻薄,便于装订、携带和保存,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4、《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这是勾股定律的一个特例。它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律,比西方早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