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单选题
1.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A. 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B.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 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D. 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2.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中原6处大型聚落遗址作为主要参照点,证实“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已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这一时期,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
A. 苏打绿馨仪周王权力高度集中   
B.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C. 礼乐制度崩坏   
D. 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4.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此外,该遗址中制作大量珍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员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具备
A.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B. 先进的手工业技术
C. 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D.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梅兰芳代表作
B.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6.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A. 种姓制度    B. 禅让制度    C. 分封制    D. 分化制度
7.就文献记载来看,与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到“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不相对应的是( )
A. 从“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   
B.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服装搭配
C.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D. 从神话传说到文明起源
8.商朝建立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期,天子控制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了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商与西周地方制度的主要区别是
A. 王畿所在方位    B. 诸侯权力范围    C. 王位产生方式    D. 封国面积大小
9.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马志威女朋友阿毛
 
 
 
A
距今 170 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B
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C
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青铜农具在夏朝已经得到普及
D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解决了封建地主阶级财产分配上的矛盾
10.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中,提供了很多史料。下列史料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
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绘陶器
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黑陶                 
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1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该材料表明殷周制度中
A.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   
B. 家国同构的政治特
C. 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   
D. 世袭和选贤的一致性
12.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商代可能出现牛耕
B
《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教天下耕作
周代出现刀耕火种
C
半坡遗址发掘出聚落遗迹和生产工具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
D
毛公鼎是目前所知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夏商时期官营手工业发达
13. “江汉汤汤”出自《诗·大雅》,反映了江汉地区青铜文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考古发现:江汉商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均有地域文化特,是在吸收中原文化后的发展和创新。这表明早期中华文明的特征是
A. 多元一体    B. 满天星斗    C. 全面辉煌    D. 源远流长
14.《周礼》所载,“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这反映出
A. 西周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人地位一直都很低下西红柿哥
C. 贱商思想具有历史传统   
D. 抑商为了维护等级秩序
15.三代有卜、巫、史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官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B. 形成内外相辅的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 国家和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16.禹征三苗时“乃会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的现象。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
A. 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   
B. 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 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   
D. 三生三世的歌词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二、材料解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1  从《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可以归纳出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西周时期分封示意图》
2)从《西周时期分封示意图》中出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哪些特点?
材料三  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经历了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文化积淀。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没有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尽管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却在一个古老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维系着各区域、各部落及联盟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无论那一地区,那一部落最先跨进文明,它都离不开这一文化共同体。从这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共同体孕育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各区域文化中的文明因素发展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耿铁华《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
材料四  纵观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距今 5500年左右开始,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内容包括生产技术、礼仪制度和宗教观念,出现过以彩陶扩张和玉礼器传播为标志的大范围文化整合过程;距今4500年以来,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距今3800年前后,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