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的比较研究
李嘉慧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专项技术能力中的助跑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外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助跑速度利用系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过程中起跳腿着地瞬间的着地角小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助跑与踏跳的衔接看,中外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名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7)004
【总页数】6页(P98-103)
【关键词】女子三级跳远;助跑距离;助跑速度;踏板准确性
王一楠【作 者】李嘉慧
野狼disco原唱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303
【正文语种】中 文
周记 开学第一周【中图分类】G823.4
女子三级跳远曾是我国的优势田径项目,新世纪以来,我国女子三级跳远项目虽然在亚洲还具有一定优势,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该项目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专项技术是该项目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级跳远的专项技术包括助跑、起跳(单脚跳、跨步跳、跳跃)、落地技术环节。从现有的研究看,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体现在跳的技术方面,而对三级跳远助跑的研究相对比较匮乏。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及第11届全运会该项目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专项技术能力中的助跑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发现中外女子运动员在三级跳远助跑环节存在的差异,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三级跳远助跑的作用是为了使运动员在起跳前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为顺利起跳做好准备。
研究表明,助跑距离的长短与运动员100 m的成绩密切相关[1]。另外,助跑的距离和步数还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神经类型、训练水平、加速能力、助跑的起动姿势以及起跳能力等多种因素。如果助跑距离过短,则不能很好地发挥速度水平,在起跳前不能达到最高速度;如果助跑距离过长,则会提前达到最高速度,消耗不必要的体力。因此,三级跳远运动员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出适合自己的助跑距离与步数。
木森是谁
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一般为30~45 m,大约跑16~22步。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并不完全一致,平均距离为37.08 m,平均助跑步数为18.38步,这两个指标值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差不多。总体来说,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与步数比较合理。对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来说,助跑距离与步数的确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及专项技术等情况,形成适合自己的固定模式。另外,助跑距离还要根据比赛时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天气条件、跑道情况及风向的不同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 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比较分析
三级跳远是一个速度型项目,大量的研究证实,助跑速度对三级跳远的运动成绩有着决定
性作用[3-4]。运动员要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须将快速的助跑与有力的起跳完美地结合起来,以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
从表2~表4可以看出,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倒数第2个5 m段的水平速度分别为8.86 m/s与8.97 m/s,相差0.11 m/s,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倒数第1个5 m段的水平速度分别为9.01 m/s与9.08 m/s,相差0.07 m/s,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水平速度分别提高0.15 m/s与0.11 m/s,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表4的数据表明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最后两个5 m段的速度水平很接近,这充分表明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都积极动员身体的综合能力,充分保持助跑速度,为快速地过渡到起跳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除帕亚迪克外,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倒数第1个5 m段的速度较倒数第2个5 m段的速度有小幅度的提升。如图1所示,这一结果反映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阶段均追求积极加速上板的技术风格,这种助跑技术符合三级跳远的专项技术要求,是良好助跑技术的特征,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和利用运动员已有的速度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最大速度不足的缺陷。
统计显示,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倒数第2个5 m段的助跑速度与运动成绩存在显著
性相关(r=0.581,P<0.05),倒数第1个5 m段的助跑速度亦与运动成绩存在显著性相关(r=0.498,P<0.05)。这说明较高的助跑速度为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提供了可能性。
前苏联学者米兰·多勒[5]曾利用“助跑速度利用系数”这个指标来反映运动员利用助跑速度的情况,此数值越高,则反映运动员利用助跑速度的情况相对越好,反之,则相对越差。从表4可以看出,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550与1.598,相差0.048,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助跑速度方面虽有差距,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说明,虽然助跑速度对专项成绩有较大影响,但是助跑速度利用系数方面的差距才是阻碍中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跳技术不够合理和专项素质水平发展不均衡。进一步分析发现,助跑速度利用系数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相关(r=0.739,P<0.01)。因此,三级跳远成绩的提高有赖于合理利用助跑速度。
(二) 助跑后2步步幅和速度变化的对比分析
三级跳远的最后2步是助跑与起跳衔接的关键环节,能否处理好这一环节的技术,对整个跳跃的成功至关重要。助跑最后2步步长和节奏的变化,直接影响运动员起跳时身体重心的水
平速度和着地角度,因此对起跳的方向、身体重心腾起速度、腾起角度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整个三级跳远技术的发挥。一般来说,运动员在助跑中,倒数第2步的步幅稍长,身体重心略有下降,助跑最后1步步幅相对稍短。这样可以加快起跳腿的动作速度,身体重心适当升高,便于运动员以适宜的腾起角起跳。同时,可以减少缓冲时间,为积极有力的单足跳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最后2步步长“长—短”的模式,也可能与运动员试图减少与踏板之间的距离有关[6]。
从表5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倒数第2步的步幅(2.27 m、2.30 m)均略高于倒数第1步(2.25 m、2.22 m),其变化幅度分别为0.02 m和0.08 m,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在高速的助跑下具有良好的动作节奏性和稳定性。
从助跑后2步的速度对比中可以看出(表6),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倒数第2步的速度分别为8.88 m/s与9.06 m/s,相差0.18 m/s,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倒数第1步的速度分别为8.89 m/s与9.08 m/s,相差0.19 m/s,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员在踏板前1步大多采取积极加速上板的模式,有小部分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阶段稍微减速,可能与运动员为追求踏板准确性而有意识地控制速度有关。
最后1步步长的加大有利于充分发挥单足跳的起跳力量,单足跳的幅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由于起跳腿着地点离运动员身体重心垂直面偏远,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保持起跳的向前性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也会增加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的损失。中外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较为接近,可能是中国运动员在助跑中强调更高的水平速度利用率,以弥补自身最大速度的不足,在助跑的最后阶段身体重心速度比较接近自己的极限速度,因而在最后1步进入起跳的过程中,对动作的控制难度加大,这样就有可能表现出步长加大的技术特征,而世界优秀运动员由于最大速度能力较强,在助跑的最后阶段仍然具有一定的速度能力储备,因而能够表现出对最后2步步长和速度的良好控制。
在三级跳远运动中,合理有效的助跑节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高速助跑下的动作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踏板准确性的最主要因素。踏板准确性越高,则说明运动员技术结构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助跑与起跳的衔接越紧密,更有利于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在大型比赛中,少数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阶段,由于助跑节奏紊乱而导致过板犯规或距离踏跳板过远而放弃起跳。这说明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的动作结构不够稳定,从而严重影响了助跑最后阶段的节奏,进而影响到踏板的准确性。
白塔山
表7显示,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在前8名选手的48次试跳中,能顺利完成完整技术动作的有42人次,成功率为87.5%。表8显示,第12届柏林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在其前8名选手的48次试跳中,有42人次试跳成功,成功率亦为87.5%。由此可见,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踏板准确性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之间不存在差距。
三级跳远的难点和关键技术环节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及有效的三跳衔接,要求运动员以可以控制的高速度助跑,准确地起跳,合理地衔接。准确有效地踏板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是反映三级跳远技术稳定性的重要参数,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助跑节奏。助跑节奏不是固定不变的,运动员在掌握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特定模式。运动员助跑最后几步步长与速度的变化也必然具有个体差异性,这是起跳前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技术合理不影响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不影响整体跳跃的连贯性,则应顺其自然。运动员最后几步步长与速度的变化,是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高度的个体适应性。因此,只要充分发挥适合自己的技术特点,就是合理的助跑技术。
(一)在助跑距离与步数方面,运动员均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形成适合自己的固定模式。中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指标略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助跑速度利用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550与1.59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助跑后2步步幅与速度的变化较为合理,显示出良好的助跑节奏。寻梦追忆
(二)中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过程中起跳腿着地瞬间的着地角小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着地角偏小是中国优秀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从助跑与踏跳的衔接看,中外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关文献】
[1] 何亦南.怎样练跳远[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103.
[2] 姚学英,姚学进,朱爱民.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系数的比较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