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有道,广结善缘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内心方正,有些人内心圆滑,有些人对外方正,有些人对外圆滑。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个性呈现四种形态:内方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圆,内圆外方。"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和不同性情的人物来往,要用不同的交际之道。

  1.对内方外方的人要诚实委婉

  有些人直来直去,有棱有角。他们往往个性太直,情太真,血太热,气太傲。他们处世认真,不留余地;做事投入,过于突出;活力四射,难免张扬;才华过人,忘记平衡。他们坚持"是我的错,我就承认,绝不东推西挡:是你的错,就是你的错,想赖也赖不掉"。
这种人便是内方外方的人。

  表里如一、秉公立世,是对这些人的美丽评价。忠心耿耿的屈原、刚直无私的包拯,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如果社会上缺乏这种人,那是不堪设想的,因为他们是空气的清新器,丑行的绊脚石。

  同这种品性的人交往,一要诚实。内方外方的人不会口蜜腹剑,不会阳奉阴违,是个值得信赖、值得尊重的人物,所以要待之以诚,关心爱护。

  如果对他们虚伪猜忌,会使他们产生强烈反感,他们还会把这种不满表现在脸上,使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扩大。

  二要委婉。内方外方的人做事不灵活,言辞不变通,往往会使人陷入难堪境地,所以和他们来往,要注意婉转。看到内方外方的人口无遮拦、尖锐抨击时,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转移主题或者幽上一默,赞扬一句,巧妙地加以引导。

  内方外方的人是心地纯正、刚直无私的人,不应该因为他们曾经"刺伤"过你,就对他们计较、发火。

  有位内方外方的大作家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接到一位青年的来信。这位青年说,想同他合写一部小说。大作家看后,心中有点生气,他在信中毫无保留地写道:"先生,你怎么如此胆大包天呢?竟然想把一匹高贵的马和一头卑贱的驴子套在同一辆车上。"

  这位青年灵机一动,在回信的开头写道:"尊敬的阁下,您怎么这样抬举我呢,竟然把我比作马。"在信的后半部分,这位青年将自己的写作特长、潜力、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青年成长的影响等一五一十地写出来。

  大作家接到信后,哈哈大笑起来,立即回信道:"我的朋友,您很有趣,请把文稿寄过来吧,我很乐意接受您的建议。"

  在这个事例中,青年曲解原意,幽默风趣,言辞诚恳,出奇制胜,说服了大作家。

  2.对内方外圆的人要有礼有节

  当直来直去会伤害别人自尊心时,当有棱有角会使自己陷入难堪境地时,当方方正正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时,有些人会采用圆滑变通的策略。
明明是正确的,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但因为坚持的阻力太大,就违心地装聋作哑;明明是错误的,应该理直气壮地驳斥,但为了一己私利,于是默不作声。
这些人宁可苟且,凡事权衡利害,绝不感情用事。这些人就是内方外圆的人。

张俪他们洁身自好,处世练达,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因为聪明强干,而又锋芒不露,喜怒不形于,所以四平八稳,八面玲珑,在复杂的人际和利益关系中,亦往往游刃有余。
在大厦将倾之际,内方外圆的人会和内方外方的人共同构成支撑濒危建筑的梁柱。

  外圆内方是处事中最经典的哲理。人无论处在何种地方都喜欢听赞扬之词,即人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
陈伟霆个人简介
会为人处世者,此时必然是避其锋芒,即便觉得别人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
那些忠直之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莽直、锋芒毕露了。
有锋芒也有魅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误伤自己。
做大事的人,过分外露自己的才能,只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导致自己的失败,无法达到事业的成功。
更有甚者,不仅因此失去了政治前途,还会累及身家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才华要含而不露,对他人不可过于耿直地指责和批评,这便是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并不是要违背人格去圆滑地做人,而是要你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究说话的艺术和方式,这样既可以表明自己的见解,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会伤害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尤其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外圆内方更加显得重要。




  同这种品性的人来往,一要有礼有理。内方外圆的人虽然表面随和,但内心厌恶粗鲁,仇视邪恶,无礼又无理的人是不能和这类人结为至交的。如果想缩短同这类人的心理距离,就必须表现出你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

  二要有节有度。内方外圆的人,即使对他人相当反感,也不会把不满情绪表现在脸上,他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内心究竟如何却使你捉摸不透。因此,同他们来往,要讲究分寸,把握适度,不要因为他的脸上挂着微笑,就得寸进尺,忘乎所以。

  一位富有的华侨雷先生,想到贫穷落后的故乡考察办厂。接待他的王乡长非常热情,请他到酒店小聚,雷先生只好"入乡随俗"。但雷先生不擅饮酒,几杯下去,就面红脖粗,摇头拒饮了。可是王乡长为善尽自己的"地主之谊",说尽好词,劝其"再进""再进"一杯酒。雷先生不忘自己的谦谦君子风范,就勉强地多喝了几杯。


  酒后,王乡长为表达自己的"好客之情",力邀雷先生唱卡拉OK。雷先生不喜欢唱歌,但为了不伤及王乡长的自尊心,便陪他折腾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雷先生留下了一万元,用以支付昨天的招待费,便离开了这块贫瘠的家园。王乡长非常纳闷,雷先生一直兴致勃勃,为什么会突然离开呢?

  唉!王乡长不明白雷先生的特点:内心方正,看不惯王乡长的强人所难,看不惯王乡长浪费时间;对外却又圆通,不当面指责,不丢自己风度。如果王乡长在接待雷先生一事上有礼有节,恰到好处,结果就大大不同了。

  3.对内圆外圆的人要有板有眼

  有些人长于研究"人事",偏重个人私利,该低的头就低,该烧的香就烧,该拉的关系就拉,该糊涂的事就糊涂,该下手时就下手。不但为人处世圆滑老到,而且内心对自己并无
什么约束、戒律,很少去追问人生真正的意义。他们遇到有利的事就去抢,遇到无利的事就去推。这种品性的人,便是内圆外圆的人。

  与内方外圆的人不同的是,他们一般不会同情弱者、救济穷人,甚至为了私利,还会算计人、歪曲人。由于他们缺少顶天立地的气概,所以一般不会成大器。

  同这种品性的人来往,要有板有眼。由于他们内心深处并无什么必须遵守的做人原则,所以可能干出表面华丽亮堂、实则损人利己的伎俩。对他们的不当做法,应该明确指正,别不好意思将实情说出口,使自己受委屈。

内圆外圆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缺点,所以也害怕别人不讲义气,不守诺言。因此,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要清楚示意他们--如果你讲信用,那么我就守诺言。在这种做法引导下,能够使他们在正确交际轨道上"行驶"。


  某公司的王二,是典型内圆外圆的人。同事到外地出差,王二笑嘻嘻地请其给他捎带某某商品。同事把买来的商品送到他手上后,王二恰到好处地忘记给钱。

  过了十天半个月,王二跟没事人似的问道:"我给你钱了吧!你可别不好意思。"谁能为百八十块的钱跟他较真呢?这样,王二就白白赚了同事一个小便宜,他为自己略施小计获得成功高兴不已。

  在这个事例中,王二抓住了人们的弱点,去获取小小的私利。对此,王二的同事应该把实情说出口,明确指出王二确实没有给钱。如此的话,既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失,也会给王二这个人一个小教训。

  4.对内圆外方的人要灵活变通

  有些人张口人民利益,闭口党纪国法,骨子里却装的是男盗女娼、个人私利。他们在台上
慷慨激昂,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台下却干些乌七八糟、见不得人的丑事。这种人在人前浑身都是一派正气,心里却非常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样品性的人,便是内圆外方的人。

  因为搞言行两张皮,玩弄两面术,所以极具欺惑性。在生活大舞台上,他们是出的演员。罩着金光环的贪官、披着华丽外衣的恶人,就是这种人的典型代表。他们很会包装自己,如果剥开这层包装,就会原形毕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对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

  同这种品性的人来往,要灵活变通。由于他们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所以和他们打交道,既不能不听他们说的,又不能完全相信他们说的,如何交往,运用什么策略,采用什么方式,说出什么内容,要根据当时情况灵活变通,切不可被他们的"精彩论述"迷住了双眼,进入死胡同。

  与这类人来往,首先重要的是根据各方面信息,分析出他的真实内心,然后再对症下药,
巧妙引导。如此的话,就能够把他们带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用好方圆之理,必能无往不胜
  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
  ,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外人所左右。
何佩瑜三级”,融通老成,指一个人做人做事讲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投档线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的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
  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人仅仅依靠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仕途,还是交友、情爱、谋职等等,都需要掌握张惠妹怎么胖了“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利。
  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现实生活中,有在学校时成绩一流的,进入社会却成了打工的;有在学校时成绩二流的,进入社会却当了老板的。为什么呢邵新涯?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威力,有沉静蕴慧的平
和。真正的方圆之人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泰然不惊。真正的方圆之人,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之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

有方圆之性才有方圆人生

  兵无常势,文无定法。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这种性格属于善变型,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性格之精髓。

  据说,当曾国藩平定太平军后,进京面圣,北京万人攒动,皆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更是不会错过给这位湘军统帅相面的机会。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令相术之人费解的是曾国藩本应是奸臣短命之相,为何会有这等荣耀的命运?

  不管传说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金陵攻克后,朝廷确实对曾国藩有了防
范之心,倘若曾国藩不改变自己的性格,仍按照以前的性格办事,肯定会落个年羹尧一样的命运。因此说,曾国藩的确因改变性格而改变了命运。
  曾国藩是方圆性格的最典型代表,更是因改变性格而改变命运的人。

  的确,在曾国藩的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这一辈子实在没有白过,吃喝玩乐占了,叱咤风云占了,行权用势占了,建功立业占了,舞文弄墨占了,寿终正寝占了。总而言之,"功名利禄"四字全占了,可谓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

  曾国藩在攻打太平军的12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他数次战败,两次投水自杀,还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击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失败,即行自杀。
他虽然忠心耿耿,还是屡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大为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曾国藩也知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家,
辞去一切军事职务。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请他出山,并委他兵部尚书头衔。于是他有了军政实权。不久,慈禧太后专权,认为满人无能,就重用汉人,这为曾国藩掌握大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

  咸丰十二年(1862),曾国藩被授予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政的权力,巡抚提督以下均须听命,不久又被赐予太子太保头衔,兼协办大学士。自此以后,曾国藩在清廷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国藩激流勇退的方式进一步获得了清廷的信任,取得了大权。在进攻太平军胜利以后,他仍然小心翼翼。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天京人财一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左宗棠等人还上书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