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沁%重虞轩吟
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强化重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路径的思考艾玛沃森
莉妲和天鹅•重庆市发改委调研组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部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标志着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会议指出“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是打造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核心和关键。通过深入调研,分析重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现状,从推动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方面,就强化重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培育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现状与短板
近年来,重庆市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从千亿级跃升至两万亿级,占全国比重从2010年1.95%提升至2020年的2.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0年)》显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重庆位居第四o同时,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服务品质不断提升,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带动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提高0.15个百分点以上°然而,对照北京、上海、成都3个国家中心城市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挥的带动作用和国内外主要中心城市发展实践,当前重庆在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城镇体系“不强不大不优”
总体看,主城都市区金融商务、科技创新、物流商贸和文化交往等区域组织功能不断提升,“两”功能体系日益完善,城镇化率从53%提升至68%°但具体看,仍存在三个不足:一是“点上”核心引领能力不强°重庆主城都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占27.4%,低于上海大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分别在长三角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9.0%和35.1%的占比°二是
・!・
童廃轩吟2021.0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面上”支撑力度不大。上海周边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5座$5000亿到1万亿元之间的7座,超过1000亿元的13座。但重庆周边的二级城市中%宜宾、泸州、达州仅2000亿级%广安、遂宁、涪陵、永川仅1000亿级#三是“整体”功能布局不优。东京形成“中心、副中心和卫星城”功能分组%每个城市各有特殊职能和优势产业部门,整体分工合作、交错发展。重庆主城区人口稠密、通勤效率低下、城市和生态治理难度大等“未强先病”现象非常突出%主城区外围缺乏非核心功能承载主体。
(二)综合枢纽功能不够完善,存在“三个有待提升”
总体看%重庆市提速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居西部第一%中欧班列(成渝)综合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开通全国第一条国际直连数据通道%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计开通省际直联重点城市29个%综合枢纽功能不断提升。但具体看%仍存在“三个有待提升”。一是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有待提升#对比上海地铁已经“出省”%重庆城市轨道交通仅延伸至璧山。成渝地区高铁单位面积密度不足长三角城市的一半%仅“成渝高铁”1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建成通车。2020年%重庆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在全国各省份中分别排列第9和10位#二是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有待提升。成渝线、川黔线等干线技术标准偏低、运能趋近饱和。三峡船闸连续多年超负荷运行#缺少国际物流枢纽基地#铁水联运仅占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0%#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中心和运营中心地位功
张一山床戏
能未得到充分体现%市外货源仅占铁海联运总量的6.3%。三是国际信息枢纽地位有待提升。重庆目前4G网络还未实现零盲区深度覆盖%5G网络实现规模化商用部署还未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还需打通%国家级数据枢纽和网络通道还需加强。
(三)产业发展不够强,存在“三个不足”
重庆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有良好的传统工业基础和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目前已形成了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具体看,仍存在“三个不足”。一是工业规模不足#2020年重庆工业增加值6990.77亿元%低于上海的9656.51亿元。作为全市主导产业的汽车产业%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仅为6.3%%且大多集中在中低端车型#主城都市区工业经济尚未形成规模%对制造业依赖度过高。二是发展后劲不足。制造业过于依赖汽车、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且面临产业发展瓶颈。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高%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4222家%不足全国总数的2%%缺乏“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三是引领带动不足。主城都市区总部集聚效应不明显%高附加值产业占比不高%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链、价值链整体依然处于中低端%工业的集聚效应大于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工业转型升级带动作用有限。
表12020年部分城市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情况
省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武汉重庆上市公司(家)38033911760888557市值(亿元)271790124205328071196211819924310051
(四)资源要素不够优,存在“三个短板”支点%重庆对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聚作用明显%同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沁%重虞轩吟
等自然禀赋优越,劳动力供给充足。但具体看,
仍存在“三个短板”。一是资本市场存在短板" 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
重为8.9% ,低于北京的19.91%、上海的
18.49%o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8.22万亿 元,远低于北京26.21万亿元。重庆是典型的
“大经济、小资本”的城市,资本市场的规模和辐
射带动范围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二是创新资
源存在短板。重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缺乏,大 院大所偏少,高级别创新人才不足,国家级创新
基地不多,大科学装置尚未实现零突破。国家级 重点实验室仅10家,不及全国2%(全国共522
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不及全国 3%(全国共350家)。三是要素配置存在短板%重 庆市场化程度仍不够高,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 制约资本、人力和技术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
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缺少统一的土 地、产权、能源等交易市场,导致产业不能联动,
资源无法共享,公共服务不能对接%
单位^亿元
最好的美白祛斑产品
300000 272390.4
单位:万件
图2 2020年八大国家中心城市专利授权量
江西旅游・3
童廃轩吟2021.0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五)国际化水平不够高,存在“三个差距”
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也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前沿,具有承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开放优势。但具体看,仍存在“三个差距”。一是开放型经济还有差距%重庆对外贸易总量仅占全国的1.6%,为上海的1/6%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仍然较少,国际性文化体育活动不足%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2020年中国跨国公司百强中重庆无家%二是国际化服务水平还有差距%重庆就医求学和社会保障配套服务国际化水平不高,对全球资源要素吸引力不强%国际学校仅有7所,涉外医院仅有11家,外国领事机构仅12家%三是国际化营商环境还有差距%平等对待市场主体的法规落实不够到位,部门间信息互联互认程度低,生产经营成本仍然较高%2020年重庆实际使用外资102.72亿美元,远低于北京141.04亿美元和上海202.33亿美元%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重庆排名第16位%
一家公司上榜,而北京、上海分别有42家、9
单位:亿元
34828.47
图32020年八大国家中心城市进出口总额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发展路径的思考
(一)强化中心城市整体集聚发展水平
发挥主城都市区的龙头带动作用,节点城市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一体化水平,构建区域联动协作、融合一体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能级%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主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产出强度,持续推动经济规模和效益提升,不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引领辐射全域一体化发展%二是提升支点和节点城市支撑作用%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培育壮大次级城市,充分挖掘区位条件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重要支点、节点城市发展潜力,培育城区人口百万以上大城市,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科技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发展新标杆%三是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力度%强化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涉及主城都市区的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提升重庆都市圈辐射力和带动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融入双城经济圈,鼓励与周边区县务实探索合作共建平台,积极联动融入成
・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沁%重虞轩吟
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二)强化优势产业协作互补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成渝地区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加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一些产业共性领域形成协同,实现精准发力!一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发挥重庆在全球和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的比较优势,围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优势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3—5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万亿级产业集。二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水平,促进服务半径由面向区域向面向全国转变,服务功能由服务业示范城市向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转变,内部结构由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转变!三是促进产业跨界融合!抢抓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机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重视新经济产业跨界现象对产业治理和服务的新需求,鼓励设立产业跨界试验区!四是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与东部沿海等发达省市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软硬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开展区域合作等措施,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聚地。
(三)强化交通信息综合枢纽辐射能力
依托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超大城市优势,坚持把建设通江达海、连
接世界的国际性交通、物流、通信枢纽作为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关键支撑。一是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建设东南西北四大通道,统筹“水、陆、空、铁、信”五种方式,拓展和提升对外立体式国际枢纽通道!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都市圈一体衔接的通勤交通网,推进重庆主城区、成都同周边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尽快形成1小时通勤圈。二是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建成对接全国、连通国际的综合物流枢纽。打造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和亚欧铁路货物转运中心!打通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市场的冷链产品贸易通道!协调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航运和国际航空物流运营组织,提升“公铁水空”联运组织效率和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三是建设国际信息数据门户枢纽。进一步强化信息网络枢纽功能,加快5G引领,构建“立体网络”“泛在感知”“智能计算”“创新试验”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探索打造全球数据港,建设国际信息数据门户枢纽,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相适应的世界级的宽带城市。
(四)强化城市国际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立足重庆独特区位优势,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全方位开放,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城市体系,打造国际交流平台,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持续深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持续办好智博会、西洽会、中新金融峰会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展会。二是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推动金融机构高质量聚集,有序推进中新金ancientisles
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营造良好金融法制环境。三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打造国际消费集聚区,统筹推进中央商务区、重点商圈、特消费集聚建设升级。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四是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聚焦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推动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交往合作。有针对性地吸引全球重要国际组织来渝设立区域总部机构。设立重庆国际领事馆办公区,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窗口区。五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