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稿日期:2008-10-06
作者简介:肖琴(1968-),女,湖南衡阳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期刊社馆员,主要从事文化学研究。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的节日文化有日趋淡化、不断异化的趋势。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应本着以人为本、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原则,深入挖掘与升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汲取世界各国节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大胆创新并自觉为传统节日注入新质。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1-0107-04
肖琴
传统节日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命运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对之进行当代重构与创新,就成了当代中国人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所面临的问题
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生活逐渐不适应不协调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日渐淡漠,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和功能也日益淡化,甚至被失传、被扭曲、被异化。
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日趋淡化
从过节形式来看,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和仪式活动等都逐渐被人们淡忘,有的已经趋于失传了。过节的氛围越来越淡,而其中所蕴含的一些文化内涵也随着习俗和仪式的消失也逐渐地被人们忽略或者是淡忘。虽然我们依然会在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包粽子,但是除了吃的形式不减,节日文化的内涵却越来越枯萎,人们参与的热情与日俱减,近乎名存实亡,很多人都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中国
传统节日对于正步入现代工业社会的人们来说,内容日趋枯燥,功能也逐渐削弱,因此,人们的节日情怀变得日益淡薄,不少节日也渐渐远去与生疏。
从过节的内容来看,文化总是要发展的,传统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才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传统春节的一些倾向于物质消费方面的习俗和功能已经不能和人们的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了。比如原先人们只有在过年期间才能吃到的食物和穿的新衣,现在人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到满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们的过年情结,也就使得春节不能保持充分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了,因此,人们会觉得春节无所谓了,或者说春节没意思。节日里的一些习俗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从传统社会中流传下来的东西毕竟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而其中所蕴含的一些传统内容和文化意蕴也就随着这些习俗仪式的消失而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这些便导致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日趋淡化。
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断异化
首先是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因商业炒作而引发的传统节日变味,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商业味越来越浓。对于商家来说,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各行各业纷纷从攫取利润的角度,打造节日品牌:旅游行业人员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旅游热情;商业部门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购物热情;饮食部
2009年第1期(复总第71期)船山学刊Chuanshan Journal No.1,
2009(rest.tot No.71)
107
门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吃喝热情;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成了商家月饼大比拼的关键时机,中秋之夜很难看到祭月拜月、耍满天星、演皮影戏这些传统节目,甚至全家一起赏月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宾馆饭店的年夜饭大战时间越来越提前,跨度越来越大,佳节原有的意义被商业泡沫和人情关系歪曲抹杀了;清明节的祭奠仪式在商品化的社会里也变了味道,令人眼花缭乱的祭品漫天飞舞,从传统的纸钱、香烛演变到“豪宅”、“小”、“大奔”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用“金元宝”铺成一条长地毯通往祖先的坟墓。欧莱雅纯植物染发剂
其次是因腐败现象而助长的传统节日异化。近年来,由于政府官员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中华传统节日中的礼尚往来的形式成为一些人送礼拉关系的有利借口,许多人把我国的传统节日当作是巴结领导的黄金时机,节日也因此成了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以压岁钱为例:给孩子压岁钱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由长辈向晚辈分赠钱币,借以祝福,这是一种亲情的体现。在过去,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主要是图个热闹、吉祥。而现在,许多人把孩子当成交际应酬的工具,压岁钱收得最多的,几乎都是那些父母身居要职的孩子。以月饼为例:2007年中秋节前,据《北京青年
报》报道,某食品厂生产了一系列的“黄金月饼”,其售价从2180元到26160元不等,而这些月饼则是普通百姓所无法“垂青”的,“黄金月饼”的背后,掩盖的是一种“另类腐败”——
—对那些有所求又不好明示、想送礼又怕惹人眼的人来说,给领导送盒“月饼”实在是“曲径通幽”。
3、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构成冲击
近些年来,中国传统节日变得越来越冷清了,每当节日来临,除了饭店、商场之外,其它场所显得有些门可罗雀。而在中华传统节日受冷落的同时,一些舶来的“洋节”却是越过越红火,尤其是都市里的青年人参与圣诞节、情人节的热情,更衬托出了传统节日的冷清。在圣诞节的这一天,戴圣诞帽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打折促销的商家比比皆是,歌厅夜总会家家爆满。除了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和感恩节也颇受欢迎,虽然这些洋节在中国还没有享受到假日的礼遇,但它们却得到了商家们的宠爱,成为商家和众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名牌节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伴随农业生产而来的节日日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一些习俗礼仪和活动也逐渐地不适应现代生活而被人们日渐淡忘,多数传统节日大都沦为简单的吃喝玩乐,这样中国传统节日面对洋节的纵情狂欢也就黯然失了。
传统节日受到国人的冷落以及西方节日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繁琐模式的厌倦上以及中年人对传统节日的负担和沉重感上。因为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敛性和含蓄性相比于西方节日,缺少热情开放和轻松刺激的内容,而年轻人追求浪漫时尚、挥洒个性的生活,舶来的情人节、好运中国年2022
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具有行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具有新奇刺激、温馨浪漫的特点,这些节日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放松和释放情绪的心理需求。同时,西方节日为人际交流提供了媒介,已经超出了家庭范围,也注重与非血缘者的接触,适应了当今中国社会体的需求,所以能得到中国社会的认同,是人们进行社会行为的一种自我选择。
二、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几号是圣诞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是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留存着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积淀。它既包括精神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是集民族文化风情风俗于一体的天然大舞台,反映了长期历史发展中沿袭下来的体文化。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无论是在消费领域、交往领域还是观念领域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无论是对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饮食娱乐文化资源
在饮食方面,传统节日是在祭祀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出于对神灵的尊崇,在节日到来之时,人们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佳肴,那些源于祭神、祭祖的节日大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没有传统节日,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如此顺畅的传承。春节、元宵、
端午、中秋、腊八不但为我们传承了饺子、元宵、粽子、月饼、腊八粥等独具特的节日食俗,就是许多成龙配套的宴会佳肴,也无一不是从年夜饭、祭神、祭祖等大型祭奠食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节日饮食在传承中华饮食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成了节日风俗的重要内容,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传统饮食无不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人们在吃喝的过程中,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能够更好地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境界。
在娱乐方面,中国传统节日历来体现了欢乐、祥和的特点,这些节日往往形成了众多的文艺娱乐形式。元宵佳节,狮龙共舞,赏灯猜谜;清明时节,细雨霏霏,万木披绿,踏青寻迹,祭慰先人;中秋重阳,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品酒赏月,登高赏菊。中华民族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培育了如此丰富多彩的乡土风俗,民间风俗寄蕴于农家之乐的形式之中,而农家的礼系则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节日的众多娱乐形式,比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元宵节的闹花灯、清明节的踏青、重阳节的九九登高等,这些活动既反映了民族特,又烘托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在当今社会应该得到大力支持和推广。在旅游业日益发达的今
108-
-
造梦西游3青龙剑
天,我们可以把传统节日所蕴含的饮食文化和娱乐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开发各种特旅游,在注重游客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过程中,既能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又可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开发娱乐文化资源。
2、风俗礼仪文化资源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就非常重视礼仪文化建设,在古代就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可以说,传统礼仪礼俗贯穿在各个领域之中,它在约束个人行为、提升礼仪素养、和睦家庭关系、净化社会环境、稳定国家秩序以及树立国际形象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华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中很多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礼仪,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兴趣爱好、思维习惯和哲学思想等等,凝聚了中华民族审视世界的独特视角,更重要的是彰显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传统节日文化中所蕴含的礼仪文化资源对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人的素质得以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才能进入规范和秩序文明状态。
我们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节日礼仪文化中挖掘出它所蕴含的重要价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如果我们从礼仪礼俗着手,在礼仪这种道德行为规范的制约下,全社会才能形成一
种良好的风气和氛围。比如社交礼仪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愈来愈频繁,这就需要提升每个人的素养,才能营造一个稳定、和谐、文明的氛围。再比如祭祀礼仪,清明节组织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祭扫烈士陵墓,就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祭祀黄帝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挖掘风俗礼仪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3、道德亲情文化资源
眼睛瞪得像铜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崇尚道德的传统,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道德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功能,那些脱胎于原始宗教仪式的传统节日,自然也同时具备了这样两种功能,并在重构人类自然伦理观及社会伦理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传统节日往往体现一定的伦理、道德、信仰,是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当前,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党中央也郑重提出“以德治国”,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道德资源,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来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应该是一种比较高效、比较容易为民间社会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方式。作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向往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形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最盼望的就是与家人平安团圆、欢度节日,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的人不惜钱财,不惜时间,不惜体力,不惜任何代价,只是希望在同一时刻,与家人团聚,共享佳节,因此,节日无疑成了人们联络感情的纽带。
中国传统节日就像是一剂强力的粘合剂凝聚着中华民族,只要到了节日时间,每一个就会想到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深深地眷恋祖国,这种人间真情的传承,正是中华传统节日的深刻魅力所在。如果这种亲情的传递得以弘扬,既能增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又能通过中国传统节日这根精神纽带,紧紧拴住国人的心。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加了清明、端午及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公众假日,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更多的人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能够拥有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尽情享受天伦之乐,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来增强道德感与责任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如今,真正能把中国人凝聚在一起的,不是如今那些时髦的语词,而是植根于浓厚的传统文化中、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民族情愫和道德情感。在庆祝节日时,务必要突出亲情和道德主题,使传统节日成为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最佳时机,成为维系人们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
三、节日文化创新的途径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是适应了该民族风情、民俗和习惯而得以传承下来的,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反映。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要强调文化的差异性,因为文化也是一种竞争力和生产力。然而,在当今时代,人们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节日的文化氛围都日渐淡漠。除了老年人相对热爱自己的本土节日外,相当一部分人过节只求热热闹闹,玩好吃好,奢靡浪费,因此,如何推陈出新,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形式,是我们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针对传
湖北有哪些市统节日在当代的处境以及变迁规律,本文提出如下基本对策。
1、深入挖掘与升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就文化主题的表现来说,春节期间,要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营造家庭和睦、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清明节期间,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端午期间,要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利用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提高人们的科学意识;中秋节期间,要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氛围;重阳节期间,要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109
--
就文化内涵的弘扬来说,在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节日主题,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比如端午节时可以借助屈原的故事弘扬正气和爱国主义精神:中秋节时可以利用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和赏月的活动调节人们的身心、增进亲情;春节时可以利用拜年的形式增进友谊;重阳节时可以利用登高等活动体现尊老的传统美德等。
就节日文化的建设来说,为了挖掘传统文化中一些优秀的成分,不断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需要适当设立一些其他的节日,以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比如孟子韵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的故事已传唱千载,因此,可以把孟母诞辰日作为中国的母亲节,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孔子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收徒讲学的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的教师节、和香港的教师节,都是定在孔子的诞辰日,即9月28日。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在孔子诞辰均有盛大的庆祝活动。因此,政府也有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特定的活动。
2、大胆创新并自觉为传统节日注入新质
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容方面,不能单纯地给人们灌输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而是要在民族节日文化活动中加入一些与人们的现代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活动内容,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民众基础;也可以借助节日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旅游和娱乐业等。我国的端午节有悠久的历史,如果我们根据端午节的历史渊源,结合具体的庆祝活动,比如赛龙舟、挂艾草和钟馗像、吃粽子等,在屈原、伍子胥或是东汉孝女曹娥这些故事发源处可以发展特旅游。
在节日文化的表现形式方面,传统文化是通过节庆活动来展现和传承,节庆活动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众基础而长久不衰。因此,要精心组织好节庆的各种众性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深刻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节日文化
真正回归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创立一个社区性的公众聚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对于稳定和调节人们的生活来说有着积极意义。还有如今的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传统节日文化的表现和传承可以借助网络,比如,在清明节为了让更多的人以文明的方式缅怀先辈、悼念逝者,构建文明、和谐的祭祀环境,网上祭祀就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在节日文化的表现手段上,重要的是在节庆用品和用语等文化载体上的推陈出新。比如,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制作一些美观大方、富有情趣的节庆文化产品;多创作一些易于传颂、有真情实感的节庆用语;多生产一些安全卫生、健康有益的节日食品;发展节庆文化产业也得根据我国的特,比如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要体现出我们的文化,挖掘与“七夕”“鹊桥相会”“喜鹊”等相关意象的文化符号,借此来发展文化产业。从而可以突出民族特,体现人文关怀,增强传统节日对民众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3、汲取世界各国节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在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精神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一些东西会逐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为传统节日毕竟产生于物质生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时代,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封建迷信的彩,如果传统节日文化的“粽叶”里包着一成不变的旧核,就很难对大众产生吸引力。传统节日文化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自发地调节流变,摒弃不良的
落后的风俗习惯,营造文明健康的过节氛围,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我们不仅要把传统节日文化的弱点、缺陷加以克服,同时也要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因子,做到“洋为中用”。创新是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过程,即文化整合的过程。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审时度势,注意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文化成分,使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与世界各民族的文明接轨。只有如此,才能以较快的速度实现文化现代化,才能推动中华节日文化走向世界。
110-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