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届全国⼈民代表⼤会第⼆次会议关于2003年中央和地⽅预算执⾏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预算的决议
颁布⽇期:2004-03-14
执⾏⽇期:2004-03-14
时效性:现⾏有效
效⼒级别:⾏政法规
第⼗届全国⼈民代表⼤会第⼆次会议经过审查并根据全国⼈民代表⼤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4年中央预算,批准财政部部长⾦⼈庆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03年中央和地⽅预算执⾏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预算草案的报告》。
会议同意全国⼈民代表⼤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审查结果报告中为完成2004年中央和地⽅预算提出的各项建议。会议要求国务院和地⽅各级⼈民政府严格执⾏全国⼈民代表⼤会和地⽅各级⼈民代表⼤会批准的预算,圆满完成2004年的预算任务。
会议强调,要坚持全⾯、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加教师资格证的作用
强宏观调控。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保持财政收⼊的稳定增长;优化财政⽀出结构,加⼤对“三农”的⽀持⼒度;增加公共卫⽣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的投⼊;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出;⽀持推进税制和其它体制改⾰;从完善体制和规范制度上研究逐步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加强财政⽀出管理,努⼒节约各项开⽀,提⾼财政资⾦的使⽤效益。深化财政体制改⾰,规范省级以下财政体制。继续推进预算制度改⾰,尽快建⽴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求真务实,依法理财,进⼀步加强对预算执⾏的审计监督。
关于2003年中央和地⽅预算执⾏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4年3⽉6⽇在第⼗届全国⼈民代表⼤会第⼆次会议上
财政部部长⾦⼈庆
各位代表:
受国务院委托,我向⼤会提出2003年中央和地⽅预算执⾏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吴亦凡李小璐短信内容
⼀、2003年中央和地⽅预算执⾏情况
2003年是不平凡的⼀年,⾯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典疫情和频繁发⽣的⾃然灾害,党中央、国务院从容应对,果断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针政策和⼗届全国⼈⼤⼀次会议对财政经济⼯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同⼼同德,艰苦奋⽃,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中央和地⽅预算执⾏情况较好。
2003年,全国财政收⼊第⼀次突破两万亿元,达到21691亿元(不含债务收⼊,下同),⽐上年增加2787亿元,增长14.7%,完成预算的105.8%;全国财政⽀出24607亿元,⽐上年增加2554亿元,增长11.6%,完成预算的103.8%。收⽀相抵,⽀出⼤于收⼊291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总收⼊12465亿元(已扣除新增出⼝退税指标829亿元),⽐上年增加1093亿元,增长9.6%,完成预算的104.4%;中央财政总⽀出15663亿元(含对地⽅税收返还和补助⽀出8240亿元),⽐上年增加1195亿元,增长8.3%,完成预算的103.5%。中央财政⾚字控制在⼗届全国⼈⼤⼀次会议批准的3198亿元的⽔平。地⽅财政总收⼊18082亿元(含中央税收返还和补助收⼊),⽐上年增加2215亿元,增长14%,完成预算的105.7%;地⽅财政总⽀出17800亿元(含上解中央⽀出615亿元),⽐上年增加1880亿元,增长11.8%,完成预算的104.1%。地⽅财政收⽀相抵,结余和结转282亿元。
上述预算执⾏数字,在决算编制汇总后,还会有些⼩的变化。
2003年中央预算执⾏和财政⼯作的主要特点是:
夏天的四字成语100个(⼀)财政收⼊保持较快增长
2003年国民经济开局良好,但受⾮典疫情及旱涝和地震等⾃然灾害的影响,经济增速⼀度趋缓,⼆季度财政收⼊增幅出现较⼤下滑。⾯对这种形势,各级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抓防治⾮典不放松,⼀⼿抓经济建设不动摇的⽅针,及时加强收⼊监控,依法严格征管,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国财政收⼊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是内需与进⼝增长强劲,国内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及进⼝环节税收分别⽐上年增加1054亿元、134亿元、392亿元和1111亿元,增长17.1%、12.8%、16%和42.9%。⼆是经济增长质量提⾼,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企业所得税同⼝径⽐上年增加399亿元,增长15.9%。三是居民收⼊继续增加,个⼈所得税和车辆购置税分别⽐上年增加205亿元和119亿元,增长16.9%和34.2%。
2003年中央财政总收⼊⽐预算超收524亿元(已扣除预算执⾏中新增出⼝退税829亿元),其中:车购税超收78亿元,按规定列收列⽀、专款专⽤;按体制规定增加对地⽅税收返还和⼀般性转移⽀付78亿元;其余368亿元,主要⽤于当年抗灾救灾、教育卫⽣科技事业发展、⽀持企业改⾰、加强社会保障、⽣态环境建设等。国务院就此已向全国⼈⼤常委会报告。地⽅财政超收收⼊由地⽅安排使⽤,主要⽤于增加教育科技⽂化卫⽣⽀出和解决⽋发⼯资等。
(⼆)财政宏观调控和保障作⽤增强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继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国债项⽬资⾦1400亿元,在严格资⾦管理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了国债投资的使⽤⽅向和结构,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结构调整倾斜,向中西部倾斜,向科技教育和⽣态环境建设倾斜,向公共卫⽣建设倾斜。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加⼤了财政转移⽀付⼒度。2003年,中央财政⽤于地⽅的财⼒性转移⽀付1912亿元,⽐上年增长17.9%;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卫⽣、扶贫等专项转移⽀付2577亿元,⽐上年增长7.3%。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的要求,进⼀步提⾼了基层财政的财⼒保
障程度。为了适当提⾼机关事业单位职⼯收⼊⽔平,稳妥落实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资和离退休⼈员离退休费的政策。
⾮典疫情爆发后,中央⾮常关⼼⼈民众的⽣活和企业的⽣产经营。⼀是中央财政设⽴了20亿元⾮典防治基⾦,明确了对农民和城镇困难体中的⾮典患者提供免费救治的政策,为有效防⽌疫情蔓延特别是向农村蔓延发挥了重要作⽤。各级财政共安排⾮典防治资⾦13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28亿元。下半年,中央财政⼜增加专项资⾦10亿元⽤于加强公共卫⽣体系建设。⼆是及时出台了⼀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帮助受⾮典冲击较⼤的旅游、餐饮、民航、铁道、旅店、出租车等⾏业尽快克服困难,恢复⽣产,渡过难关。上述措施虽然增加了⽀出,减少了收⼊,但保护了⼈民众的⾝体健康,保持了企业的正常⽣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持解决“三农”问题迈出新步伐
⼀是全⾯推进了农村税费改⾰试点⼯作。试点范围由20个省份扩⼤到了全国,农民平均负担减轻30%以上。2003年中央财政为⽀持农村税费改⾰共安排资⾦305亿元,省级财政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也相应安排了部分资⾦⽀持这项改⾰。⼆是加快了取消农业特产税试点步伐。北京、福建、⼴东、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河南、上海、天津等⼗⼏个省(直辖市)基本取消了农业特产税。三是在安徽、吉林、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西等九个省份进⾏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试点,推动了粮⾷企业改⾰,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了试点地区⼴⼤农民的衷⼼拥护。四是落实农业税灾歉减免和蓄滞洪区运⽤补偿政策,及时安排拨付资⾦,⼤⼒⽀持抗灾救灾。200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持各地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资⾦108亿元,有1.67亿⼈次受灾众得到了政府的及时救助。五是积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持农民增收。2003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投⼊440亿元,⽐上年增长13.9%。六是中央财政新增教育、卫⽣、⽂化⽀出67亿元,主要⽤在农村,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四)⽀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作⼒度加⼤
工商管理是学什么的
⼀是加⼤了对就业和再就业⼯作的⽀持⼒度。扩⼤了再就业财税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延长了优惠期限,对下岗失业⼈员再就业免征了17项⾏政事业性收费;中央财政设⽴再就业专项转移⽀付资⾦47亿元,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标的超额完成。⼆是继续加⼤了“两个确保”和“低保”⼯作的保障⼒度。中央财政共安排“两个确保”补助资⾦608亿元,⽐上年增长13.1%,安排“低保”补助资⾦92亿元,⽐上年增
长100%。基本保证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基本⽣活费和企业离退休⼈员基本养⽼⾦按时⾜额发放,使2235万城镇低收⼊居民得到了政府最低⽣活保障补助。三是加⼤了帮助部分特殊困难众解决⽣产⽣活问题的⼯作⼒度。为⽀持地⽅解决部分企业军转⼲部等⽣活困难问题,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15亿元;再次提⾼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四是解决了多年遗留的农垦企业职⼯养⽼保险属地化管理问题,中央财政为此增加了对中西部地区和中央直属垦区补助7.3亿元(2004年还要增加翘尾⽀出7.3亿元)。
(五)社会事业投⼊明显增加
中央财政教育、卫⽣、科技、⽂化、体育事业投⼊855亿元,⽐上年增加94亿元,增长12.4%,重点解决了⼀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盾。安排专项投资20亿元,继续⽀持农村中⼩学危房改造⼯程,⼒争再⽤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中⼩学现存危房问题。积极⽀持了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体制和药品⽣产流通体制改⾰,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络和突发公共卫⽣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以及中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试点。加⼤了科技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的投⼊,安排国家⾃然科学基⾦20亿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专项经费8亿元、国
家“863”计划专项经费45亿元、中科院知识创新⼯程试点专项经费33亿元,促进了⼀⼤批重⼤科研成果的产⽣和科技事业发展。启动了送书下乡⼯程、全国⽂化信息资源共享⼯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程等⽂化项⽬,建⽴了⽼运动员、⽼教练员医疗保健等专项资⾦,促进了⽂化、体育事业发展。
(六)出⼝退税机制改⾰⽅案顺利出台
2003年,财政会同商务、税务等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提出了从根本上合理解决出⼝⽋退税问题的有效措施建议。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了改⾰出⼝退税机制的决策,确定了“新账不⽋,⽼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促进发展”的改⾰原则,明确了五项政策:⼀是对出⼝退税率进⾏结构性调整,有保有降,退税率平均下调三个百分点左右;⼆是以核定的2003年退税数为基数,2004年起超基数新增出⼝退税由中央和地⽅按75∶25⽐例共同负担;三是中央进⼝增值税、消费税增量⾸先⽤于出⼝退税;四是2003年底前累计⽋企业的出⼝退税由中央财政全额偿还;五是加快外贸体制改⾰。同时,2003年中央财政进⼝增值税、消费税超收的829亿元,已全部⽤于增加出⼝退税。
(七)预算管理制度改⾰继续深化
⼀是继续推进深化“收⽀两条线”管理改⾰,将涉及原外经贸部、⼈事部等30个部门和单位的118项⾏政事业性收费纳⼊预算管理。⼆是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改⾰,进⼀步扩⼤了向全国⼈⼤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内容也更为规范,增加了118个中央⼆级事业单位进⾏基本⽀出和定员定额改⾰试点。三是加⼤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度,国库集中⽀付制度改⾰中央试点部门由上年的42个扩⼤到了82个。四是政府采购范围进⼀步扩⼤,2003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上年增加500亿元。五是进⼀步严格了财政资⾦的监督检查,全年共查处违规违纪⾦额612亿元。预算管理制度改⾰的深化和财政监督⼯作的加强,提⾼了财政资⾦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各位代表:
总的看,2003年预算执⾏遇到的困难⽐预计的⼤,执⾏的结果⽐预计的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中仍存在⼀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财政收⽀压⼒较⼤,收⽀⽭盾突出,还有许多需要办的事没有财⼒去办。⼆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潜在的风险不断向财政集聚,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常艰巨。三是财政⽀出结构仍需调整,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持⼒度有待进⼀步加⼤,⼀些地区特别是部分农村还存在上学难、看病难、吃⽔难、⾏路难等问题。四是部分地区基层财政还⽐较困难,⼀些地⽅仍存在⽋发⼯资等现象。五是做假账、偷税骗税、铺张浪费等问题仍⽐较严重,财经秩序有待进⼀步规范,财政资⾦使⽤效益尚需进⼀步提⾼。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增强紧迫感、使命感,提⾼为民理财的责任意识,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步完善,积极逐步加以解决。
⼆、2004年中央和地⽅预算草案
上高速时收费下高速假期免费怎么算2004年预算安排和财政⼯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深⼊贯彻党的⼗六⼤、⼗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作会议精神,牢固树⽴全⾯、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好地促进落实“五个统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地加强宏观调控;深化财税改⾰,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更好地推动体制创新;努⼒增收节⽀,着⼒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盾,更好地促进⼈民众物质⽂化⽣活⽔平和健康⽔平的不断提⾼。
2004年主要预算指标如下:中央财政总收⼊13819亿元,⽐2003年增加907亿元,增长7%(对2003年执⾏数已按可⽐⼝径作了调整);中央财政总⽀出17017亿元,增加907亿元,增长5.6%。中央财政收⽀相抵,⾚字3198亿元,与2003年持平,但预算⾚字占GDP的⽐重由2003年的2.9%下降为2.5%,下降0.4个百分点。2004年,中央财政拟安排国债项⽬资⾦1100亿元,⽐上年减少300亿元,其中950亿元纳⼊中央预算,150亿元代地⽅政府发⾏,同时拟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50亿元。2004年中央财政需归还到期国内外债务本⾦3674亿元,加上弥补当年⾚字3198亿元和中央代地⽅政府发⾏的150亿元,国债发⾏总规模为7022亿元。汇总中央和地⽅财政收⽀安排,2004年全国财政收⼊23570亿元,增加1879亿元,增长8.7%;全国财政⽀出26768亿元,增加2161亿元,增长8.8%。
2004年中央财政⾚字规模维持上年⽔平,主要是考虑:⽬前国际经济发展具有⼀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在建国债项⽬需要后续资⾦投⼊,⼀些社会发展领域⽋账较多,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丰富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有利于保护、巩固和发展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有利于增强各⽅⾯加快发展的信⼼,有利于稳定改⾰发展⼤局。另⼀⽅⾯,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投资规模不断扩⼤的情况下,适当调减国债项⽬资⾦规模,调整和优化国债使⽤结构,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发挥社会投资的作⽤,腾出财⼒⽀持税制改⾰等体制创新。国债项⽬资⾦将重点⽤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医疗卫⽣、基础教育、基层政权和公检法司基础设施等建设;⽀持西部⼤开发和东北地区等⽼⼯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强⽣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淮河治理等重⼤⽔利⼯程建设,保证续建国债项⽬,特别是青藏铁路、南⽔北调、西电东送等重⼤项⽬建设。
2004年,全国财政收⼊增幅按略⾼于预期经济增长⽔平安排,主要是考虑:国民经济将持续较快增长,税收征管⽔平也将进⼀步提⾼,财政增收有坚实的基础。另⼀⽅⾯,为促进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持体制改⾰,维护社会稳定,2004年将继续执⾏并出台⼀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如关税总⽔平将继续下调,增加出⼝退税指标,落实⽀持就业和再就业、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业基地、⿎励⾼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减轻农民负担税收扶持等政策,都将相应减少财政收⼊。同时,财政收⼊增长基数越来越⾼且已连续多年⾼于经济增长,加上进⼝可能难以保持2003年的⾼速增长,财政收⼊⼤幅增加的难度将进⼀步加⼤。因此,2004年的收⼊安排是积极稳妥和实事求是的。
2004年中央财政⽀出安排的重点是:
(⼀)增加对“三农”的投⼊
建⽴促进农民收⼊持续增长长效机制和财政⽀农资⾦稳定增长机制,⼤⼒⽀持解决“三农”问题,是财政⼯作的重要任务。200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较⼤幅度地增加⽤于“三农”⽅⾯的投⼊,⽀出总额增加300亿元左右,⽐上年增长20%以上。⼀是深化农村税费改⾰,完善农业税税制。2004年将全⾯取消除烟叶外的所有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也将整体降低⼀个百分点以上,并向粮⾷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倾斜,可减轻农民负担118亿元。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考虑到地⽅财政的实际困难,取消农业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后,地⽅特别是粮⾷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财政因此⽽造成的减收,将由中央财政通
过转移⽀付予以适当补助。2004年,中央财政拟安排农村税费改⾰专项转移⽀付资⾦396亿元,增加91亿元。同时,将进⼀步⽀持做好化解乡村债务,推进乡镇机构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作。⼆是积极推进粮⾷流通体制市场化改⾰,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粮⾷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2004年13个粮⾷主产省,从粮⾷风险基⾦中拿出100亿元安排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三是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林业⽣态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粮⾷综合⽣产能⼒建设、农业灾害救助及扶贫等财政投⼊。  (⼆)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投⼊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关⼈民众的切⾝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发展⼤局。2004年中央财政将进⼀步加⼤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持⼒度。⼀是积极⽀持就业和再就业。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和再就业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的同时,拟增加再就业补助资⾦36亿元,⽐上年增长76.6%。⼆是⼤⼒⽀持做好“两个确保”和“低保”⼯作,2004年中央财政拟安排资⾦779亿元。同时,进⼀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继续做好再就业政策与三条保障线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并在总结辽宁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作的基础上,完善试点的内容和做法,将试点范围扩⼤到吉林、⿊龙江两省。三是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依法对部分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加⼤分离企业办社会⼯作⼒度,继续安排企业关闭破产补助170亿元。此外,对其他特殊困难众,也将积极给予扶持和救助。
(三)增加教育、卫⽣、科技、⽂化、体育等事业投⼊
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教育攻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增加对贫困县义务教育的转移⽀付,继续实施第⼆期农村中⼩学危房改造⼯程、现代远程教育⼯程,继续扩⼤免费教科书的提供范围。加快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提⾼公共卫⽣服务⽔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事件的应急能⼒,改善农村医疗卫⽣条件,⽀持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试点。⽀持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编制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推进科技体制改⾰和机制创新,促进重⼤科技项⽬的实施和成果转化。⼤⼒发展先进⽂化事业和⽂化产业。2004年中央财政拟安排教育、卫⽣、科技、⽂化、体育⽀出955亿元,⽐上年增加100亿元,并主要向农村倾斜。
(四)增加对地⽅的转移⽀付
2004年中央财政将进⼀步增加对地⽅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付,除税收返还和体制性补助4277亿元外,拟安排对地⽅转移⽀付5133亿元,按可⽐⼝径⽐上年增加644亿元。其中,财⼒性转移⽀付2238亿元,⽐上年增加326亿元。同时,将组织专门⼒量,深⼊调查研究,认真查分析基层财政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建议,尽快分类分步解决基层财政困难问题,研究逐步解决基层政府负债问题的有效措施。
(五)⽀持推进税制和其他⽅⾯的体制改⾰
⼀是确保出⼝退税机制改⾰顺利实施。2004年中央财政将安排出⼝退税指标2108亿元,进⼝产品增值税、消费税增量将⾸先⽤于增加出⼝退税。地⽅财政也要⾜额安排出⼝退税指标。各级财税部门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及时完善相关办法,加强出⼝退税管理,确保不再发⽣新的拖⽋。对以前年度的累计出⼝⽋退税款,先由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然后再研究根本性解决措施。⼆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认真搞好在东北地区部分⾏业进⾏的增值税转型试点⼯作,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完善⽅案,为改⾰的全⾯推开创造条件。三是加快研究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及其他税制改⾰政策和⽅案。四是⽀持⾦融体制改⾰,防范和化解⾦融风险,重点⽀持中国银⾏、建设银⾏股份制改造和增加农村信⽤社保值储蓄亏损补贴等。五是积极⽀持投资体制改⾰及电⼒、电信、民航和铁路、邮政、城市公⽤事业等改⾰。
(六)保障各级政权的正常运转
为加强政权建设,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资按时⾜额发放,拟增加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资翘尾⽀出118亿元;增加移交各级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部⽣活待遇、优抚政策调整等⽀出30亿元;增加对地⽅公检法司专项补助15.8亿元。为提⾼我军在⾼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安排调整军队⼈员⼯资及离退休费翘尾⽀出等,拟增加国防⽀出218.3亿元,增长11.6%。
此外,还要积极落实和主动保障涉及改⾰发展稳定⼤局的其他⽀出需要。
三、扎实⼯作,确保2004年预算圆满完成
做好2004年的财政⼯作、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对深化改⾰、扩⼤开放、促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作:
(⼀)依法加强收⼊征管,保证财政收⼊稳定增长
杨幂魏大勋被传同居⼀是坚决维护税法的统⼀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制⽌擅⾃出台税收优惠和变相优惠政策的⾏为,税收优惠政策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私、偷税骗税等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同时也要坚决不收过头税。三是规范⾮税收⼊管理。特别是⼟地有偿使⽤收⼊等⾮税收⼊要纳⼊预算或纳⼊财政专户管理,继续治理各种乱收费。
(⼆)严格财政⽀出管理,努⼒节约各项开⽀
⼤⼒弘扬勤俭建国、艰苦奋⽃的作风,继续实⾏⼀般性⽀出零增长的政策。⾃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按照各级⼈⼤批准的预算执⾏。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等楼堂馆所项⽬建设,从源头上着⼒解决政府项⽬拖⽋⼯程款和农民⼯⼯资的问题。对名⽬繁多、实际意义不⼤的办节、庆典和论坛等活动,财政⼀律不得安排资⾦。加快⾦财⼯程建设,充分利⽤现代化管理⼿段,加
⼤管理和督查⼒度,减少损失浪费,规范财经秩序。积极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完善公务活动接待制度,科学界定事业单位经费供给范围。
(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推进依法⾏政
进⼀步扩⼤改⾰范围,不断完善改⾰办法,继续深化改⾰。抓紧研究科学的政府收⽀分类体系,进⼀步规范⾏政事业性收费项⽬。研究建⽴科学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规范定员定额核定办法,完善项⽬⽀出管理⽅法和⼿段,切实提⾼财政⽀出效益。认真贯彻落实《⾏政许可法》,进⼀步清理、规范和减少⾏政审批事项,完善财税法律和法规。⾃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增强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四)改进⼯作作风,服务发展⼤局
各级财政部门要求真务实,切实改进⼯作作风。⼀是牢固树⽴⼤局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安排收⽀始终从⼤局出发,⾃觉将思想和⾏动统⼀到中央的各项决策及部署上来。⼆是牢固树⽴主动意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要务,积极主动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想众之所想,急发展之所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三是牢固树⽴求实意识。说实话、办实事、算实账、求实效,不搞花架⼦和形式主义。四是牢固树⽴服务意识。积极沟通,主动协调,真⼼实意地为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部门服务。
各位代表:
完成2004年预算和财政⼯作任务繁重,责任重⼤。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举邓⼩平理论伟⼤旗帜,深⼊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党的⼗六⼤、⼗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届全国⼈⼤⼆次会议对经济财政⼯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觉接受⼈民代表⼤会对财政⼯作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振奋精神,依法理财,求真务实,为实现全⾯建设⼩康社会的宏伟⽬标⽽努⼒奋⽃。
备注:
本条例⽣效时间为:2004.03.14,截⾄2022年仍然有效
最近更新: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