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全球商品市场与供应链的影响
作者:***
来源:《新西部》2021年第08期
        新冠疫情的传播以及社交隔离等相关防疫措施,对全球商品市场的供需两端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破坏,商品价格和需求大幅下跌,全球流通受阻导致供应链断裂。通过对主要商品类型的分析来看,石油的需求和价格下跌最為显著,这与人们减少出行直接相关,冶金行业影响次之,而农产品市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与历史上的类似公共危机、疫情传播事件相比,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对石油行业的冲击更为显著。长期来看,新冠疫情恐将导致运输成本的永久性抬升,使得全球供应链更加趋向本地化、周边化布局,远程办公、远程会议等工作方式的普及将带来新的生活和生活习惯,出行减少将进一步降低燃料需求与消费能力。
        新冠疫情对商品市场的影响
倪震个人资料        新冠疫情对商品市场的影响同时作用于需求和供给两端,以社交隔离为主的政策措施
阻碍了商品需求与供给活动的发生,而随着经济衰退,需求仍将受到更深远的冲击。此外,由于商品种类和流通渠道的不同,影响的程度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一是经济衰退造成需求长期低迷。由于大部分国家采取旅行限制、居家隔离等抗疫措施,人们的出行及经济活动大幅减少,与出行相关的能源需求降低,这直接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较以往下降三分之二,也间接造成生产生物燃料的谷物类原料需求及价格的大幅下跌,其中包括玉米油、大豆油等。此外,对于金属等工业制品的需求也大幅下降,仅次于石油燃料。只有农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价格波动较小。二是供应链不畅造成供需价格分裂。部分防疫措施造成消费者与生产者(或出口商与进口商)之间的价格分裂。以粮食为例,供应链不畅导致粮食稀缺,人们纷纷开始储存食物,从消费者一端会使得价格上升;而与此同时,大面积粮食种植与丰收又使得价格下降。对于冶金行业,冶炼厂的大幅停产也造成了同样的结果。三是政策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出口型大国的限制贸易措施,会造成市场的严重动荡。例如,限制粮食出口、关闭边境等政策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冲击,在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中,三分之一的国家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导致全球稻米价格上涨约45%,小麦价格上涨约30%。
        具体商品种类的表现,我们可以从石油、工业和贵重金属、农产品三类进行观察与分析。
        (一)石油
        新冠疫情对原油市场造成史无前例的冲击,自2020年1月首次公布病毒人传人记录以来,石油市场的“负需求”与“正供给”现象导致原油价格暴跌三分之二。各类防疫措施以及全球经济衰退也导致欧佩克成员国石油生产与定价的全面崩溃。国庆诗
        具体表现为:一是需求弱化,主要包括交通中断和经济活动减少。交通出行的减少是造成石油燃料价格和需求暴跌的最主要原因,经济活动减少与经济增长停滞同样降低了全球石油消费。石油需求的价格弹性相对较高,这意味着经济增长乏力更容易导致石油需求下滑。二是供给波动,“欧佩克+”成员国生产协议从崩溃到重建的一系列举措,同样是在与石油价格做斗争。2020年3月初,“欧佩克+”生产协议的崩溃导致石油价格进一步暴跌24%,突破原定限制的新增供应量却仍然小于需求的下滑程度,使得过度供给现象进一步恶化;4月中旬,成员国协议减产9.7%,但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新政对于稳定石油价格仍旧收效甚微。
现在什么行业比较赚钱
        (二)工业金属与贵重金属
        大部分工业金属的价格同样下跌明显,但较石油的情况略好一些。其中,铜和锌的价格自2020年1月以来下降幅度最为显著,约为15%左右。冶金业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疫情前期在中国最为明显,因为超过一半的全球金属制品需求来自中国市场。同时,采矿与冶炼业的生产和供给也同样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据行业估算,15%的铜矿和20%的锌矿面临停业或减产。与此相反,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大量铁矿石冶炼行业,由于高自动化和远程操控的生产加工模式,产品供给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
        贵重金属方面,金价自疫情暴发后迅速上涨了8%,尽管由于投资者情绪的不稳定,市场价格有小幅波动,但避险心态促使金价进一步抬升。银价和铂价却下跌显著,并持续保持低价,总体下跌幅度达到三分之一。这主要与经济活动锐减有关——相比于金价,银、铂价格与工业金属价格关联性更强。例如,超过40%的铂金需求与催化转换器密切相关,因此受到了汽车行业萎靡不振的影响。
        (三)农产品
最新的娱乐新闻        相比于工业产品,农产品因新冠疫情所受的冲击较小,疫情暴发后主要粮食作物价格仅下跌9%左右,这主要与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低有关,因此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冲击较小。其中,天然橡胶是一个例外,价格跌幅约25%,这主要因为约三分之二的橡胶采购用于制造轮胎。此外,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谷物类产品价格同样下跌明显,例如玉米油、大豆油等。
        粮食安全是作用于全球粮食供给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粮食丰收(尤其是玉米和小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安全的压力。不过,受消费者心态恐慌的影响,主要粮食商品的储藏率在疫情后达到了较高的峰值。同时,俄罗斯、越南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公布了出口限制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人们储藏粮食的行为。对于粮食安全无法自给的低收入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大量人口来说,无疑会导致贫穷、饥饿等问题的大爆发。
        此外,供应链受阻也是影响农产品贸易的一大因素。一方面是易腐烂类农产品(例如水果、蔬菜、鲜花等)流通大幅下降,例如,从东非肯尼亚销往欧洲的鲜花出口量暴跌近80%。资源要素投入的不足也阻碍了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尤其对发达经济体而言,以西身份证异地挂失
欧国家为例,大量农业劳动人口为外来移民,而疫情阻碍了跨国人口流动,造成一些国家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的困局。
        与类似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
        本次新冠疫情对全球商品市场的冲击是前所未见的,既冲击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也阻碍了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与此相比,以往的危机事件往往只作用于需求或供给的其中一端。但通过比较,仍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透彻地理解当前的公共危机事件,例如全球经济衰退、疫病传播对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影响。
        (一)商品价格的变化
        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的商品价格下跌,较历史上的危机事件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本次疫情造成的短期内油价下跌却是历史之最,这主要跟出行大幅减少有关。相比之下,铜价下跌较为适中,与“9·11”事件爆发后的情况类似;但由于疫情的影响更加长期,因此在短期过后,铜价仍然面临持续下跌的风险。农产品价格下跌不及2009年经济危机暴发后的程度,但这主要与2008年主要粮食作物价格升至峰值有关。金价等贵金属价格走势与
其它过往危机事件中的趋势类似,因其避险属性而得到投资者的青睐。2014年暴发于西非的埃博拉病毒,主要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粮食价格。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遭受严峻的粮食危机,供给短缺和抢购事件导致粮食价格达到尖峰水平;而与此同时,全球其他地区的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影响只发生在局部地区。
        (二)商品需求的变化
        新冠疫情造成的商品需求变化,与历史上的其他危机事件有类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例如石油需求短期内大幅缩减。
        与此相比,“9·11”事件爆发后的三个季度内,石油需求几乎保持了零增长,与此前一年相比,需求降低了约1.5%;金属需求在袭击事件爆发后略有下跌,但次年便强势反弹。总体来看,对需求的影响不大。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石油和金属需求通常都会遭受重创,金属需求由于收入弹性更大,受到影响往往比石油更显著。在1980年前后的石油危机中,石油需求遭遇4-9%左右的下滑,这主要是由供应端减产、油价暴涨所导致的。金属需求的最大下滑发生在1975年的
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下滑幅度达到17%。相比之下,2009年金融危机对金属、农产品需求的影响较小,这与中国受到的影响较小以及大量进口密切相关。农产品方面,以往的疫情传播对全球需求及供给的影响难以准确衡量,但主要作用于特定区域的食品供应和进出口,影响人主要以儿童、妇女、老人等弱势体为主。
        对商品市场的长期影响
        新冠疫情的影响同时作用于商品出口国和进口国,将会引发全球商品市场的长期变革。
        一是运输成本提高。强化的边境检查措施将导致长期性商品运输成本增加、时效降低。以“9·11”事件为例,之后的边境检查与安全措施使得运输成本大幅增加。相比之下,贸易依赖度和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产品种类方面,纺织品、食品的进出口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二是供应链重塑。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有目共睹,尤其对于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产品和技术,贸易限制措施直接导致产品和配件无法正常交付。各国纷纷通过政策鼓励企业
研发生产本地化,重塑供应链,优先转移到本国、本地或周边地区,从而降低全球性危机对供应链的影响。考虑到由此带来的运输量下降,石油需求恐将面临永久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