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洋”?⼀块⼤洋能买到什么?价值究竟多⾼?
民国⼈见过的钱,可⽐咱们现代⼈见过的钱多得多。
我说民国⼈见的钱多,不是指他们富有,⽽是指他们见过的钱的种类⾮常多。
01、袁⼤头图片说说
国庆对联大全以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为例,他们能见到印着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袁⼤头”,能见到印着孙中⼭头像的银元“孙⼤头’,能见到印着印着⽼鹰和蛇的墨西哥银元“鹰洋”、印着不列颠⼥神的英国银元“站洋”,以及写着“光绪元宝”字样的清末银元“龙洋”,甚⾄还能见到两⼴地区铸造的⾯值为两⾓或者⼀⾓的银元“毫洋”,还有四川军政府铸造的⾯值为⼀元的银元“⼚洋”。
02、孙⼩头
像“袁⼤头”“孙⼤头”“龙洋”和“鹰洋”这四种银元,可以在种种货币中脱颖⽽出,可以被全国各地甚⾄海外居民所认可,⽽且不管后来纸币发⾏量有多⼤,它们的购买⼒并没有发⽣剧烈的变动,⾄始⾄终都是很“值钱”的货币,⾄始⾄终都被买家和卖家所欢迎。
在民国,这四种银元被亲切地称作“⼤洋”。
个性组名03、龙洋
⼤洋的种类有别,造型各异,但是重量都在0.72两(晚清的两,每两37克)左右,含银量都在0.65两左右,所以购买⼒也⼤体⼀致,在同⼀个时间和同⼀个地⽅,拿⼀枚“袁⼤头”去买东西,跟⽤⼀枚“龙洋”或者⼀枚“鹰洋”所能买到的东西并没有区别。
那么,⼀块⼤洋在民国时期都能买到哪些东西呢?
1912年的北京,⼀块⼤洋能买60⽄普通⼤⽶(孟天培、⽢博《⼆⼗五年来北京之物价、⼯资及⽣活程度》,北京⼤学出版部1926年版),也可以供6个⼈去东来顺吃⼀顿⽺⾁⽕锅(据《吴虞⽇记》下册,四川⼈民出版社1986年版)。04、鹰洋
1914年的上海,⼀块⼤洋能买44⽄⼤⽶,也可以供5个⼈去中档的西餐厅吃⼀顿西餐(据⾹港名医陈存仁回忆录《银元时代⽣活史》)。1931年春天的⼴州近郊,⼀块⼤洋能买25⽄⼤⽶或者20⽄⾖⾓(⽟昆《⼴州近郊的⽣活》,收录于《农村⽣活丛谈》,申报馆1937年版)。
1937年夏天的成都市区,⼀块⼤洋能买16⽄⼤⽶,或者17⽄⾯粉,或者5⽄猪⾁,或者40个鸡蛋,或者45⽄⼤葱,或者47⽄包菜,或者5⽄⽩糖(魏树东《成都地价与房租之研究》下编表1《成都市⼆⼗七年六⽉及七⽉出售物价表》,收录于《民国⼆⼗年代中国⼤陆⼟地问题资料》第77册,台湾成⽂出版社1977年影印版)。
从地域上看,上海、⼴州等城市的粮价较⾼,⼤洋的购买⼒相对低⼀些,⽐如说鲁迅在北京定居时,⼀块⼤洋能买五六⼗⽄⼤⽶,后来去了上海,⼀块⼤洋只能买20⽄⼤⽶(据鲁迅⽇记)。
从时间上看,粮⾷价格越到后来越贵,⼤洋的购买⼒也就跟着越来越低。例如同样在北京,1915年⼀块⼤洋能买20⽄⾯粉,到了1925年,就只能买12⽄⾯粉了(据孟天培、⽢博的调查报告《⼆⼗五年来北京之物价、⼯资及⽣活程度》)。
虽然⼤洋的购买⼒随着地域和时间的变化⽽变化,但终归属于“值钱”的硬通货,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点,不管是
芈月传演员表介绍虽然⼤洋的购买⼒随着地域和时间的变化⽽变化,但终归属于“值钱”的硬通货,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点,不管是谁,只要⼏⼗块⼤洋花出去,⼀定能买到⼀⼤堆好东西。
以五四时期曾经跟鲁迅齐名的反礼教⽃⼠吴虞为例,他有妻有妾,有⼏个⼥⼉,有四个仆⼈和⼀个⽼妈⼦,⼀家⼗⼏⼝⼈,在成都市区过⼩康⽣活,⼀个⽉下来全家买⾁买菜只花22块⼤洋就够了。
后来他来到北京,在北京⼤学做教授,请蔡元培、胡适、周作⼈、顾颉刚、钱稻孙等同事吃饭,在王府井⼤街东华饭店⼤摆宴席,鱼翅、鲍鱼等名贵菜品应有尽有,⼀顿饭也只花了25块⼤洋再后来吴虞去上海旅游,晚上⼊住英租界最豪华的酒店“远东饭店”,要了⼀所⾼档套房,每天房费才5块⼤洋。
我爱你中国 歌词
民国前期,北⼤的教授⽣活优裕,家家都雇听差、雇保姆,甚⾄还雇厨⼦、雇车夫,全部算下来,⼀个⽉⽆⾮只要花上30块⼤洋的⼯钱(仍据吴虞⽇记)。
介词结构后置鲁迅在北京⾩成门西三条胡同买下第⼆所四合院以后,把母亲和原配夫⼈朱安都接过去住,并雇了三个⽼妈⼦侍候她们,每个⽼妈⼦除管吃管住以外,每个⽉的⼯钱只花两块⼤洋(详见拙著《民国房地产战争》第三章,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这说明⼤洋的购买⼒确实很强,也说明那时候⽼妈⼦的收⼊确实很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