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东 胡兵守原则·合规范·懂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1 文言文阅读:态度高于一切
1.有耐心。
务必坚持看完全文!——不管你看懂了多少。
黄毅清的真实一家切忌抛开文本直接答题!——只看几行知难而废,一目十行无异没看。
建议:板块用时20分钟左右,文本阅读约5分钟。
2.有信心。
文本浅易,要求不高,题目不难。
不求完全看懂,懂个七八成就行——善用猜读,适当跳读。梁君诺图片
(1)知人——了解所写人物及其个性特长。
(2)明事——弄清写了几件事及相关评价。
提示:局部不懂可利用第3道选择题相关表述疏通。
§2 翻译:坚守原则,讲究方法,遵守纪律
李娜英 宋茜
一、必须坚守的原则
原句字字有着落,译文字字有依据。
直译为主,坚持对译;直译不通,辅以意译。
二、答题步骤与翻译方法
(1)把握句意:回归文本,弄清译句大意,明确句间关系。
(2)句式结构:搜寻特殊句式、固定结构。
(3)初步对译:可默译也可笔译,不漏译不多译。
(4)疏通字词:译不通者,全面考虑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固定词汇、偏义复
词、文化常识等。(此过程要注意猜测关键得分点并落实之)(5)检查确认:原句字字有着落,译文字字有依据。
三、翻译的“三大纪律”
1.遵守规则不随意——“六字诀”+对译法
2.全面观察不大意——由句到字细心斟酌(由大到小依次斟酌)
⑴明大意:回归文本,弄清句子大意及分句间关系(句不离段)
⑵察句式:出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按规范、格式对译)
⑶懂词组:不宜拆分的固定词语,偏义、同义复词,不必或不能翻译的专有名词。
⑷抓实字:通假字、活用字、多义字、古今异义字
⑸辨虚字:重要虚词、句中助词、句末虚词(考虑译不译,如何准确翻译)
3.默读确认看仔细——
原句字字有着落,译文字字有依据。
四、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失误
①罔顾语境照字硬译②粗枝大叶不肯对译
③该译不译造成漏译④添枝插叶无中生有
⑤关键实词失之大意⑥虚词意义理解错误
⑦特殊句式视若无睹⑧省略成分当补不补
⑨特称词语处理失当⑩一词多义掌握不全
§3 解题:坚守原则,讲究方法,遵守纪律
道光间,高螺舟先生奉命封琉球国王。礼成,散步于馆外,见一屋中有棺焉,前有题识曰“天朝参将某公之柩”,异而询之,则乾隆间护送封王之使,至彼国而以.病死者也。问何.不归,曰:“海船忌载柩。”先生曰:“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谋于副使,副使不可,先生曰:“吾两人犹彼也,万一死海外,亦无归乎?请以吾舟载之,虽沉溺无悔。”而一舟之人亦皆执.不可。先生怒,卒载之行。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
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参将故粤人,访其家而归之。仁者必有勇,先生之.谓欤?
先生曾授衡州知府,彭雪琴侍郎其部人也,方应童子试,先生见而才.之,招至署中,教以.读书作文之法。衡阳一县应童试者千余人,侍郎是岁县试,咸拟.正案第一,侍郎亦自谓然。至正案发,乃.第三。越数日,县令召而语之曰:“以文论,汝宜第一矣,亦知不得之故乎?”谢不知。曰:“府尊意也。府尊曰:‘彭某他日名位未可量。一衿之得失,迟早皆可不计。今岁在吾署读书,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是其终身之玷矣。’”是岁侍郎竟不入学。后数年,乃.隶诸生之籍。侍郎以此感先生知遇益甚。(选自《清代名人轶事·高先生轶事》,有删节)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注意:务必先写出答案,再接看后面内容。)
①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5分)
袁莉资料②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5分)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螺舟先生作为清国使者去册封琉球国王,看到乾隆年间一位护送册封使而在琉球病亡的参将的灵柩,因为禁忌不得送回,长久搁置在琉球。
B.高先生决意把灵柩送回国,回来时海上风浪大作,同船的人跪求高先生把灵柩丢到海里。他坐在一块木板上,对众人说:“把我也丢到海中。”(“登木而坐”的“木”指棺木,这里指参将的灵柩)
C.一番相持,海上又是风平浪静。高先生的封舟抵达粤东,参将的灵柩终于送归祖国,终于得以安息在自己的故乡。
D.高螺舟先生任衡州知府时,特意交代衡阳县令,降低童生彭雪琴县试成绩的名次,他当年也没有能考中秀才,而彭雪琴对高先生却非常感激。
4.给下面的翻译答案评分,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⑴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5分)
①是庸俗的忌讳罢了,哪里值得忧虑?我一定会回到祖国的。(1分)
②这只不过是民间庸俗的禁忌罢了,有什么可忧虑?我定会将它带回。(2分)
③不过是通俗迷信而已,有什么挂虑的?我要带着回去。(2分)
④这只是风俗禁忌罢了,为什么要担心、忧虑那么多呢?我们应当把它送回去。(3分)
⑤只不过是民众传统世俗的禁忌罢了,有什么足以让人担心忧虑的呢?我们应当将这位参将的灵柩送归祖国,让他得以安息在自己的故乡。(3分)
正译:这是民间(习俗、民俗)的禁忌而已(罢了),怎么值得顾虑(有什么值得顾虑的)?我应该让他回归故国(回国)。
(关键词“归”“足”各1分,判断句1分,句意2分)
(2)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3分)
①你们可以为风浪设祭,我以不得已的苦衷愧对死者。(0分)
②你们何不举行祭拜,我会告诉死的人不可以送达的意思。(0分)
③你们可以设置祭祀,我想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告诉死者。(1分)
④你们可以布置一个祭台,我来告诉死者不能将他送回家的原因。(1分)
因人而异造句⑤你们可以为他进行祭祀(设置祭祀),我将告诉死者我们是不得已才这样做。(2分)
正译:你们可以替我安排祭祀(陈设祭品),我向死者祷告,把不得不这样做的的意思(缘由)告诉他。(“汝曹”“祝告”各1分,省略句1分,倒装句1分,句意1分)
§4 能力巩固:完成配套资料相关训练题
【欢迎触网者百度“趣性语文”博客,获取更多语文备考实用资料】
【文言文参考译文】
清道光年间,高螺舟先生奉命去册封琉球国王。礼仪完成之后,在宾馆外面散步,见到一间屋子中有棺材,前面有题识,是“天朝参将某公之柩”,感到惊奇,就向人询问,原来是乾隆年间护送封琉球国王的使者,到了这琉球国因为生病死亡的。高先生问“为什么不回国”,回答是:“航海的船禁忌运载灵柩(装着死人的棺材)。”高先生说:“这是民间的禁忌而已,有什么值得顾虑的?我应该让他回归故国。”他跟副使商议,副使不同意,高先生说:“我们两人就像他,万一不幸死在海外,也是这样不能回国吗?请用我乘的封舟运载灵柩,即使船沉没了也不后悔。”可是全船的人都坚持不同意。高先生很生气,最终将灵柩载在船上航行。船启航不到一天,风浪汹涌,船上的人都把罪过归在高先生身上,请求丢掉灵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风刮得更猛,请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叹息着说:“他死在外国,我
运载他的灵柩回国,现在反而要丢进海里。我将来用什么去面对死者呢?你们可以给我安排祭祀,我向死者祷告,把不得不这样的意思告诉他。”众人把灵柩抬上船头,替高先生陈设祭品。高先生穿衣带帽走出来,登上灵柩,坐在上面,对众人说:“快把灵柩丢到海里。”众人都很吃惊,请高先生下来,高先生曰:“我不下去了,将我跟灵柩一起投进海里吧。”众人大惊,争着上前拉高先生下来,高先生大声呵斥:“你们怎么敢这样!我打定主意了。我因为一副灵柩的缘故,连累你们众人,不把灵柩投进海里对不起活着的人,不过我不与灵柩一起投在海里,又用什么去面对死者?我打定主意了。”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海上的风浪也平息了,高先生笑着说:“船航行平稳如常,你们为什么竟然这样啰嗦?”于是依然把灵柩抬下船舱。而大海从此风平浪静,封舟安全抵达粤东。去世的参将原是广东人,高先生寻访到他的家,派人把灵柩送回去。仁爱的人一定有胆识,说的就是高先生这样的人吧?
高先生曾担任衡州知府,彭雪琴侍郎是他属下的人,当时正要参加童子试,高先生见了,认为他有才华,招他到知府官署中,教给他读书作文的方法。衡阳全县参加童子试的有千余人,彭雪琴这一年参加县试,大家都猜测他在名单中是第一,他自己也认为是这样。等到正式审定的名单公布,却是第三名。过了几天,县令叫他来,告诉他说:“按照文章衡量,你应该第一名,也知道不能够这样的原因吗?”彭雪琴表示抱歉,说不知道。县令说:“这是知府大人的意思。知府大人说:‘彭某人将来的名誉地位未可限量。一个秀才的得失,迟早都可以不考虑。他今年在我官署中读书,如果县试得第一名,人们一定会说是知府大人爱屋及乌了,这就会成为他一生的污辱了。’”这一年彭雪琴结果没有考上秀才。后来过几年,才取得秀才的资格。彭雪琴侍郎因此更为感谢高先生的知遇之恩。
(选自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高先生轶事》,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