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凭啥做清初文臣之首:遭多铎夺妻仍勤谨
他出身名门,乃宋代大学士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
他满腹韬略,乃公认的史上“十大谋士 ”之一。
他辅佐清初几代帝王,为满清开创帝业立下了不朽之功。于是,有人说他是千古第一大汉奸。
多谢你他一生历清四世而佐其三主,功绩堪比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于是,又有人说他是远见卓识的谋略家,至于那个腐朽的明朝廷叛了也罢。
他就是清初一代重臣、文臣之首、汉官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范文程。那么,在“满官”“汉官”矛盾尖锐的清初朝廷,范文程凭什么能历经四朝,在皇权更迭的血雨腥风中,始终稳居“大清第一文臣”之位呢?
8年寂寞的冷板凳
范文程,字宪斗,生于公元1597年(明万历25年),卒于公元1666年(清康熙5年)。今辽宁沈阳
人。他祖籍江西,按谱系,他是宋代名儒、名臣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他的曾祖名范锪,曾任明兵部尚书。因其为人刚直不阿,受到当权大臣严嵩的排挤,只好弃官离去。后来,他家族流落辽东沈阳,范文程就出生在这里。
关于范文程投清,清史上说的不那么清楚。有种说法流传比较广泛,说范文程考上秀才后,正赶上努尔哈赤攻陷抚顺,范文程“仗剑谒军门”,也就是毛遂自荐,请求加入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接见了范文程,知道他是名门子孙,很高兴,郑重嘱咐他的儿子们和诸大臣,要好好对待他。
清洗空调房屋出售协议书不过,这种说法颇有疑点。当时范文程也就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他凭什么资历去“仗剑遏军门”,并得到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收纳和肯定?仅凭老祖宗范仲淹?殊不知,当时的努尔哈赤,对汉人十分鄙薄。他当时的政策就是“诛戮汉人,抚养满洲”,惯常的做法,第一是杀,第二是籍为奴,同时,努尔哈赤对明朝之衣冠人物(包括儒生)也十分反感,认为“种种可恶,皆在此辈”。可见,范文程根本不可能被“重用”。
倒是野史有一种说法可信些。据说,努尔哈赤攻克抚顺等地,大肆掳掠,其“论功行赏,将所得人畜三十万散给众军,其降民编为一千户”。范氏兄弟,亦当在降民之列。由于范文程
长得又高又大,引起努尔哈赤注意,便招至席前问话。范文程是何等聪明机敏!估计他给努尔哈赤留下的印象很好,于是,努尔哈赤便将范氏兄弟分给了镶红旗。
孙燕姿的妹妹《清史稿》记载:“上伐明,取辽阳,度三岔攻西平,下广宁,文程皆在行间”。“皆在行间 ”,用词很妙,“行间”是什么?可以是谋士,也可以是随从,更可以是随军打仗的汉人奴隶。
显然,范文程并未受到努尔哈赤的重用,也没得到努尔哈赤的充分信任,热闹了一段时间后,就在一个不大不小的章京的位置上坐了8年的冷板凳。
章京这个官衔可大可小,一般小章京指的是那种文书类办事员,大体上相当于今天中央政府机构里科级主任科员或副处级调研员之类。
这8年的时间里,范文程可以说是怀才不遇、相当寂寞
仙洋最新事件遭遇伯乐皇太极
正当范文程郁郁不得志之时,皇太极即位,范文程的春天来了。
皇太极对范文程另眼相看是因为一件事。
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皇太极攻打林丹汗,占领了归化(今呼和浩特),林丹汗却率众渡过黄河,向西逃走。后金几万大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继续进攻敌踪不明,原路退回士气必将受损。
范文程、宁完我等人主张进攻明朝:当乘其不备,直抵北京,讯其和否,毁山海关水门而归,以壮军威。皇太极依计而行,满载而归,士气大振。杨幂李易峰天涯
慧眼识才的皇太极对这个年轻汉官的才学和谋略备加赞赏,他很快把范文程招到自己身边,让他参与了军国大政。二人惺惺相惜,堪称知音。
皇帝与臣子的情谊,通常不具有世俗友谊的那种相互关怀而产生的永久性。然而皇太极与范文程,却似乎是个特例。他们君臣之间真挚的情感,默契的配合,让人感叹。
皇太极的忠实御用智囊
皇太极即位,面临君权与满洲贵族利益水火不容的处境。范文程毫不犹豫,立场坚定地站到皇太极的阵营中,成为御用智囊团主要成员之一,从而深得信任与倚赖。
不仅忠诚,作为名人之后的范文程也相当有谋略。皇太极执政时期制定的许多策略,不能说都是范文程一个人的智慧,但至少,他给皇太极出了不少好主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