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
学教育
28
简谈朱熹《诗》学思想及其形成
刘芳
唐装男款(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摘
要]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家,其经学研究也是中国古代经学史上具有着重要地位,而其《诗
经》学著作《诗集传》更是中国古代《诗经》学上三大里程碑著作之一。朱熹《诗集传》的写作历经前后二稿的更迭嬗变,鲜明的反映了朱熹自身《诗》学思想的发展及最终确立的复杂历程。本文简述了朱熹生平经历,并由此浅析了其《诗》学思想的发展以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
朱熹;《诗》学;思想
朱熹是南宋的理学大家,其经学研究在中国古代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朱熹的《诗》学思想也在中国《诗经》学上具有重大意义,是《诗经》宋学的代表,其所著的《诗集传》堪称《诗经》学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式《诗》学著作。
朱熹字元晦,先祖为徽州婺源人,其父朱松曾任闽南剑州尤溪县尉。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朱熹生于尤溪寓舍。这一时期战乱不断,朱氏一家避祸于此,处境艰难,几乎全靠朱松朋友的惠护才得以安身居此。朱熹自幼天资颖悟,好学勤思,其父朱松对他寄托了极大的希望。朱熹十四岁时,朱松去世,并在临终前将朱熹托付于自己的三位好友,当时的饱学之士胡宪、刘勉之和刘翚,并叮嘱朱熹师事三位先生。因此朱熹最初授业于这三位学者。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十九岁的朱熹登进士第,随后授职泉州同安主薄,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在任期间,朱熹广兴学校,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建经史阁,定释奠礼,并且禁止妇女为僧道,表现出了干练的政治作风和以学为重的为政倾向。
朱熹在之后监南岳庙时期,专程由同安以百里之遥,徒步往见当时的理学大家,程颐的再传弟子李侗,并师事之。此后朱熹对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张载、二程、邵雍等人的理论学说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为其自身理学思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这一时期,朱熹还未确立自己的理学体系。直至四十岁时,朱熹受到程颐的“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启发,才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理学系统,并以继承北宋理学为己任,写下了《论孟精义》、《论孟集解》、《伊雒渊源录》、《太极图说解》、《西铭解义》、《通书解》、《程氏外书》等一系列相关著作。
由于朱熹公然以理学家面目为政,
并以理学思想指导其政治行为,这使其在仕宦期间不断受到政治势力的倾轧和迫害,直至被人目为道学首领,甚至被人诬为伪学伪人。庆元二年(1169),监察御史沈继祖诬朱熹以十罪,朱熹被免职罢祠,其门生蔡元定也受到牵连,被谴至道州编管。朱熹离京后,韩侘胄政治势力益发炽烈,中司何澹、谏官刘德秀、太常少卿胡纮等人更加强烈的攻击朱熹,并称其学为伪学。在朱熹被罢职之后,前御史刘三杰、谏议大夫姚愈等又散布谣言,说道学与权臣相勾结,企图倾覆政事,并将之以诏告形式公布于众,道学受到了更加猛烈的攻击与反对,甚至有人上书乞斩道学领袖朱熹。在这一非常时期,朱熹门下的从学之士,或另易他师,或变异衣冠狎游于市肆,纷纷于理学划清界限。但朱熹仍镇静如一,坚持讲学不休,傲然以理学家自居。庆元六年(公元1200),七十一岁的朱熹因疾离世。
从朱熹平生的学术体系来看,其理学学于李侗,得小程之学,主张穷理致知,躬以实践,并以居敬为主。朱熹认为圣贤道统之旨散于典籍之中,如果圣经之旨不明,则道统之传就晦暗不明,所以应该竭其精力研究经史典籍,以得道统之旨。本着这种理学思想,朱熹一生著有诸多经学著作,如《易本义》、《启蒙》、《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义》、《西铭解》、《楚辞集注辨证》、《晦庵集》;并且编次有《论孟精义》、《中庸辑略》、《孝经刊误》、《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雒渊源录》等等著作,其《仪礼经传通解》未成而卒,后由门人黄幹作完。
作为理学家的朱熹,其生平致力于传统经学的研究,并写作了大量的
经学著作,其中以《四书集注》用力最深,而《诗集传》的撰写也是朱熹经学著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从《诗集传》的写作来说,朱熹最初治《诗》沿袭传统的毛公、郑玄之说的《诗经》汉学。随着朱熹自身理学思想的发展和《诗》学体系的确立,加之受到郑樵等废《序》派的影响,朱熹逐渐将《大序》与《小序》别而辨之,并作《诗序辨说》对其进行论辨,以至其早期所作的《诗集解》由于三次大的删改而更为《诗集传》,弃传统的《诗经》汉学,公然废《序》说诗,博采众家之说,更加注重从文本出发说诗解诗,并辨《郑风》、《卫风》为淫诗,认为是淫人自作的情语情思,体现出朱熹大胆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体来看,朱熹《诗》学的大旨,主要为:
1、反对《小序》,认为其不可信。
2、博采众家《诗》说,而不再专以毛郑之说为要。
3、不再是纯经学化的解《诗》说《诗》,而是在以其理学思想为指导解《诗》之时,也逐渐开始从文学角度看诗,从而提出许多新的见解,并辨出二十四篇淫诗,虽然出发点不免迂腐,但至少正视了情诗的实质。
朱熹的《诗集传》虽始终未突破传统经学的樊篱,在文学解《诗》上有着不彻底的一面,但在《诗经》学上却具有重大意义,使得《诗经》的文学性终于从经学化的迷雾中探出头来,为以后《诗经》学研究拉开了新的序幕。此外,朱熹《诗集传》中体现出大胆的怀疑精神与创新精神,使其呈现出与以往《诗》学研究所不同的风貌,成为《诗经》宋学的代表论著,是《诗经》学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
朱熹所作的《诗集传》,上承北宋疑《序》派的《诗》学主张,如欧阳
教育名言名句文学评论
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08
空之轨迹fc学教育
29
修的《毛诗本义》、苏辙的《诗集传》、晃说之的《诗序论》和郑樵的《诗传辨说》等《诗经》学著作都对朱熹的《诗》学思想起了极大影响,使其《诗集传》在体制上终于废《序》而依文本自创新说,别开生面,成为了《诗经》学史上一划时代的著作。然而,朱熹的《诗集传》是由其所作的前稿《诗集解》累次删改而成,所以朱熹这部《诗经》学著作的写作有着由前稿向后稿流变的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朱熹自身《诗》学思想发展和转变的过程。
由于朱熹《诗集传》在《诗经》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其先前所作的前稿《诗集解》早已亡佚,如今我们只能在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中略微考见原貌i 。从辑稿中我们可以看到,《诗集解》仍依照传统《诗经》汉学的解《诗》原则,即依《序》解诗,循规蹈矩,虽也辑有先儒之说,但却鲜有发明,基本上没有什么新的《诗》说见解;随着朱熹自身理学思想系统的成熟与确立,加之宋代废《序》派《诗》说的新的影响与启发,使朱熹逐渐形成了具有典型宋学风貌的新的《诗》学思想体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朱熹一直在修改其早先完成的《诗集解》,并随其《诗》
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对其进行删改,直至最后脱胎为废《序》言《诗》,自创新说的《诗集传》。
朱熹曾向弟子自述其生平解《诗》的经历云:“熹向作《诗解》文字,初用《小序》,至解不行处,亦曲为之说;后来觉得不安,第二次解者,虽存《小序》,间为辨破,然终是不见诗人本意;后来方知只尽去《小序》,便自可通,于是尽涤荡旧说,诗意方活。”ii 由此可知朱熹解《诗》经过了两次大的变革,即:一、起初本《小序》之说,虽时有不妥,但仍强解之,其后逐渐在保存《小序》的基础上对其间为辨说,改变了依《序》的解《诗》原则;二、在第一次变革的基础上,朱熹终于迈出了废《序》解《诗》的关键性一步,并且涤荡陈说,自立新意。这是最有决定性的变革。可见第一次变革,即初本《小序》曲为之说与存《序》而间为辨破的阶段,应该是朱熹起初作《诗集解》的时期;而其废《序》解《诗》的时期,应该是其作《诗集传》的阶段。
由上述可见,从《诗集解》到《诗集传》,是朱熹一生不断进行增删修改的结果。经过几次主要修改而成的《诗集解》是朱熹早期《诗》学思想的总结与结束;而在《诗集解》基础上增
删修改而的《诗集传》则是朱熹成熟的《诗》学思想与体系的发展和确立。正是由于一次次的修改和突破,朱熹终于由疑《序》走向废《序》,由废《序》最终自立新说,开始并确立了以文本为主的解《诗》方法和原则,跳出了《诗经》汉学呆板的解《诗》
体系,成为了活跃大胆创新的《诗经》宋学代表,为《诗经》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如何办理抵押参考文献:
[1]束景南辑.《朱熹佚文辑考》[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宋)黎靖德.《朱子语类》[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郝桂敏.《宋代<;诗经>文献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刘芳(1979—),女,陕西省宝鸡市人,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漫谈司空图及其《二十四诗品》
李艳艳
(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云南昆明650214)
[摘
要]
qq短信发在中国诗论史上,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地位独特,它不仅在晚唐独树一帜,而且对后世
之诗论影响深远。在《二十四诗品》中,司空图采取直觉式的思维方式,以形象论诗,发言玄远,其意蕴历来为人所臆测,本文从另一角度对司空图及其《二十四诗品》做简略漫谈。
[关键词]
诗歌立场;象外之境;体悟;语境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耽思
旁讯,精鹜神游,乃司空氏生平最得力处,有刘舍人之精悍,而风趣过之,有钟中郎之详赡,而神致过之。”对后世影响深远,演绎者层出不穷。
《二十四诗品》不仅以诗的语言论诗,而且以诗的形象论诗,重视诗的
申请淘宝账号注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所论不落言诠,不着不粘,极具特,但由于其语言的模糊性和意象的不确定性,它的意蕴历来众说纷纭。探究司空图的《诗品》莫如先探究诗人的司空图。晚唐的天空已经不像
盛唐时代,飘满包括诗歌云霞的瑰丽盛世图景。黄巢的大军一度破了长安,末唐王朝摇摇欲坠。诗人司空图在朝晚的寒雨里深刻的感知了进退维谷的“咸酸”,居庙堂已是飘摇,远处江湖却又心系人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