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妍在个人资料山东交通学院始建于1956年,2000年由交通运输部划转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坚持"立足交通、突出特、强化素能"的办学方针,现已成为一所以工学学科为主,以交通类专业为骨干,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200余亩,两地三址(两地:济南、威海;三址:校本部、长清校区、威海校区)办学,目前,学校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913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90人,博士53人,硕士6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2名,省部级优秀教师20名。学校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中外合作办学资质。学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知识网络)一级站点,建成了超星数字图书馆镜像站,藏书211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0.6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4亿元。
林心如的个人资料
学校设有汽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交通与物流工程系、工程机械系、管理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系、外语系、人文科学系、数理系、北方国际学院、海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院系和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中心等教学单位。开设车辆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金融学、市场营销等49个本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工、理、管、经、文、法6大学科门类,其中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交通
哪些是关联词
运输部重点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被评为省级特专业。学校还是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目前,我校建有100余个实验分室,9个实验中心。其中,经交通运输部批准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实验室为全国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汽车运用技术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机动车检测实验中心是具有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同时还是国家计量认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3个——汽车结构与测试实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与智能交通实验室、现代制造技术实验室、汽车性能实验室、桥梁结构实验室、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港口结构实验室、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汽车运用技术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交通运输与安全保障实验室;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4个——汽车工程实验中心、交通土建实验中心、智能运输与物流工程实验中心、工程机械工程实验
中心;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交通土建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校级重点实验室7个——汽车工程实验中心、智能交通系统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工程机械实验中心、电子电气实验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船舶工程实验中心。学校还建成了全国首家汽车博物馆、8个校内实践基地,85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9个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现有车辆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公runningman宋仲基
路环境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中国嵌入式系统智能交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交通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汽车技术研究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所、工程机械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成为交通应用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在汽车及发动机应用技术、机动车综合测试技术、公路与桥梁的规划设计、专用车设计与改装、现代物流技术等研究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能够承担处于学科前沿,对交通科技具有前瞻性的重大科研项目。自1990年来,学校共计完成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70余项、横向课题1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厅级(市级)科技奖励8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36项,90%以上转化到企业进行生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注重理论研究,近年来,教师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900余篇,《EI》、《ISTP》收录229篇,出版教材和专著315部。
宋祖儿资料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思想,以"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为校训,以"严 尊 勤 全"为校风,构建了"素能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主干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平均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居同类院校前列。建校53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毕业生55000余名,并为交通行业培训各种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45000余名。他们以坚实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交通战线上的业务技术和管理骨干。
与时俱进,再铸辉煌。山东交通学院已描绘出新的发展构架和宏伟蓝图,按照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预祝考试成功的句子的要求,全面实施"辟径创业,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重点实施"四个跨越"工程,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鲜明的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