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红楼梦》音乐引发的几点思考
作者:崔俊飞奔驰s600v12报价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
        李兰迪经纪人【摘要】:87版《红楼梦》是迄今为止拍摄最成功的电视剧版本,其配乐是王立平先生对音乐感悟的精华,是音乐与灵魂碰撞的火花,契合了原著的韵味特点,但又是任何文字所无法比拟的。《红楼梦》音乐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已不仅是歌曲本身,更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题材。探讨王立平先生的音乐,对我们今天的歌唱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王立平;《枉凝眉》;《葬花吟》
        一、作曲手法日趋成熟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吸收了西方音乐文化,大小调开始在作曲家手里出现,但是在那个时候,作曲家本身还是迷茫的,分不清楚是民族调式还是大小调式,比如聂耳先生创作的《卖报歌》:5 5 5 -5 5 5 -3 5 6 53 ; 2 3 5 -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应该算是大调呢还是宫调式。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宫调式,因为它缺少中国民族调式的韵味,和《茉莉花》、《
东北摇篮曲》、《孟姜女》相比,《卖报歌》确实不是民族调式。那它就是大调了?也不对,因为通篇看下来,没有一个4ps渐变和7,典型的中国元素。所以这首歌让我们看来就是不伦不类,体现了大小调刚刚传入中国,作曲家自己内心的思维混乱。那个时期的大多数作曲家都是如此。再比如肖友梅先生的《壮哉!五四》,05 限制性从句茌 1 ;05 2 ;03 2 · 1 ;2 ;3 5 ;· 3 ;也是如此,激情澎湃的应该是大调,但是看其中的音,也是没有一个4六一儿童节发的说说和7,那时候的作曲家确实不习惯使用47,因而做出来的东西就有些四不像了。
        后来的作曲家渐渐把握的好一点了,但是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西洋的就是西洋的,民族的就是民族的,互相不干扰,互相看不起。民族的以郭兰英为代表的唱法,嗓音自然,纯天然的嗓子,歌颂党,歌颂。西洋美声的就不走众路线了,中文咬字吐字也好像意大利文,你要是听不懂那是你音乐素养不够、境界不高。那时候中国就有两种唱法:美声和民族,没有通俗,并且两种唱法互相瞧不起。期间,江青弄出了十大样板戏,全国人民就都只会唱样板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