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牢笼”中站起——解读《我仍将奋起》中黑人民权主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庞晓戈
  玛雅·安吉洛(Maya Angelou)无疑是美国当代文坛上尤为耀眼的黑人诗人,她诗歌的主题及意义由于其自身的坎坷经历显得格外特殊。《我仍将奋起》(Still I Rise)是玛雅·安吉洛的诗歌代表作,是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黄品源老婆
  胡塞尔曾经说过:“意义确实描述了一个客观的东西,但意义并不因此而具有图画的性质。意义的本质毋宁说在于某种意向,它能够意向地指向任何东西。”诗歌是诗人通过某种方式向读者传递情感主题的工具,诗歌主题需要诗人匠心独运才能得以生成。诗歌意义在形成的过程中,诗人综合运用到各种手法,除了措辞和句法外,意象、象征、比喻、韵律等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细读一下《我仍将奋起》文本,挖掘诗中“黑人争取民权,面对歧视无畏”的诗歌主题意义。
  一、言说者和语气——创造诗歌意义的主体
张柏芝门照艳全集图片
  很多诗歌中,诗人总是会为诗歌创造一个言说者,通过他的视角来观察、描述、抒发感情,而这个言说者一般都是带有主观情感的,以表达隐含在作品里的诗人的感情,因此,言说者应当是构成诗歌意义的一个重要元素。
姓王的好名字
  《我仍将奋起》的言说者是一位黑人女性,也就是诗人自己。玛雅·安吉洛童年生活在美国南方阿肯州斯坦普斯的祖母家,亲身感受到种族隔离制度带给黑人的创伤。20世纪60年代,她先后侨居埃及和加纳,在加纳,她遇到黑人社会活动家杜波伊斯和民权领袖马尔科姆·爱克斯,在他们的影响下,她返回美国积极投身民权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我”的口吻创作了这首追求平等、表达自由的诗歌。
  二、意象——表达诗歌意义的媒介
  在比较文学中,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认为诗歌应当描绘“意象”,即“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由此可见,诗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使诗歌意义得以最充分表达的要素之一。
  三、修辞手法——丰富诗歌意义的手段
  诗歌作为一种浓缩的艺术形式,能够释放出耀眼的艺术光华,富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它的语言是一种多维度的语言,生动形象,而这些都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在《我仍将奋起》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比喻、象征以及夸张等方面,这些手法的运用对于丰富诗歌意义,推进诗歌意义生成是有重要作用的。
  首先是比喻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展现了黑人反对歧视、与压迫者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同时展现了诗人十分奇特的想象力。诗歌首先描述了黑人在历史上所受到的迫害与歧视,接着,诗人通过一系列自白、叙述,展现黑人奋起反抗的坚定。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丰富诗歌主题意义的表达:诗人把以第一人称“我”为代表的黑人比喻成“尘土(like dust)”、“空气(like air)”,这是明喻,本体与喻体之间用“like”连接,说明这些黑人体的庞大与不屈,就跟尘土、空气一样时时刻刻存在,永生不息;最后一节描写“历史耻辱的牢笼(the hutsof history歌颂祖国的现代诗’s shame)”是个暗喻,指历史的耻辱就像锁住黑人进步的牢笼,要想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就要打破这个牢笼,体现了黑人思想意识的觉醒;第四节中,诗人再次用明喻将“下垂的肩膀(shoulders falling down)”比喻成“滑落的泪滴(teardrops)”,二者于外形
上没有太多的相似处,但所传达的都是悲痛之情,用这个比喻是为了暗示黑人所经历过的沉重灾难,是令人同情并且愤慨的。明喻与暗喻的结合使用,使得诗歌感情抒发时而含蓄时而激烈,对于读者来说,明白了这些喻体,也就能深切地体会到“争取黑人民权”这一诗歌主题。
  其次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即用可感的具有多重意义的意象来寄托诗人某种独特的感受或暗示某种哲理思想。”象征主要有自然象征、传统象征和文学象征三种,在《我仍将奋起》中主要运用的是自然象征。诗人以抒情的口吻表达黑人的不平愤懑以及他们即将进行战斗的豪情壮志,为了使主题表达得更加形象鲜明,诗人选用了“月亮落下、太阳升起(like moons and like suns)”、“潮涨潮落(the certainty of tides)”这些具体的自然现象象征人生的跌宕起伏与变化无常,就好像眼前的抗争之路就是改变黑人命运的重要方向,需要所有希望得到民权的黑人们的共同努力。另外,在整首诗的最后一段诗人用了两个传统的表意象征:“黑夜(nights)”和“黎明(daybreak)”。正如诗人所说,过去是充满害怕和恐惧的,就像慢慢长夜那样黑暗难熬,而黑人的未来生活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正如破晓的黎明那样令人振奋。这些涵义丰富的象征,对诗歌意义的表达和被理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将抽象的思想和意义具象化,能够使诗歌主题深入人心,并
且起到了引起共鸣的效果。
  最后,适当的夸张修辞增强了诗歌的意义表达。第六小节中,“用语言重击(shoot with words)”、“用眼神刺伤(cutwith eyes)”以及“用憎恶杀死(kill with hatefulness)”等用词是略带夸张的。显然,语言、眼神、憎恶都不足以对人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诗人之所以用如此强烈的语气,是为了强调黑人遭受了怎样无情、悲惨的对待。这样的夸张手法可以强化语言的表现力,加深读者对诗歌意义的理解。这样的控诉显得真实而强烈,指明了压迫者的非人性和毁灭性,这使其希望黑人能摆脱苦难、取得民权自由的主题呼之欲出。
  四、音乐美——加强诗歌意义的回声
  音乐性是诗歌文体的首要特征,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音乐节奏性,对于加强诗歌意义、表达诗歌主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玛雅的《我仍将奋起》并没有过多地注重抑扬格的规则,而是给人一种“蓝调(Blues)”的感觉。
  蓝调是美国黑人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蓝调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灵魂乐、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和圣歌。蓝调音乐始于20世纪初美国的南部。其中亦混合了类似在教堂中朗诵赞美诗的节奏形式及韵律。
  这种音乐有一种很明显的特点,类似中国民歌唱法中的“一呼一应”的形式,英文叫作“Call and Reponse”。乐句起初会给人们一种紧张、哭诉、无助的感觉,接着其乐曲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就好像受苦的人向上帝哭诉,而后得到上帝的安慰与响应。
  《我仍将奋起》的诗歌主题表达,除了诗人玛雅使用的措辞和句法外,意象、象征、比喻、韵律等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上文所分析的,这首诗歌以一个黑人女性的口吻进行叙述,并且塑造了一系列寓意丰富的意象,同时辅以起伏舒缓的蓝调旋律,将思想开始觉醒的黑人众追求自由的无畏精神和反对歧视的热切希望表达出来,诗歌的黑人民权主题呼之欲出,极富感染力。       
         
                   
交强险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