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花神庙对联赏析
刘锋
海棠开后,燕⼦来时,良⾠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欲醉眠,楝花风、尔且慢到;
碧澥倾春,黄⾦买夜,寒⾷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这是写上海嘉定花神庙对联。花神庙始建于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时名顾庙,亦名永庆庵,以后更名为花神庙,沿袭⾄今。
花朝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花朝节”的节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有(农历)⼆⽉⼗五⽇、⼗⼆⽇、⼆⽇的不同。南宋吴⾃牧在《梦粱录·⼆⽉望》云:“仲春⼗五⽇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杨万⾥在《诚斋诗话》:“东京⼆⽉⼗⼆⽈花朝,为扑蝶会。” ⽽清光绪《光⼭县志》则认
为:“⼆⽉⼆⽇,俗云‘⼩花朝’,⼗五⽇云‘⼤花朝’。”
花朝节这⼀天,普通⼈家都会祭花神,还要到花神庙去烧⾹祈福。骚⼈墨客亦往往郊游雅宴,赏花观景,作联赋诗。
这是⼀副集句联。但是多个分句的集句联还是⽐较少。
【⼀】
海棠开后,燕⼦来时
起句就⽤海棠来切花神,是⼤作⼿。海棠开后是怎样的呢?留给⼈⽆限遐想。郑⽂妻有⼀⾸《忆秦娥》云“海棠开后,望到如今”。盼望的是什么呢?,是盼望亲⼈的⾳信,“⽇边消息空沈沈”。从读联进⽽读词,这是集句联特有的艺术享受。全词云:“花深深。⼀钩罗袜⾏花阴。⾏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毕业证编号查询“燕⼦来时”或出⾃宋代晏殊的《破阵⼦》,词云“燕⼦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明写“燕⼦来时”⽽隐射“新社”,这是集句联的⼜⼀技巧处。新社即春社,时间在⽴春后、清明前。社⽇是古代祭⼟地神以祈丰收的⽇⼦。
读集句联要注意原词的前后关联。下⼀句“梨花落后清明”,于是⼜⽤“梨花”来切花神。《破阵⼦》全词很优美。词云“燕⼦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两声。⽇长飞絮轻。巧笑东邻⼥伴,采桑径⾥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草赢。笑从双脸⽣。”
单从对联论,海棠开后,燕⼦来时构成⾃对。作者可能直接集⾃王诜《忆故⼈》,或许作者和此词的语境⼼情更接近些。词云:“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奈云沉⾬散。凭阑⼲、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来时,黄昏庭院。”
【⼆】
良⾠美景奈何天
第⼀分句写花,再写鸟。第⼆分句就要承,当然要写⼈,但是也不直接写。此句集⾃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出《惊梦》。其【皂罗袍】⼀曲⼗分优雅。曲云:“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美景奈何天 赏⼼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丝风⽚,烟波画船。锦屏⼈忒看得这韶光贱!”
所以,表层是写“良⾠美景奈何天”,其实是写杜丽娘,是“锦屏⼈忒看得这韶光贱!” 所以读联也要分⼏层来读。
这⼀分句是承,但是有意识⽤曲承词倒也是匪夷所思。清代王⼠禛有⼀个词曲分界的论点⽤在这⾥倒很有意思。他在《花草蒙拾》中说:“或问诗词、词曲分界,予⽈:‘⽆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奁诗。‘良⾠美景奈何天,赏⼼乐事谁家院’,定⾮《草堂》词也。”
然⽽这⼀句与花神庙何⼲?原来有⼀种说法,正⽉的花神是柳梦梅。这样,你就不得不佩服,才⼈伎俩,确如神龙见⾸⽽不见尾。
【三】
芳草地、我欲醉眠
从结构说,第三分句就要转,⽽且是先承后转。这就看出3-4句式的妙⽤。于是先从花鸟到“芳草地”,再从别⼈写到⾃⼰,“我欲醉眠”。仔细品味,注意此联句式的变化:第⼀分界⽤4-4句式;第⼆分句⽤7⾔句式;第三分句仍是七⾔,但是换了“3-4句式”。
芳草地也是集句,但⽤过剪裁功夫。这也是集句常⽤技巧。或许是集⾃张榘的《浪淘沙》词:“⾬过暮天南。⾼下青峦。⼩楼燕⼦话春寒。多少⼣阳芳草地,雾掩烟漫。别恨正相关。⼼上眉间。离歌⼀曲间悲欢。后夜⽉明何处梦,钟⾩容⼭。”---有了芳草斜阳,当然就少不了离愁别恨。
有这样⼀个传说,宋徽宗赵佶曾画过⼀幅名为“⾦勒马嘶芳草地,⽟楼⼈醉杏花天”的画,并将之赠送给名妓李师师。---同是芳草地,但另有⼀种志得意满,神采飞扬的⽓概。
南宋太学⽣连⽂凤,当国破家亡之际,另有⼀番感慨:“东风残柳旧烟青,不见长亭共短亭。⼏处王孙芳草地,胡僧相对坐看经。”
诗⼈、皇帝、学⽣⽣活状态不同,所处时代不同,感觉也就不同。设⾝处地,作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我欲醉眠”集⾃苏轼《西江⽉》,前⾯有序云:“顷在黄州,春夜⾏蕲⽔中,过酒家饮。酒醉,乘⽉⾄
⼀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攒拥,流⽔锵然,疑⾮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词云:“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溪风⽉,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声春晓。”
陈凯歌国籍有版本作“我醉欲眠”,当集⾃李⽩《⼭中与幽⼈对酌》“两⼈对酌⼭花开,⼀杯⼀杯复⼀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词⼀诗,⼀是东坡,⼀是太⽩。你从谁?词从容⽽潇洒,诗则未免轻躁。此处我从东坡。
【四】
楝花风、尔且慢到
上联的第四分句和第三分句构成⾃对。第四分句也采⽤3-4句式,细细想想,这样才能收煞得住。结句⾃有豪⽓。在婉约中见豪放,颇为难得。
这⼀句集⾃蒋捷《解佩令》,词云:“春晴也好。春阴也好。著些⼉、春⾬越好。春⾬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皂。梅花风⼩。杏花风⼩。海棠风、蓦地寒峭。岁岁春光,被⼆⼗四风吹⽼。楝花风、尔且慢到。”
鹡鸰女神
读这⼀分句如果不读原词。是很难理解作者的深意。从梅花开始到楝花结束,且慢慢领略⼆⼗四番花信。楝花风⼀起,春天就要过去,夏天就要来了。
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描述了古⼈⼆⼗四番花信风说法:即把农历节⽓从⼩寒到⾕⾬,分为⼋⽓,⼀⽓⼜分三候,每五天⼀候,每候对应⼀种花信,始梅花,终楝花,每⼀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
上联⼀⽓呵成,⽆⾮是说,春天如此美好,让我们慢慢地领略吧!
【五】
碧澥倾春,黄⾦买夜
huosiyan下联相当于词的下阙,第⼀分句相当于换头,起承上启下的作⽤。⽩天固然可以醉眠芳草,晚上⾃然有黄⾦买夜。
夜⽣活,⾸先联想到的是唐代的扬州。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说:“夜市千灯照碧云,⾼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犹⾃笙歌彻晓闻。”
碧澥倾春,黄⾦买夜集⾃梁栋《念奴娇》;词中作碧海倾春。词云:“⼀场春梦,待从头、说与傍⼈听
著。罨画溪⼭红锦障,舞燕歌莺台阁。碧海倾春,黄⾦买夜,犹道看承薄。雕⾹剪⽟,今⽣今世盟约。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阵东风恶。韵⽩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朽⼼存,恩深缘浅,忍把罗⾐著。蓬莱何处,云涛天际冥漠。”
碧澥还是碧海,是记忆有错还是版本差异?见仁见智的事,不去深究。碧澥也是有出处的。清代龚易图在《书怀柬西耘》⼀诗中说:“但遣钓鳌有龙伯,何愁碧澥掣鲸鱼。” 澥通海,渤澥即“渤海”。
【六】
寒⾷清明都过了
正热闹⾮凡,忽然当头⼀盆冷⽔,“寒⾷清明都过了”。---好就是了,这才见⼤笔⼒。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开到荼靡花事了。花事⼀了,春天就过去了,有⽆限的感慨。开到荼靡花事了⼀句最早还是从红楼梦看到的。其实是引⾃王淇《春暮游⼩园》。原诗妙极,不忍割爱。诗云:“⼀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网名大全2013最新版的男生此句集⾃吕渭⽼《极相思》。词云:“西园⽃草归迟。隔叶啭黄鹂。阑⼲醉倚,秋千背⽴,数遍佳期。寒⾷清明都过了,趁如今、芍药蔷薇。衩⾐吟露,归⾈缆⽉,⽅解开眉。”------同样是明⽤寒⾷清明都过了,暗⽤的是芍药蔷薇,遥遥照应花神。
有⼀个问题,上下联不对。“良⾠美景奈何天”之奈何天与“寒⾷清明都过了”之都过了是不成对仗的。有⼀种看法,集句联宜宽,长联允许某⼀分句不对仗。这些都是表⽰宽容的说法。然⽽,这是被动的。其实,我更主张在长联中主动追求局部不对仗,追求那种不对称美,像维纳斯那样!当然,局部不对仗不宜出现在⾸句和尾句。
【七】
杜鹃道、不如归去
杜鹃道、不如归去
花事既了,则不如归去。此句或集⾃《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绿杨影⾥听杜宇,⼀声声道不如归去。”上联⽤了《牡丹亭》,下联就⽤了《西厢记》,⼼思是很缜密的。
3-4句式很难集句,也很难对仗,因此往往⽤剪辑。此句杜鹃道就⽤了剪辑。究竟剪辑谁的词句呢?天知道!⾟弃疾在《添字浣溪沙·三⼭戏作》:“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 梅尧⾂在《依韵和吴季野马上⼝占》:“莫信杜鹃花上鸟,⼈归犹道不如归。”
⽤不如归去的好诗词甚多。且看苏轼、⾟弃疾和朱熹的⼤⽐拼:苏轼《减字⽊兰花》下阙云:“不如归
去。⼆顷良⽥⽆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是⼏时。” 有⼀种进退失据的⽆可奈何。⾟弃疾《念奴娇·梅》尾句云:“不如归去,阆苑有个⼈忆。”有⼀种聊胜于⽆的慰藉。还是朱熹有豪⽓,他的诗《杜鹃》另有⼀种浩然之⽓。诗云:“不如归去,孤城越绝三春暮。故⼭只在⽩云间,望极云深不知处。不如归去不如归,千仞冈头⼀振⾐。”
【⼋】
流莺说,少住为佳
“流莺说”或集⾃⾟弃疾的《⽔龙吟·载学⼠院有之》。词云:“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袍粉。上林⾼选,匆匆⼜换,紫云⾐润。⼏许春风,朝薰暮染,为花忙损。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发怜君,儒冠曾误,平⽣官冷。算风流未减,年年醉⾥,把花枝问。”
流莺说,说什么?⾟弃疾认为要说故园。他在《满江红》中说:“问流莺、能说故园⽆”。近代宁调元认为要说情愁。他在《忆秦娥》上阙说:“伤离别。情愁付与流莺说。流莺说。六朝佳丽,桃根桃叶。”
少住为佳是集⾃元代⽩朴《沁园春》吗?其中云:“·· · · 朱雀桥荒,乌⾐巷古,莫笑斜阳野草花。寒⾷
近,算⼈⽣⾏乐,少住为佳。”这⼀⾸《沁园春》另有妙句“风⾬⼗年,江湖千⾥,望美⼈兮天⼀涯。”。
幼儿园教师节贺卡祝福语大全是少住为佳还是⼩住为佳?据刘克庄《⽊兰花慢》云:“⼈世⿎三挝。试⾃判此⽣,更看⼏度,⼩住为佳。”
读此联,⽿边仿佛响起邓丽君的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不禁有了淡淡的愁思。
本⽂选⾃第三届中国对联⽢棠奖论⽂来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