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  28名言、49历代名师,重温“尊师重道”传统-今日头条
    2015-09-09 儒风大家先贤“尊师重教”名言28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2、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3凉生结局最后怎么了、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4、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5、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6、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7、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8、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9、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10、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11、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12、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仙剑奇侠传3片头曲《论语》14、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15、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16、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17、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18、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19、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20、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21、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23、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24、圣人无常师。——韩愈2
5、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今世说》26、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卷四《尊师》27、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28、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49位中国历代名师1、德高望重的严师——伊尹伊尹(公元前1649公元前1549年),是商王朝的开创者成汤的主要助手,他不仅以“师保”的职责辅佐几位商王,而且曾把成汤之孙大甲放逐于桐宫进行教育。因此,伊尹不仅是商王朝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而且也是我国上古时代一位著名的严师。2、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周公周公姓姬名旦(生存年代约公元前1100年),是周文王第四子。西周是我国古代教育教育的开创时期,这是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周公。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非常推崇周公,他对于周公的赞美是多方面的。周公在制礼作乐时,对于教育的重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3、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公元前551928日―公元前479411日),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4、平民教育家——墨子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
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5、一代名师——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6、传经大师——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7、提倡以法为教的——商鞅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8、主张以吏为师——韩非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华夏族,河南西平县人(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9、通达时务的——叔孙通叔孙通,薛县人(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初为秦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见秦将要灭亡,逃回薛城旧地,归附正在盘踞薛城的项梁。项梁败死定陶(今山
东西南部,万福河上游)后,通跟随楚怀王。怀王为义帝,迁至长沙,通留下侍项羽。10、汉儒宗师——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11、注重文教的地方官——文翁文翁(156~前101),名党,字仲翁,庐江舒人,西汉循吏。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为了纪念文翁,庐江县建乡贤祠(移建后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舒城县将原文冲小学改名为文翁小学,原枫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12、贤良策士——公孙弘公孙弘(前200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13、《尚书》博士——夏侯胜夏侯胜(生卒年待考),字长公,宁阳侯国人(今山东宁阳)。西汉朝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夏侯胜少孤,勤奋好学。曾从夏侯始昌
受《尚书》学专家舄宽的弟子简卿问学。史载其“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汉书·夏侯胜传》)又通灾异之学,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之得失。善说礼服。宣帝时立为博士,创今文《尚书》“大夏侯学”。曾官光禄大夫、长信少府、太子太傅等职。为人质朴守正,简易而无威仪。宣扬儒家经学,经常对学生们说:“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经学不明,不如归耕。”14、汉元帝师傅——肖望之萧望之(约前11447年),字长倩,萧望之是萧何的六世孙(《南齐书》《梁书》记载),东海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历任大鸿胪、太傅等官。萧望之主治《齐诗》,兼学诸经,是汉代《鲁论语》的知名传人,李白在《客中行》赞颂的“兰陵美酒”相传就是萧氏家酿。自此,兰陵萧氏成为山东临沂大族,历数百年而不衰。15、《论语》大师——张禹张禹(?5年),字子文,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东)人,后移居莲勺。从施仇学《易经》,从王阳、庸生习《论语》,被推为郡文学。甘露年间,诸儒推荐做了博士。初元年间授太子《论语》,升任光禄大夫。河平四年(前25年),代王商任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年),张禹去世,谥号节侯。16、新莽国师——刘歆刘歆,字子骏,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名儒刘向之子。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后因谋诛王莽事败自杀。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刘秀。西汉后期的著名学者,
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明星衣橱肖骁17、“非奉无法”的——桓谭桓谭(公元前23年前后-公元56年前后),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字君山,沛国相(时属萧县)人。17岁入朝,79岁卒于任上,历事西汉、王莽(新)、东汉三朝,官至议郎、给事中、郡丞。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著有《新论》29篇。18、东汉帝师——桓荣桓荣(生卒年不详),字春卿。沛郡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汉初年名儒、大臣。少赴长安求学,拜博士朱普为师,他刻苦自励,十五年不回家乡,终成学业。19、绛帐授徒的——马融马融(79—166年),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20、反对虚妄的——王充王充(27—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
上虞人(今属浙江)。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进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21、遍注经的——郑玄郑玄(1278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22、昌明古学的——贾逵贾逵(30101)字景伯。东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贾逵一生,著作等身,所撰经传义诂及论难达百余万言,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被称为“通儒”。23、以家教著称的——颜之推颜之推(531年-约595):字介,汉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生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士族官僚之家。南齐治书御史颜见远之孙、南梁咨议参军颜协之子。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24、东方圣人——释道安释道安出生于公元312年,常山扶柳人(今河北冀州),卫氏望族出身,是一个地道的炎黄子孙。其7岁上学,学习《诗》《书》《易》《礼记》《春秋》等儒家书籍。12岁出家为僧,学习印度佛理。53岁南下襄阳,在襄阳研究佛学15年,颇有建树,成为东晋时期的佛
教学者,佛教领袖。释道安最突出的贡献,是用中国传统文化解释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25、足不出虎溪的——释慧远释慧远,俗姓贾氏,男,(334-416年),山西代县人,历史上著名高僧之一,是佛教宗派(净土宗)的开山祖师、创始人之一、庐山白莲社创始者。慧远大师24岁时,就开始讲述演说法义,曾有些听他讲经的人,在听讲时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不能理解,远公便援引庄子的义理为连类,采用格义方法,令听众清楚地领悟。26、道流西域、名被东国的——鸠摩罗什鸠摩罗什(344413),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父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博通大乘小乘。后秦弘始三年(401)入长安,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译经总数《出三藏记集》作35294卷,《开元释教录》作74384卷。所译经论影响很大,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人称“什门四圣”。27、孤明先发——竺道生竺道生(355434)东晋佛教学者,本姓魏,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寓居彭城,官宦世家,幼年跟从竺法汰
出家,改姓竺。后来从鸠摩罗什译经,是鸠摩罗什的著名门徒之一。28、自拟圣人的——王通王通(584—617),字仲淹,号文中子,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山西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隋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29、声震五天的——玄奘玄奘(602~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30、禅宗祖师——慧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
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31、三任博士——韩愈韩愈(768—82412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32、不愿为师的名师——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33、明体达用的——胡瑗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陕西路堡,世称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34、理学教育的先驱——张载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35、大力兴学的——王安石王安石(102112乔家的儿女结局每个人的结局18日-1086521
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36、道学宗师——程颐程颐(1033-1107),汉族,字正叔,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37、理学大教育家——朱熹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孟佳晒照公布恋情38、宋明心学的开山祖师——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3年),字子静,号象山,汉族,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陆九思之弟。39、杰出贤相王者师——张居正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明代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40、亲民重教的教育家——吕坤吕坤(15361024—1618724),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
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41、一代狂儒之首——王守仁王守仁(14721031—15291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42、赤脚圣人——王心斋哲学家王艮,原名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思想家王阳明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极力主张:“即事是学,即事是道”。嘉靖五年(1526),王艮应泰州知府王瑶湖之聘,主讲于书院,宣传“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有《明儒王心斋先生全集》传世。43、开六经生面的巨擘——王夫之王夫之(1619107日-16922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44、注重习行的先驱——颜元颜元(1635年~1704年),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河北省)人。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
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45、洋务教育大师——张之洞张之洞(18379丝瓜的功效与作用禁忌2日-1909104日),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6、毕生倡导西学的名师——严复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47、近代名师——梁启超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48、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49、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11018日-19467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需注明。儒风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承者敬请关注儒风大家公众账号:rufengda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