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性质文字的分类。很多人把文字分为三个类型: 一、.表形(图形符号);二、表意(字符,笔画结构);三、表音(字母符号);这实际上也是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如果看文字和语言(说话的声音)的关系,文字可以分成两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的说法有时候容易让人误解;因为任何文字都表意,任何文字都有读音。表意文字有读音,但不是通过读音,而是直接表达意思;表音文字是通过声音表达意思。两类文字的某些部分有时候不是泾渭分明,例如汉字有形声字,英语有同音字;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这种文字是不是“没有意义的声音符号”,例如字母。汉字有读音,可以算是声音符号,但是汉字有意义;文字有读音和表音文字不是一回事。语言(说话)有两个阶段:一、单独的口头语言阶段;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存阶段。书面语言是文字,文字不一定是书面语言;文言文汉字是文字,不是书面语言;白话文汉字是书面语言。苏培成的语素文字论,目前很多学者都持这个观点;但是没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是语素。苏培成说 “从记录语言的方式来说,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音是语素的形式,语义是语素的内容。”“用书写符号从语音方面来表示语素的文字叫表音文字,或拼音文字。”“用书写符号从语义方面来表示语素的文字叫表意文字。”我的看法是:一、“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这里的“语言”显然是指口头语言——说话;众所周知,口头语言是音素或者音节构成,不是由语素构成。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有意义的声音,仍然是声音;难道语素就是音节?三、“用书写符号从语音方面来表示语素的文字叫表音文字,或拼音文字。”没有问题;“用书写符号从语义方面来表示语素的文字叫表意文字。”有问题。口头语言只能听见声音,听不到意思;如果能听到意思,就不存在方言和外语了。口头语言的语义,必须通过声音才能表达,没有声音无法知道语义;记录语言只能记录声音,不能直接记录语义。这是“语素”概念的漏洞。语素就是字的别名,没有不是字的语素;所谓语素文字,就是“因法之名真正凶手字文字”,绕了一个圈,等于什么也没说。苏培成说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一切文字的共性。要确定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就要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从内部结构说,汉字主要是意符和音符组成的,或者说主要使用的是表意和表音的方法,所以叫做意音文字。” ②我的看法是: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一切文字的共性。”这句话在中国语言学界几乎是公理,但是这句话以偏概全,是错误的;文言文,言文不一,这是常识。苏培成还提到 “索绪尔说‘文字表现语言’”。由于没有原文,我不能肯定是断章取义还是翻译出了问题;但
是我至少可以肯定英语不会有这样的说法,因为汉语“语言”的概念和英语不一样。汉语“语言”一词和文字同时使用时,意思只是口头语言;英语language(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就是记录口头语言的意思。由于一部分概念重叠,英语不会说writing(文字)记录游戏排行榜前十名language(语言),这不符合逻辑;语言已经包括书面语言,不需要再记录。二、“从内部结构说,汉字主要是意符和音符组成的,或者说主要使用的是表意和表音的方法,所以叫做意音文字。” ④ 这也是周有光的结论。形声字可以提示声音,但不是纯音符,不能影响汉字的本质;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两类文字的某些部分有时候不是泾渭分明。作为文字类型,表音表意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书面语言只要表音就可以表意,再表意是画蛇添足。另外最初的汉字是从象形字开始。象形字即最初的没有经过多少修饰而形成的直接文字的形式。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但是很多事物是很抽象的,无法用书画描摹出来,这个时候也就需要别的文字样式出现,来表示那些抽象意义的事物,也就是所谓的表意字。其实,古汉语中的独体字,基本上都是用单个象形符号造成的表意字。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独体表意字形大多失去了原本的表意作用。如“月”变成隶书、楷书的“月”之后,一点也看不出月亮的样子。如果不根据“月”这个字的历史,是不可能看得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可见该字的字符已经从意符变成记号,该字也从表意字
变成记号字了。尽管汉字的形式改变了,但是它的本身的性质没有改变,原本是意符、音符构成的汉字,依旧还是由意符、音符构成。在字形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种情况,使得很多字符变成记号字。不少的表意字之所以会变成记号字的原因,就是在于它在演变过程中形旁遭到破坏,结构被改变了,还有的字虽然结构没有遭到破坏,但是本身的语音和字义发生了变化,也会变成记号字。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文字体系,不管汉字在怎样演变,它的本质没有变。我认为汉字的性质是表意文字;白话文是用表意文字的读音,当作表音文字的符号。《说文解字》基本内容《说文解字》收正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133411字。全书分为十四卷,连同叙目共十五卷。宋人徐铉在校定时,因嫌篇帙繁重而将每卷分成上下二卷。其中十五卷上是自叙和目录,十五卷下是后叙和许冲的献书表。《说文》的正字即小篆,重文(即异体字)包括古文、籀文、篆文、或体、秦石刻、今文奇字、俗字等。古文:主要是古代器物上的铭文和汉代出土的先秦儒家经典著作中的文字。王国维先生认为《说文》中的古文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渡边麻友退出娱乐圈齐、燕、赵、韩、魏、楚)的文字,其说至确。把《说文》中的古文与现代出土的战国文字进行比较,往往相合。古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字体不如小篆工整。《说文》中共收古文369个。例如: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古文禮。籀文:许
慎以为是出自周宣王的史官籀所编写的字书《史籀篇》,因篇名而得名。王国维先生认为籀文是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文字。但是拿出土的战国秦文字与籀文相比较,可以发现秦文字与籀文尚有差异,而与小篆比较接近。籀文实际与西周末、春秋初的金文的结构相似。由此看来,籀文是西周末、春秋初的文字。籀文结构繁复,字体匀称,笔势圆转。《说文》中共收籀文223个。例如:吉也,从示其声。籀文从基。或体:指不同于正字的另一种写法,多是小篆,例如:弄也,从玉元声。玩或从。秦石刻文字也是秦篆。例如:女阴也,象形。秦石刻字。今文:今文就是汉代使用的篆书,汉代虽通行隶书,但篆文没有废除。例如: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今文省。俗字:指民间流行的文字,也属于汉篆。例如:髆髆也,从肉象形,俗肩从户. 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形成于乾嘉时期。并被“章黄”学派沿用。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六书中的四体二用中的二用指的也就是转注、假借.例象形字:人、马(繁体)、日、吉、等等。 形声字:舶、草、盟、等等很多 会意字:明、本、指示字:,例如「上」、「下」、「凶」 转注字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
意字可以互相解释。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老部”(所谓建类一首)许慎对“老”字的解释是“老、考也”,“考、老也”(所谓同意相受) 转注字有三个条件:两字同一部首、二字声音相近、可以互相解释。 转注字必须是一对或一组,不能是一个。假借字 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 ,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1)本无其字的假借 本无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就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例如: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意思的否定性无定代词,原先没有为它专门造字,就借用与之同音的莫”(本义为昏暮)字来记录它。这样,“莫”也就成了记录否定性无定代词的专用字。为了区别,人们后来又造了“暮”来表示日暮的意思。“莫”和“暮”的关系,属于古今字的关系。再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借用本义为“畚箕”的“其”,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借用本义为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呼叫”的“乎”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借用本义为“捣臼的棒槌”的“午”,来记录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等等;都属于这类情况。 (2)本有其字的通假 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是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例如: 早晚的“早”写成“蚤”; 屈伸的“伸”写成“信”; 飞翔的“飞”写成“蜚”; 屎尿的“屎”写成“矢”,“尿”写成“溺”; 背叛的“叛”写成“畔”; 抗拒的“拒”写成“距。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谓以事为名,即依事类而定其名字。是说在经某个事物定名而造字时,先确定它在万事万物中的属类,属类确定后就用表示这属类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主义部分; 所谓取譬相成,就是根据口语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标声部分。这样,主义和标声的两个部分相辅相成而构成新造的字。 许慎所举的江河二字,原本是为专指长江黄河而造的字,由于江河均属水类,所以都用“水”来作这两个字的主义部分,然后又根据口语中称谓江河的发音分别选取了读音相当的“工”、“可”来作标声的部分,于是就构成了江河两个形声字。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由于用为义符的文(或字)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例如:项、题、颜、颠等字。义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种意思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因而同用一个义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
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反。如从日的形声字,昭、晴、昭、晞、昕等含有明亮之意表现形式一)义符和声之规 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熔等;右形左声,如放、鸭、刎颈等;官晶晶 朱峰 上形下声,如茅、简、空、室等;下形上声,如柴、酱、盆、甕等; 内形外声,如闻、问、闽等; 外形内声,如辟匪、匐、固等。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 如颖,从禾顷声 脩,从肉攸声; 赖,从贝刺声; 听,从听壬声。 有的形符被声符隔离, 如衷,从衣中声 街,从行圭声 哀,从口衣声 衡,从 行声。二)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 为了养活某个形声字的笔划或构形的美观,在汉字形体演变的某一阶段上,形符或声符被部分地省简而成为所谓省形或省声。如弑,弑省,式声;耆,从老省,旨声;产,从生,彦省声;夜,从夕亦省声,等等。 省形和省声,頫字是“从逃省”,妃字是“配省声”)。如说弗字)是“从 省”,监字是“ 省声”,奔字是“贲省声”等)。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指事字分两种:一种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如“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 」、「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
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 「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凶」字 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 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
情形。指事字分为以下几种: 1、独体指事 凡是独体的文,在形体上没有经过后来的增减或变更,用来表示抽象事类的叫作独体指事,也就是指事正例。这类独体的文,通常都是以线条符号来指明抽象事物的意象。独体指事字例:上、一、二、下、│、ㄔ、ㄐ、爻。 2、合体指事 当已有的文字形象或符号,不足以表达抽象概念时,就在这成文的形象上,加些点画以引出概念的方法,亦即以一个文为主体,附加不成文的符号,二者相合而成的文字,叫做合体指事。合体指事字例:元、示、中、屯、牟、牵。3、变体指事 为了要表达抽象的意念,往往把一个成文的形象加以变化或减省一个成文形象的部分笔划,透过这种变化,使人领悟到另一层相关的概念。这种变易,通常是指位置上的变易,如有的左右相反,有的上下相倒。变体指事字例:ㄩ、乏、廷、逆、世、臣、幻、夏、巾。 特点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表意的标志;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是照样画葫芦。 四大构词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汉字的四大造字
法。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小米手机怎么省流量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特点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拿“人”和“木”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