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市场营销订单班
陈衍栋
小农经济, 就是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 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 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形成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特定的生产与生活格局。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也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的产生, 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 更对中国的社会发展, 乃至人们的观念意识及文化传统, 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标志是铁犁牛耕的广泛普及。小农经济是一种规模很小、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简单落后、生产收益低的经济形态,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它的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稳定性和脆弱性共存:封闭性和落后性共存: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战国中后期,各国纷纷开始变法图强,商鞍在秦国变法时, 更明确地提出兴农为治国之本的思想。“ 民之生, 度而取长, 称而取重, 权而索利。明君慎观二者, 王莎莎则国治可立, 而民能可得。⋯ ⋯故圣人之治也, 多禁以止能, 任力以穷诈, 两者偏用, 则境内之民壹。民壹则农, 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 。这种以农为本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不奉行此道。
“企业培训协议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 。对这种传统的重农思想, 唐代史学家杜佑有独到的见解“ 者, 人之司命也地者, 谷之所生也人者, 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则国用备, 辨其地则人食足, 察其人则摇役均。知此三者, 谓之‘ 治政”。杜佑是将君、人、地、谷四者之间的关系与“ 治
政”相联系, 即君治人, 人治地, 地生谷, 谷安邦。在这四者中, 人、地、谷均属农业的范畴,
只要使民务农, 即能得谷, 进而安邦富国。这种认识, 也正反映了统治者“ 以农为本”思想的实质。
长期在这种思想环境和的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的打上了为小农经济服务的烙印。所谓传统就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 早知道是这样如梦一场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要素, 前后相继, 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俗等深层文化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所谓中国传统文化, 就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 由思想家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 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国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农业自然经济其延续力最为持久,悠久昌盛的中国文化正是创造、繁衍、植根于这一经济土壤之上的, 王耀庆郭晏青在历经数千年的文化演变发展中,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中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宗法制度为特征, 以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为基础, 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下面具体从思维方式、国民品性和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来谈小农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从思维方式来看, 农业经济是中国传统经济的主干, 它的最显著特点是“靠天”。农业生产对
天地自然的依赖性, 越是往前, 表现越强, 适宜的光热、雨量以及土壤、环境是农业耕作的必备条件, 对自然及土地的依赖, 容不得人们有过分的举措和非分的想法,人们活动空间相对狭小, 交流、交往较多的限于宗族、亲情之间, 重“和”重“仁”的人际关系, 培养了人们的“中庸”性格, 养成农人注重实际的认识原则, 中国古代圣贤一向倡导君子“务实”谢和弦, 久而久之, 形成了中国人朴实无华, 立身行事, 讲究脚踏实地, 实实在在, 鄙视华而不实的作风, 这些都表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中的注重实际的优秀一面, 同时也由于对自然的依赖, 一旦遇上自灾害( 水、旱灾, 虫灾等) , 农业生产就会遭到致命打击, 久而久之就培养了中国人安于天命的性格, 即“日求三餐, 夜求一宿”, 反映到现实生活中, 则多取向“知足常乐”,“平安、宁静”的生活。从政治社会的角度来看, 小农经济思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也是专政社会得以稳国的基础。在各种条件的约束下, 农民既勤奋耕作, 又安于天命, 总是在不抵抗的自然环境中, 围绕田块, 吃饭、睡觉转圈子, 农业生产周而复
始, 人们生老病死, 循环往复, 没有新意和刺激, 生活封闭、单调、形式化。总之, 在思维层面上, 其形成的基本构架是“天人合一”, 天地人整体系统思维, 它的思维取向是气、阳刚、五行、中庸等, 总体上趋于混沌模糊、实用、直观、系统和整体, 人们依靠自然, 注重于务实, 重视传统和经验,心理上趋向于自足、乐天、均和、知命。
从国民品性来看, 我国人民性格中最明显的特性便是重天命、轻人力、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农业是靠天吃饭,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 这种注重天时、地利、人和, 尤其是人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作用的思想, 导致中国人民形成了自强不息、宽厚包容的心理品格和道德原则。《周易》卦象辞中说:“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方面, 要求自己具有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另一方面, 对待他人, 对待事物, 又要有宽厚包容的精神。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是我
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虽历经天灾人祸、内忧外患而始终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并不断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精神支柱。道家则从相反的方向提出“不敢为天下先”、“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等处世格言,导致国人重天命, 轻人力, 无创新, 怕变动。中国的政治格局中, 最难过的, 下场最不好的, 一般都是改革家, 所以一般官员信奉的是, 不求无功, 但求无过。中国农民稳重实在的一面, 也是农业生产决定的。小农都知道, 人哄地皮, 地哄肚皮, 所以, 精心伺候那几亩
庄稼, 会被邻人视作最大的美德。但是农业生产要求四时更替, 对时间的精确性不做要求, 所以中国人不讲精确时间, 不重效率, 相应的中国政治体制里才会出现官僚主义作风。一句
话, 小农与官僚是一对双胞胎, 有小农就有官僚抽样方法, 有小农经济, 就有专制统治, 这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生产方式与意识形态是相互作用的, 小农的理想就是温饱问题, 那么民主、自由什么的, 就永远不是小农们最切实的目标。从这里, 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体制为什么在中国根深蒂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