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进⼊⼼流状态的五个⽅法
⽹上我看到过这样⼀个吐槽: “为了考研,我每天早上6点起来占座,晚上10点才回寝室休息。我室友每天才复习4⼩时,最后考得还⽐我好,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公平。”撇开个⼈天赋、学习技能或复习⽅法等因素,从时间管理的⾓度,⼈们都忽略⼀个事实,就是很多⼈进⼊⾼效⼯作的状态其实很慢。⽐如那位早早来到⾃习室的同学,也许他在课桌前打开了教材,整整⼗分钟过去了,他还没有把⾃⼰的注意⼒集中到复习这件事情上。在复习过程中,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如⼿机有了消息提⽰⾳,就会分⼼,然后⼜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把⾃⼰的注意⼒拉回到复习上。没看⼀会⼉,⼜觉得⾃⼰需要上个厕所,吃点零⾷……
这样看起来他在⾃习室坐了超过10⼩时,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还不如全神贯注学习4⼩时的同学收获⼤。eva地垫
⼀个⼈的⼯作效率⾼不⾼,跟他进⼊全神贯注学习的“⼼流”状态的快慢关系很⼤。
什么叫“⼼流”?其实也不复杂,就是⼀个⼈注意⼒⾼度集中到⼀件事情上,会全情投⼊,忽略其他不相⼲的所有事情,整个⼈在投⼊这件事的过程中,会享受到⾮常充实,⾮常幸福的感觉。
⽐如你集中精⼒3⼩时,完成⼀份⾼质量的⽅案。
⽐如你⼀个⼈在房间⾼效地记忆了200个单词。
⽐如你在篮球场上全神贯注地打了30分钟球。这都是进⼊了⼼流状态。其实⼤部分⼈都进⼊过⼼流状态,⽽玩游戏是⼈进⼊⼼流状态最快的⽅式。
我们可以通过形成⼼流的事件特征来看⼀下玩游戏事件是否符合。
特征:
我们想去做的事件
我的粤康码我们容易专注的活动
⽬标清楚的活动
马上⼜回馈的活动
我们希望对这项活动有掌控感
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焦虑感消失
可以投⼊很长时间⽽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具有⼀定的挑战,但不会觉得⽆法完成,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强能⼒
不只是游戏,⼈在进⾏体育活动或其他兴趣爱好活动时也很容易进⼊⼼流状态,因为这些事情是⾃⼰想做的事,是⾃⼰能掌控且很快有反馈的事情,是做的过程中有挑战但不会难度失控的事情,是做完会感觉到开⼼减少焦虑的事情,做这样的事情⾃⼰⾃然很容易进⼊⼼流状态。但如果把希望能快速进⼊⼼流状态的事情换成学习或者⼯作,就会发现要么是⾃⼰从内⼼就抗拒,要么是觉得很可能付出很多但不会马上见效的。有的事情⾃⼰积累不⾜⼜⾮逼着⾃⼰去做,做的过程中挑战过⼤完成不了,挫败感很强,⾃然很难进⼊⼼流状态。
为什么进⼊⼼流状态的⼈的效率⾮常⾼呢?就是因为这件事本⾝让⼈觉得体验很好,所以不需要额外消耗⼒⽓强迫⾃⼰去做,可以把⾃⼰的注意⼒“带宽”全部集中在完成事情本⾝上,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当⼈忘乎所以地做某件事时,其效率⾃然会很⾼。另外,长时间保持注意⼒集中状态本⾝就是⼀种⾮常消耗⼈体能量的事情,这和原始时代的⼈要进⼊打猎模式时⼀样,保持专注⼒是需要额外消耗⼤量能量的,如果⼀个⼈需要长期额外消耗能量去集中注意⼒,他的⼤脑就会变得有惫,潜意识就会去看其他信号,让他分⼼,从⽽摆脱这种耗能状态。
有趣的是,从⼼流状态出⽶后,⼈的控制能⼒反⽽会降,因⽽需要息⼀段时间,恢复能量后才能继续。
现代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这种能忽略⼲扰和抑制冲动的⼤脑注意⼒系统,在⼩孩⼉3岁~8岁时,是最好的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进⾏注意⼒训练往往事半功倍。那么成年⼈有什么办法快速进⼊⼼流状态?有5个训练步骤。
1创造造容易进⼊⼼流状态的环境。
当我们处于某种环境时,会深受环境的暗⽰,从⽽得以加速或者延缓进⼊⾃⼰想要进⼊的状态。
很多⼈在家看书,需要⼀个书房,进⼊书房这个环境,就是⼀种要读书的仪式感暗⽰,换到客厅,暗⽰就变成看电视了。⼜⽐如在⼤学寝室⾥就很难好好学习,宿舍的环境⼀直暗⽰⾃⼰可以玩游戏没有⼈管。但是如果能坚持去图书馆上⾃习就不同了,学习氛围很好。这是因为去图书馆⾃习,本⾝也是⼀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收拾书,去图书馆,座位,摆开书,周边的⼈都是很认真的学习状态,很快就能把⼀个⼈带⼊学习氛围,这就是所谓的好的体环境更容易带动⼈进⼊⼼流状态。
为什么在家看球不如在⽐赛现场看球体验好?因为现场的氛围容易把⼈带⼊到极度专注的观看状态,现场看球通过各种呐喊制造声浪,构造了集体进⼊⼼流状态的环境,⼀旦进⼊⼼流状态,看球就是全⾝⼼沉浸式体验,得到的感受和在电视机前的完全不⼀样。
为什么很多时间管理书籍都建议读者养成整理的习惯?除了整理本⾝能提⾼查效率外,很⼤程度上
在⼯作前快速整理⼀下办公环境,也是⼀种让⾃⼰进⼊办公⼼流状态的仪式。这和有的⼈上班前要换⼀件⼯装,或者泡⼀杯茶⼀样,通过某个动作仪式进⾏环境暗⽰,让⾃⼰更快进⼊⼼流状态,原理是差不多的。
在创造容易进⼊⼼流状态的环境时,⼀开始尽量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做⼀件固定的事情。不断坚持重复做⼀件事,这本⾝就是⼀种积极的⼼理暗⽰。
2|到进⼊⼼流状态的“开关”动作。
如果把进⼊⼼流状态,理解为需要⼀套复杂的仪式动作,在职场就很难⾏得通。在真正的⼯作模式下,往往没有那么好的环境让我们调整状态,我们要的是“遇到险情,马上就能扣下扳机”的能⼒。我要进⼊“⼼流状态”,会选择⾮常简单的动作暗⽰⾃⼰,⽐如“开机”,不管是打开⼿机还是打开电脑,“开机”这个信号就告诉我必须马上响应各种消息和⼯作任务,在这些没有完成之前,不能分散注意⼒做别的事情。如果⽤“开机”这个信号暗⽰进⼊⼼流状态的话,那么对环境的要求就⼏乎是降到了最低,这也意味着仪式动作得到了最⼤简化,然后⼈就能在任何环境下借助这个最⼩仪式动作尽快进⼊⼼流状态。
要培养形成⼼流的“开关”动作,是要先发现⾃⼰容易进⼊⼼流状态的时间,并持续在这个时间内做有产出的事情(或者先⽤⾃⼰喜欢的事情进⾏训练),争取⼀次次地进⼊⼼流状态,并⽤⾃⼰设计的最
⼩仪式动作启动这个状态。
如果能⼀次次成功地进⼊⼼流状态,⼤脑就会因为这段时间内的⾼中形成积极反馈,⼈就会享受这种感觉,并希望⼀次次复制这种感觉。这个时候记住暗⽰⾃⼰获得这种感觉是从最⼩动作开始的。当然很多时候可能⽤了最⼩动作,但没有进⼊⼼流状态,请选择性忽视这些结果,⽽是放⼤最⼩动作和成功进⼊⼼流状态的联系。
经常进⼊⼼流状态后的你,就好⽐经常登⼭的⼈,总是能很快到登顶的⼩路。登⼭的经历多了,即使在不同环境下,也能很快到好⾛的路。⼈会慢慢培养出在更多场景下快速进⼊⼼流状态的能⼒。
3具体化⾃⼰的⼯作场景,⽤“下⼀个动作”带⾃⼰进⼊⼼流状态。
体育运动员在决赛时应该是最需要进⼊⼼流状态的,⼀点点情绪波动,都会导致结果⼤不⼀样。我们看到很多体育报道,决赛前运动员会回顾技术动作,屏蔽⼀切和⽐赛动作⽆关的信息,把注意⼒集中到“下⼀个动作”上。借鉴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在整理环境,设置开关动作外,为⾃⼰提前设计⼀组容易集中注意⼒的“下⼀个动作”场景。
⽐如计划写篇⽇更⽂。这个计划很容易失败,因为缺乏构成“下⼀个动作”的场景。如果把这个计划改成“今晚10点前我必须在卧室打开笔记本电脑写⼀篇500字的⽇更⽂章发在公号,主题是谈谈时间管理”。这句话同时包含:①时间--晚上10点;②地点-卧室; ③设备--笔记本电脑;
④事件⼀写⼀篇500字⽇更。
这些具体因素就相当于5个连续的命令,告诉⼤脑应该在何时、何地、做什么事情,⼀旦进⼊对应场景,就会下意识地⾏动起来。
命令1:晚上10点,要回到卧室。
命令2:打开笔记本电脑。
命令3:登录公号后台。
命令4:写下“谈谈时间管理”的标题。
命令5:开始写500字的⽂章。
你会发现如果你顺利完成第⼀个动作,这会带动你⾃然进⼊下⼀个动作,慢慢完成⼏个动作后,你就被带⼊写作的⼼流状态。
4寻求外部监督,创造进⼊⼼流状态的压⼒。
外部监督是⼀种压⼒,也是⼀种动⼒,这种压⼒在合理程度内,会激发⼈的注意⼒。当然如果压⼒太
⼤,也会让⼈畏难⽽选择逃避。继续以写⽇更⽂为例,如果成⽴⼀个⽇更监督,邀请⼀帮友和⾃⼰⼀起⽇更,互相监督,或者他们负责到点催促晒⽇更,如果没有完成就⾃罚红包给⼤家。
这样做的⽬的不是为了作秀,⽽是让⾃⼰信任的⼈来监督⾃⼰,⼀旦⼈开始懈怠或忘记任务,⾃然会有朋友提前来问,“你今天⽇更完成情况怎样啦?没完成的话,我是不是可以赚红包了?”这个时候就会觉得不坚持下去⼜丢⾯⼦⼜损失“⾥⼦”,特别是看到别⼈努⼒⽇更,坚持进步时。这也是⼀种同伴环境带来的正向压⼒。在这种压⼒下⼈会更容易强迫⾃⼰集中注意⼒做事,也就更容易进⼊⼼流状态。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让同学们寻对标战友的原因。
现在不少⼈推荐的番茄⼯作法,其实也是⼀种外部监督,只不过把这种外部监督物化了,⽽且在时间上量化了,这⽐较符合⼀般⼈的挑战⽔平,番茄⼯作法由弗朗西斯科·西⾥洛发明。之所以取名“番茄”是因为他在应⽤这个⽅法时使⽤了⼀个很重要的⼯具具有番茄外观的计时器。
番茄⼯作法简单地说就是选择⼀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定为25分钟,然后全神专注于该任务,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关的事。
直到番茄钟响起,哪怕⼯作没有完成也要定时休息,5分钟之后,再进⼊下⼀个番茄时间。
朱正廷女朋友
44届金马奖在番茄⼯作法中,定时的番茄钟其实就是⼀个简易的让⼈进⼊⼼流状态的场景+外部监督。杂牌手机
环境暗⽰:有⼀个番茄钟。
行政强制措施
开关动作:设置番茄钟。
下⼀个动作:选择⼀个待完成的任务开启番茄钟,开始你的任务。外部监督:25分钟后提醒你休息5分钟,但是在25分钟定时结束前不许分⼼。
5降低门槛,先从快乐的事情开始,再“约”渴望的事情。
其实番茄⼯作法也是⼀种降低进⼊⼼流状态门槛的⽅法。毕竟番茄⼯作法是以25分钟为周期,这并不是⼀个保持注意⼒集中的⾼⽔平要求,很多科学家可以连续⼗⼏个⼩时⾼度集中注意⼒做事。⽽我们就需要⼀步步循序渐进地提升⾃⼰的番茄钟间隔时间。
从培养⼈进⼊⼼流状态的过程来讲,⼀开始不要设置太难的任务,⽐如设定“今年要坚持⽇更⽂章”的⽬标,那么⼤概率会失败。但是如果告诉⾃⼰,先尝试⼀周能不能坚持⽇更,这⼤概率会成功。如果坚持成功⼀周后,告诉⾃⼰再坚持⼀周,逐步抬⾼门槛。
如果第⼀个⽉已经坚持了28天,那么⼈会产⽣⼀种强烈的欲望,必须把最后两天做好,以免功亏⼀篑。
当⼀个⼈坚持完成⾃⼰的⼩任务或⼩⽬标之后,⼤脑会告诉他,“你很有毅⼒”“你每天都能完成既定⽬标”,这会给⼈带来极⼤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会激励⼈坚持下去,从⽽慢慢形成习惯。
以上便是快速进⼊⼼流状态的五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