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之后,官方没有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那么,关于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有哪些?以下就是的教师资格考试教材,一起来看看吧!
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科目(2科):《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什么从什么写句子2、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2科):《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3科):《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3科):《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对应教育部课程标准中相应层次学校课程。按教育部考试中心总体部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安康、信息技术13个学科,其他学科暂不开考。
对着以上科目就可以了,各大书店根本会有的。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处理教材,教材
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以往教材只要求讲知识点,而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承受式学习转向了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深入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的智慧是如何建构的,学生头
脑中的知识不应该是灌进去的,背进去的,而应该是通过活泼的探究学习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展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我们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前必须以课标为依据,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前提,认真研读教材和各种资料,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准课标、教材的连接点,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例如,教学“因数和倍数”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许晴双十一晒照师:怎样一个数的因数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出示12个小正方形)这里有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如果用这12个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拼?有几种不同的拼法?你能在头脑中拼一拼吗?檀健次老婆
师: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能用算式表示吗?(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3×4=12,2×6=12,1×12=12)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算式直接写出12的所有因数吗?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大学生学生会面试问题教师将书上例题“你能出3 6的所在因数吗”改为“你能写出12的所有因数吗”,这样一改,借助操作使学生自主获得12的所有因数,学生也很自然地想到可以用乘法来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其次,创造性使用教材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师用教材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即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出发。
如教学《第几》一课内容时,教材所展示的排队买票的主题情景,对于农村学生比拟陌生,很难使全体学生投入学习,我就将这个情景“转变”为中午排队盛饭这样的场景,以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拟活动中感受本课的学习目标。
又如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原教材用天平做实验,通过添加砝码使天平两端平衡引出方程的意义。一是对于此实验,我们农村小学因天平少而不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只能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演示。由于天平刻度数字小,后面的学生常常看不见,只能听教师的讲解。二是实验操作时,天平很难平衡,虽然反复调试,有时仍有误差,浪费时间,学生在下面急于操作无心观察。鉴于此,
教师根据分类思想通过对一组式子进展分类,使学生在分类的探究活动中归纳出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分类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不但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及已有知识经历,而且更要根据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及学生思维状况,对教材进展加工整合。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二册)时,先让学生通过分小组做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接着教师让各组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塑料袋(小型)沙子,举起来从上往下慢慢地倒下,自然形成一个沙堆。
师问:这堆沙子近似什么形状?怎样知道它的体积?学生在小组内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分工合作测量计算。组一:测量沙堆的底面周长和高,通过计算求出半径,再算底面积。组二:测量圆锥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然后求出体积。组三:试图测出底面半
有活化石之称的野生动物是径,几次试验都不成功,后改测直径和高。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汇报测量和计算的过程。教师出示:如果1立方米沙子重约1200千克,请同学们计算这堆沙子大约有多重。
师:先猜测后计算,把沙子沿教室墙角堆成一堆,这堆沙子大约是整个圆锥体沙子的几分之几?此时有的学生在画示意图,有的学生在做操作实验,有的在讨论猜测。最终得出整个圆锥体的
1/4。
这样把教材中的例1、例2进展了加工整合,原例2是: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存整数)。我们学校的学生对于麦堆很少见过,也没有感性认识,更何况原例题中告诉测得圆锥底面直径长度和高的长度,在实际测量中,有许多学生是测出周长再算出半径,这也是可行的好方法。教师把原教材中的静止例题加工改造成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总之,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尊重教材,也不局限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展创造性的使用。切实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学精神。
罗嘉良的老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