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怎么投屏到电视上浅谈“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崧泽学校 沈捷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重点并不限于传授课本知识而在于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物理实验教学尤为重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同时利用一定的方法把现象转化为结论。其课堂中常见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校替代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法、推理归纳法、类比法、比较法以及“转换法”等。
“转换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方法把不易直接测量或不易直接判断分析的现象转换成直观的、可以直接得出结论的方法,这其中包括“等效替代”的思想,但又不同于“等效替代”。什么是ui设计
在现行的沪教版物理教材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这一方法,但是很多地方都渗透着“转换法”的思想和方法。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要求学生从“转换”思想方法的角度出发研究对象的规律、模型、过程、状态,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不仅使学生的转换思维得到训练,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转换对象的建立,帮助学生通过
现象理解本质,把抽象的快速转换成直观的,便于学生理解。下面是我对“转换法”作用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放大实验现象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现象分为宏观现象和微观现象。宏观的现象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和感受,但是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现象,我们就要通过转换法使微观现象通过宏观来表达。例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教学中,为了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教学中,虽然可以通过直接触摸音叉或鼓面来感受振动,但如果是演示实验,由于振动幅度较小,学生肉眼难以观察,因此通过用乒乓球触碰音叉,用更为明显的乒乓球弹开幅度来呈现不易察觉的振动。例如在力的教学中,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由于力对坚硬物体作用效果不明显,无法让学生正确建立有力作用必然会形变的力学观点,因此在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将玻璃瓶中灌满水,并用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的孔插入密封的玻璃瓶内,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到细玻璃管内,把微小的形变转换成了玻璃管内液柱的变化。例如在分子热运动的教学中,由于分子无法用肉眼观察,因此采用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将分子间存在间隙转换成了体积的变化。
二、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现象
初中物理中,把物理分为力、热、声、光、电五个部分,在这些内容中大部分的概念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其原因在于力、热、电、等内容其本身无形无质,无法进行直接观测,要正确建立对这些知识和概念的认知观点必须对其间接观测。例如在机械能的教学中,为了认知能量这一抽象概念,实验中学的陈文池老师通过流动的空气吹动帆船,流动的水推动船,滚动的石头推翻房屋这些事例建立了能量是做功能力的大小这一概念。通过这种转换把能量这一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转换成为学生已经理解的次一级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是做功,而是各事例中物体的位置变化。追溯到最初的转换法应该是学生把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变化转换成了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由此判断物体做了功,然后再由物体做功大小转换成物体所转化能量的大小。
蒋劲夫 快乐大本营三、难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可以间接测量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与实验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测量实验数据。但是在物理的学习中有些物理量是抽象的,无法具体地表现出来,直接测量。空调加氟一般需要多少钱
例如在压强复习的教学中,张黎老师采用了在封闭针筒上挂钩码的方式测量大气压强。学生在一个横截面积为3平方厘米的针筒下方整整挂了16yy李先生结婚个200克的钩码才刚好拉动针筒。学生首先通过计算钩码重力根据二力平衡得到大气压力,再通过固体压强的公式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固体压强公式把大气压强的测量转换成大气压力的测量,再由二力平衡把大气压力测量转换成钩码所受重力测量,最后再把钩码所受重力测量转换成钩码质量测量。通过多次转换把难以测量的大气压强以含质量和面积的物
理量表达出来。著名的托里拆利也是如此,托里拆利首先把大气压强转换成液体内部压强,通过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得出大气压强,而液体内部压强也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其中的转换在此就不在赘述。
4、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认知物理现象的本质
24个韵母表一个人的感官可以分成五类,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和味觉。在整个观察体系中,视觉和触觉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视觉。在大部分实验中,实验现象的显著与否往往取决于实验的视觉效果。而在测量中,几乎所有的测量工具都是建立在视觉观察的基础上的。例如温度计测量的是温度,观察到的现象是液柱的高度变化。例如天平测量的是物体的质量,观察的是砝码的质量。例如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力的大小,观察的是弹簧的形变量。例如U形管压强计测量的是压强,观察的是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例如血压计测量的是血压,观察的是汞柱的高度。例如电压表与电流表,测量的是电压与电流,观察的是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绝大部分的测量工具都把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了一种视觉可以观察的位置变化。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对测量工具工作原理的认知,学生通过转换法很容易了解测量工具的结构,加深对测量工具原理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能正确地使用测量工具。甚至有的学生会因此引发灵感,利用转换法研制发明新的测量工具,服务社会。
转换的思想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可也因为太过常见,甚至不经意间就在使用,因此对于转换法我们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培养。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转换思维不单单对于学习有所帮助,对于生活中的行为处事也是一种助益。
那么如何把转换的思维贯彻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首先,我们要到适用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这些物理量(或物理现象)看不见摸不着,例如红外线、紫外线、电流、磁场、分子等。或是这些物理量或(物理现象)所产生的现象不易察觉,例如刚体受力后的微小形变、物体微小的振动等。
其次出物理量产生的效果,例如电流产生的三大效应、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磁场能产生作用力、具有能量的物体能做功等。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必须能够对所选用的物体产生相应的作用。
最后确定能显示效果的方法,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例如使悬挂着的乒乓球被反复弹开的明显视觉效果来显示不易察觉的振动,例如通过推物体做功通过的距离的视觉效果来显示无法观察的能量,例如用灯泡亮暗的视觉效果来显示无法观察的电功率等。
转换是一种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万事都需适度适量,过度追求转换的思想对于物理教学并不是好事。例如在前文中提到的机械能和压强复习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定要学生理解全部的转换过程,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特别好,一是转换的次数多了学生容易产生混淆,二是课堂时间较为紧张,应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三是转换法虽是可以用有因果联系的物理量去替代另一个物理量,但毕竟是两个物理量,有损于物理学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能不用则不用。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适时点出转换思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不必刻意追求,适度地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体会转换思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科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