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1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总序号 | 年份 | 分序号 | 姓名 | 二级学科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1 | 2011 | 1 | 张念 | 外国哲学 | 陈家琪 | 性别政治与国家 |
2 | 2011 | 2 | 李春敏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章仁彪 | 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思想研究 |
3 | 2011 | 3 | 王朝 | 应用数学 | 朱经浩 | 关于全局优化和变分问题及Riccati方程的线性逼近 |
4 | 2011 | 4 | 魏泽勇 | 凝聚态物理 | 李宏强 | 平面特异介质电磁性能表征及在微波和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中应用的研究 |
5 | 2011 | 5 | 雷燕竹 | 物理化学 | 赵国华 | 纳米立体结构光电功能界面的构筑与催化氧化降解应用研究 |
6 | 2011 | 6 | 窦衍光 | 海洋地质 | 杨守业 | 28 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和南部陆源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及环境响应 |
7 | 2011 | 7 | 袁丽 | 力学 | 徐鉴 | 修理工多重休假的可修系统可靠性研究 |
8 | 2011 | 8 | 高原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李理光 | 基于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生物柴油喷雾特性实验及模拟研究 |
9 | 2011 | 9 | 廖耀祖 | 刘蓓个人资料材料学 | 李新贵 | 纳米尺度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及多功能性 |
10 | 2011 | 10 | 崔朝军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吴广明 | 新型氧化复合纳米管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11 | 2011 | 11 | 刘成菊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陈启军 | 基于CPG机理的机器人行走控制与环境适应性研究 |
12 | 2011 | 12 | 郑莹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李光耀 | 下颌骨系统模型重建及受力分析的研究 |
13 | 2011 | 13 | 戴晓玲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郑时龄 | 城市设计领域的实地调查方法—环境行为学的视角 |
14 | 2011 | 14 | 赵渺希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唐子来 |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演化 |
15 | 2011 | 15 | 程翌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项秉仁 | 当代演艺建筑发展研究(1998-2009) |
16 | 2011 | 16 | 任晓丹 | 结构工程 | 李杰 | 基于多尺度分析的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理论研究 |
17 | 2011 | 17 | 鲁正 | 结构工程 | 吕西林 | 颗粒阻尼器的仿真模拟和性能分析 |
18 | 2011 | 18 | 胡欣雨 |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 张子新 | 复杂地层大型泥水盾构开挖面破坏细微观机理及宏观稳定性研究 |
19 | 2011 | 19 | 李志宏 |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 黄宏伟 | 基于全寿命期风险分析的路堑与隧道方案决策研究 |
20 | 2011 | 20 | 徐天东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孙立军 | 基于VMS的快速交通网络路由诱导方法研究和实施效果评估 |
21 | 2011 | 21 | 安健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杨晓光 | 考虑乘客感知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解析研究 |
22 | 2011 | 22 | 楚文海 | 市政工程 | 高乃云 | 饮用水氯化含氮消毒副产物卤乙酰胺形成机制及控制方法研究 |
23 | 2011 | 23 | 李昂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汪世龙 | 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DNA疫苗载体实验机理研究 |
24 | 2011 | 24 | 刘海亮 | 生物医学工程 | 祝建 | 拟南芥中RNA指导的DNA甲基化 |
25 | 2011 | 25 | 徐顼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林杰 | 基于可决策组合模式挖掘的研究型企业战略供应商选择研究 |
26 | 2011 | 26 | 李琳 | 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 | 霍佳震 | 面向一类混合生产型企业的一体化生产调度研究 |
27 | 2010 | 1 | 赵寿为 | 应用数学 | 孙继涛 | 基于几何方法的混杂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
28 | 2010 | 2 | 高攀 | 凝聚态物理 | 顾牡 | CuI晶体生长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
29 | 2010 | 3 | 乔晓菲 | 无机化学 | 闫冰 | 化学键组装多元稀土/无机/有机/高分子杂化发光材料的研究 |
30 | 2010 | 4 | 郑妍 | 海洋地质 | 郑洪波 |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磁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
31 | 2010 | 5 | 刘俊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张旭 | 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过程几个基础问题的探讨 |
32 | 2010 | 6 | 张景基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翟继卫 | 电可调钛酸钡基复合陶瓷微波介电性能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
33 | 2010 | 7 | 高国华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吴广明 | 新型纳米结构气敏材料吸附机理与实验研究 |
34 | 2010 | 8 | 王伟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曾国荪 | 基于信息内容的在线文本可信性评估方法研究 |
35 | 2010 | 9 | 张立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赵民 |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城市化转型--进程与趋势 |
36 | 2010 | 10 | 郭戈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黄一如 | 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 |
37 | 2010 | 11 | 田峰 | 建筑技术科学 | 宋小冬 | 高密度环境下建筑日照规划管理方法研究 |
38 | 2010 | 12 | 李博峰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沈云中 | 混合整数GNSS函数模型及随机模型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 |
边潇潇39 | 2010 | 13 | 谢欢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童小华 | 机载激光数据辅助的高光谱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和精度分析 |
40 | 2010 | 14 | 贾远林 | 结构工程 | 陈世鸣 | 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失稳的基础理论研究 |
41 | 2010 | 15 | 李福林 |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 彭芳乐 | 砂土/土工合成加筋材料/加筋砂土结构的粘塑特性及有限元分析 |
42 | 2010 | 16 | 郝媛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孙立军 | 交通流随机性特征及breakdown概率模型研究 |
43 | 2010 | 17 | 马莹莹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杨晓光 | 面向交通小区的交通控制策略研究 |
44 | 2010 | 18 | 余光辉 | 环境工程 | 何品晶 | 基于絮体多层结构的污水厂污泥脱水和颗粒化机制研究 |
45 | 2010 | 19 | 张冬青 | 环境工程 | 何品晶 | 生活垃圾水解-好氧复合生物预处理及其产物利用与处置特性 |
46 | 2010 | 20 | 包锐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陈宇星 | 酵母线粒体硫氧还蛋白系统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47 | 2010 | 21 | 翁颖钧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石来德 | 数据挖掘建模及其在电力决策支持中的应用研究 |
48 | 2009 | 1 | 翁爱治 | 应用数学 | 孙继涛 | 脉冲微分方程的定性研究 |
49 | 2009 | 2 | 苏珂 | 应用数学 | 濮定国 | 优化问题中的无罚函数方法及其应用 |
50 | 2009 | 3 | 桑田 | 光学 | 王占山 | 导模共振光学元件研究 |
51 | 2009 | 4 | 张利伟 | 凝聚态物理 | 张冶文 | 以微带传输线为基础的一维特异材料光子晶体和相关结构的实验研究 |
52 | 2009 | 5 | 刘明贤 | 物理化学 | 甘礼华 | 碳泡沫的制备方法及结构控制研究 |
53 | 2009 | 6 | 张艳伟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石来德 | 集装箱码头混合装卸系统生产组织关键技术研究 |
54 | 2009 | 7 | 丑修建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翟继卫 | 电可调钛酸钡基复合微波陶瓷材料及其低温共烧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研制 |
55 | 2009 | 8 | 宋三年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翟继卫 | 钛锡酸钡铁电薄膜取向控制及其应力作用研究 |
56 | 2009 | 9 | 康琦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吴启迪 | 体智能计算模式的统一性及多样性实例研究 |
57 | 2009 | 10 | 王佑贞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刘富强 |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及其相关器件的时域法研究 |
58 | 2009 | 11 | 钮心毅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宋小冬 |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土地使用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
59 | 2009 | 12 | 张艳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赵民 | 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实践及转型——政策视角的研究 |
60 | 2009 | 13 | 王伟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吴志强 | 中国三大城市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 |
61 | 2009 | 14 | 崔振东 | 地质工程 | 唐益 | 软土地区密集高层建筑引起地面沉降研究 |
62 | 2009 | 15 | 王培军 | 结构工程 | 李国强 | 约束钢柱抗火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
63 | 2009 | 16 | 范文亮 | 结构工程 | 李杰 | 基于非线性发展过程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 |
64 | 2009 | 17 | 秦会来 | 岩土工程 | 黄茂松 | 地基极限承载力及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的多块体上限解 |
65 | 2009 | 18 | 李奇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陈艾荣 | 车辆—桥梁/轨道系统耦合振动精细分析理论及应用 |
66 | 2009 | 19 | 许德胜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肖汝诚 | 非协调板壳元理论研究及在桥梁分析中的应用 |
67 | 2009 | 20 | 刘文军 |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 朱合华 | 隐式弹塑性大变形分析中无网格自然邻接点法研究 |
68 | 2009 | 21 | 阎莹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郭忠印 | 高速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
69 | 2009 | 22 | 庄丽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周顺华 | 散粒体的加卸载与应力释放特性 |
70 | 2009 | 23 | 张天然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杨东援 | 基于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研究 |
71 | 2009 | 24 | 张志强 | 环境工程 | 夏四清 | 两种环境生物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微生物絮凝剂和电导型生物传感器 |
72 | 2009 | 25 | 张后虎 | 环境工程 | 何品晶 | 生活垃圾填埋场覆土、渗滤液和填埋垃圾交互作用下温室气体释放的时空变化特征 |
73 | 2009 | 26 | 彭灿 | 生物医学工程 | 戚正武 | 中国南海新型芋螺毒素的克隆、纯化、结构和功能研究 |
74 | 2009 | 27 | 张建军 | 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 | 霍佳震 | 短销售周期供应链协调问题及其博弈分析 |
75 | 2008 | 1 | 袁西英 | 应用数学 | 邵嘉裕 | 图的特征值 |
76 | 2008 | 2 | 邱隆清 | 凝聚态物理 | 顾牡 | 基于高温超导SQUID的低场核磁共振研究 |
77 | 2008 | 3 | 马杰 | 无机化学 | 吴庆生 | 稀土钒、硼、磷酸盐纳米材料的固相水热法构筑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
78 | 2008 | 4 | 张凯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马在田 | 叠前偏移速度分析方法研究 |
79 | 2008 | 5 | 赵艳影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徐鉴 | 时滞反馈控制对振动系统减振的影响 |
80 | 2008 | 6 | 郭磊 | 工程力学 | 聂国华 |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椭圆夹杂问题的若干解析解 |
81 | 2008 | 7 | 徐金宝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翟继卫 | 低温非铅基铁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82 | 2008 | 8 | 董玥 | 材料学 | 王国建 | 采用“叠氮法”实现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的研究 |
83 | 2008 | 9 | 丁志军 | 安心亚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蒋昌俊 | 基于Petri网精练的系统建模与分析 |
84 | 2008 | 10 | 王伟东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钱锋 | 建筑的生态效率能值分析与评价研究-以体育建筑为例 |
85 | 2008 | 11 | 骆天庆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刘滨谊 | 基于实践目的的中国景观专业生态教育研究 |
86 | 2008 | 12 | 华霞虹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郑时龄 | 消融于转变——消费文化中的建筑 |
87 | 2008 | 13 | 杨立峰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莫天伟 | 匠作·匠场·手风——滇南“一颗印”民居大木匠调查研究 |
88 | 2008 | 14 | 刘章军 | 结构工程 | 李杰 | 工程随机动力作用的正交展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89 | 2008 | 15 | 张绍明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陈映鹰 | 支持向量机在SAR景象匹配中的应用研究 |
90 | 2008 | 16 | 刘涛 | 结构工程 | 袁勇 | 既有盾构隧道结构性能评价研究 |
91 | 2008 | 17 | 黄齐武 | 岩土工程 | 黄茂松 | 基于锥形规划理论的数值极限分析下限法及其应用 |
92 | 2008 | 18 | 孙晓立 | 岩土工程 | 杨敏 | 抗拔桩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
93 | 2008 | 19 | 范么清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楼梦麟 | 非线性复合随机振动方法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
94 | 2008 | 20 | 韩万水 | 桥梁工程 | 陈艾荣 | 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研究 |
95 | 2008 | 21 | 王晓飞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郭忠印 | 灾变条件下通道路网运营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研究 |
96 | 2008 | 22 | 李素艳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杨东援 | 地下道路通行能力及交通设计研究 |
97 | 2008 | 23 | 钱劲松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凌建明 | 高速公路路基拓宽力学响应及桩乘式加筋路堤应用技术 |
98 | 2008 | 24 | 马万经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杨晓光 | 公交专用道信号优先控制理论研究 |
99 | 2008 | 25 | 姜苏 | 环境工程 | 周琪 | 表面活性剂促进污水厂剩余污泥发酵生产短链脂肪酸的研究 |
100 | 2008 | 26 | 瞿贤 | 环境工程 | 何品晶 | 环境因素对生活垃圾产甲烷代谢途径及过程的影响 |
101 | 2008 | 27 | 杨奕清 | 生物医学工程 | 陈义汉 | KCNA5功能缺失性突变与家族性房颤的关系 |
102 | 2008 | 28 | 李虎 | 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 | 霍佳震 | 零备件库存管理优化研究 |
103 | 2008 | 29 | 唐代中 | 城市管理与建设工程管理 | 施建刚 | 上海城市房屋拆迁研究 |
104 | 2008 | 30 | 沈昕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韩传峰 | 我国电子制造服务(EMS)产业发展系统研究 |
105 | 2007 | 1 | 张瑜 | 应用数学 | 孙继涛 | 脉冲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
106 | 2007 | 2 | 李晨 | 应用数学 | 吴雄华 | 微分求积法、Sinc方法中几个新方法的研究 |
107 | 2007 | 3 | 韩庆邦 | 声学 | 钱梦禄 | 粘弹表面波及界面波理论与实践的激光超声研究 |
108 | 2007 | 4 | 王洪昌 | 光学 | 王占山 | 极紫外与软X射线多层膜偏振元件研究 |
109 | 2007 | 5 | 宋益善 | 无机化学 | 闫冰 | 4f及d10元素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发光性质 |
110 | 2007 | 6 | 王前明 | 无机化学 | 闫冰 | 基于新颖桥分子基团的稀土发光杂化材料体系的设计、构筑、组装 |
111 | 2007 | 7 | 程站起 | 固体力学 | 仲政 | 功能梯度材料断裂问题研究 |
112 | 2007 | 8 | 谢楠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李爱平 | 基于Petri网的可重组制造系统建模、调度及控制方法研究 |
113 | 2007 | 9 | 王飞鹏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沈军 | 新型极性与非极性铁电聚合物驻极体的储电性和压电性 |
114 | 2007 | 10 | 方钰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蒋昌俊 | 基于网格技术的移动导航数据模型、方法及服务研究 |
115 | 2007 | 11 | 唐方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郑时龄 | 都市建筑控制——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建筑法规研究 |
116 | 2007 | 12 | 周诗岩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伍江 | 建筑的远程在场:从媒介到终端产品的建筑影像 |
117 | 2007 | 13 | 闫治国 | 结构工程 | 朱合华 | 隧道衬砌结构火灾高温力学行为及耐火方法研究 |
118 | 2007 | 14 | 徐前卫 | 结构工程 | 朱合华 | 盾构施工参数的地层适应性模型试验及其理论研究 |
119 | 2007 | 15 | 许福友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陈艾荣 | 桥梁结构颤振导数识别与颤振分析 |
120 | 2007 | 16 | 胡芳 | 结构工程 | 黄宏伟 | 基于地层变异的盾构隧道工程风险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
121 | 2007 | 17 | 邵敏华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孙立军 | 网络交通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
122 | 2007 | 18 | 孙剑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杨晓光 | ATIS环境下交通网络仿真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
123 | 2007 | 19 | 章骅 | 环境工程 | 何品晶 |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重金属源特征及归趋 |
124 | 2007 | 20 | 武小军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尤建新 | 质量成本管理及信息化研究 |
125 | 2007 | 21 | 朱岩梅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郭重庆 | 设计-制造链质量与成本管理研究 |
126 | 2006 | 1 | 江海涛 | 凝聚态物理 | 陈鸿 | 含特异材料(Metamaterials)的光子晶体及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
127 | 2006 | 2 | 夏凡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马在田 | 波动方程真振幅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
128 | 2006 | 3 | 张东健高小英沈国柱 | 材料学 | 徐政 | 铁氧题/碳纤维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及涂层结构设计 |
129 | 2006 | 4 | 陈前虎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宋小冬 | 分工演进与制度变迁——一个城市化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分析 |
130 | 2006 | 5 | 韦亚平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赵民 | 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演化的经济解释——及“珠三角的经验验证” |
131 | 2006 | 6 | 王敏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刘滨谊 | 城市公共性景观价值体系研究与规划控制 |
132 | 2006 | 7 | 张鹏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常青 | 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发展与都市变迁研究 |
133 | 2006 | 8 | 史巍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莫天伟 | 安藤作品变化因子和恒常因子的研究 |
134 | 2006 | 9 | 左琰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常青 | 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经验及启迪 |
135 | 2006 | 10 | 王伟 | 结构工程 | 陈以一 | 圆钢管相贯节点非刚性性能及对结构整体行为的影响效应 |
136 | 2006 | 11 | 徐凌 | 结构工程 | 黄宏伟 | 软土盾构隧道纵向沉降研究 |
137 | 2006 | 12 | 王伟 | 岩土工程 | 杨敏 | 控制差异沉降的桩筏基础优化研究 |
138 | 2006 | 13 | 周颖 | 结构工程 | 吕西林 | 复杂高层结构的整体抗震试验与非线性分析 |
139 | 2006 | 14 | 彭斌 | 结构工程 | 顾祥林 | 基于混合离散单元模型的砌体结构倒塌反应分析 |
140 | 2006 | 15 | 干宏程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孙立军 | 城市快速路网交通诱导系统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
141 | 2006 | 16 | 崔叙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晏克非 |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 |
142 | 2006 | 17 | 苑宏英 | 环境工程 | 周琪 | 基于酸碱调节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及其机理研究 |
143 | 2006 | 18 | 吕凡 | 环境工程 | 何品晶 | 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液化过程酸碱度对产物组成及产物抑制的影响 |
144 | 2006 | 19 | 郭英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陈飞翔 | 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转移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 |
145 | 2005 | 1 | 徐建 | 海洋地质 | 汪品先 | 南海南部第四纪浮游有孔虫与古气候变化 |
146 | 2005 | 2 | 刘金库 | 材料学 | 吴庆生 | 锌铜族硫化物及碱土族含氧酸盐纳米/微米材料的活性膜模板法控制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147 | 2005 | 3 | 张存满 | 材料学 | 徐政 | 有序纳米孔氮氧化物材料及其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 |
148 | 2005 | 4 | 杜玉越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蒋昌俊 | 电子商务系统的Petri网建模理论与分析技术研究黄晓明图片 |
149 | 2005 | 5 | 邵陆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常青 | 住屋与仪式——中国传统居俗的建筑人类学分析 |
150 | 2005 | 6 | 王伟强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郑时龄 | 城市空间塑造——上海1990年代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 |
151 | 2005 | 7 | 傅岩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路秉杰 | 宋代砖塔研究 |
152 | 2005 | 8 | 陆邵明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王伯伟 | 空间情节论——迈向体验艺术的空间新秩序 |
153 | 2005 | 9 | 赵蔚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赵民 |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 |
154 | 2005 | 10 | 胡向磊 | 建筑技术科学 | 戴复东 |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住宅产业化探索——基于轻钢轻板住宅体系适用技术初步研究 |
155 | 2005 | 11 | 朱碧堂 | 岩土工程 | 杨敏 | 土体的极限抗力与侧向受荷桩性状 |
156 | 2005 | 12 | 吴建营 | 结构工程 | 李杰 | 基于损伤能释放率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在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
157 | 2005 | 13 | 王祥秋 | 结构工程 | 杨林德 | 提速与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 |
158 | 2005 | 14 | 于宁 | 结构工程 | 朱合华 | 盾构隧道预应力管片的模型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
159 | 2005 | 15 | 石树中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沈建文 楼梦麟 | 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研究 |
160 | 2005 | 16 | 王春生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陈艾荣 | 铆接钢桥剩余寿命与使用安全评估 |
161 | 2005 | 17 | 张志田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葛耀君 | 大跨度桥梁非线性抖振及其对风致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
162 | 2005 | 18 | 钱建固 | 岩土工程 | 黄茂松 | 土体失稳的变形分叉理论与分叉后的力学性状 |
163 | 2005 | 19 | 丛晓春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张旭 | 露天开放性尘源扬尘规律与抑尘措施的研究 |
164 | 2005 | 20 | 钱国平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郭忠印 | 重载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复杂受力特征及力学响应研究 |
165 | 2005 | 21 | 邓守权 | 环境工程 | 闻瑞梅 | EDI去除高纯水中弱离子化杂质和185nmUV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研究以及半导体工艺中排放废气的治理及检测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