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隶属黄山市,地处黄山北麓太平盆地,位于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
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8℃,无霜期达276d 。常年平均降雨量1500mm ,年总蒸发量1150mm ,相对湿度80%以上,年日照时数为1700h 。但近几年来,影响油菜生产的冬冻、春冻类极端气象条件频繁出现,栽培管理跟不上,导致油菜单产水平常年徘徊不前。为观察掌握油菜品种特性特征本地化表现,为黄山区经营单位选择适宜本区的经营品种和向农户推荐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提供依据,2009年秋种选用了浙平4号等11个油菜品种开展栽培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供试品种为:核优56(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浙双6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华皖油2号(湖北富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绵油14号(四川国豪种业有限公司)、绵油12号(四川国豪种业有限公司)、农华油101(贵州省油研所)、秦优10号(陕西荣华杂交油菜种子有限公司)、浙优
21(浙江省农科种业有限公司)、皖油29(安徽省六安市农科所)、浙平4号(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油18(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地块位于黄山区仙源镇龙山村王家畈,毗邻103省道,为黄山区仙源龙山麻中粮油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土壤属次潜麻沙泥田,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单季稻。1.2试验方法
试验设11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试验小区采取比列排列,未设重复,小区面积20m 2
锂聚合物电池,小区间设80cm 走道,四周设保护行。试验于2009年10月13日播种,每小
区直播360穴,全苗后每穴1株,播栽密度18万株/hm 2。播
三八妇女节贺卡大全前采用机开沟,施施大壮复合肥225kg/hm 2、尿素30kg/hm 2、硼砂7.5kg/hm 2。种子撒播后,清沟覆土。播后2d 内,采用草甘膦加禾耐斯除草剂控制杂草,12月16日喷禾耐斯30包/hm 2平抑杂草,用加乐比杀虫剂30包/hm 2防治菜青虫等虫口为害。2月8日施尿素75kg/hm 2,2月10日喷施禾耐斯30包/hm 2防治单子叶杂草猛发,用久效磷、加乐比各15包/hm 2防治蚜虫为害。惊蛰前施尿素105kg/hm 2。其他
田管措施同一般大田生产。2结果与分析2.1苗期性状
本试验条件下,各油菜品种播后7~10d 齐苗,种子粒较大、表面油滑的品种齐苗相对较慢,冬至前苗龄基本达到4.5~5.0片叶,浙平4号、核优56等品种表现相对较好。至2月4日(立春)绿叶一般为7~8片,2月18日(雨水)苗体起立,蕾薹初现。一般主茎总叶片数的多少对产量起关键作用,而冬前叶片数又决定着主茎总叶片数的多少。据相关研究资料:单株绿叶数在4~11片范围内,平均增加1片叶,单株有效分枝增加0.6~0.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31.7~44.3个,单株产量提高1.62~1.99g ,按15万株/hm 2计算,越冬时平均单株每增加1片绿叶,产量可提高225~300kg/hm 2。从浙平4号、核优56等品种成熟期产量结构也说明了促进冬前早发,多长叶片,对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2.2生育期
根据试验田间观察记录,可将开花至终花时间作为生育期判断依据:浙平4号、浙优21、绵油12号等3个品种生育期为25d ,在黄山区表现为早熟。秦优10号、农华油101、浙双6号等3个品种生育期分别为32、31、30d ,在黄山区表现为迟熟。2.3抗逆性
各品种未发现严重冻害现象,未发现有较重的菌核病害发生,只有核优56、浙平4号等品种有少量病株发生。2009年12月22日(冬至)后,自26日至2010年1月1日,连续7d 的日最低气温处于0℃,其中2009年12月28日最低气温更是低至-5.2℃;1月4—15日,12d 里只有10d 的日最低气温为1℃,其余日最低气温均处于0℃,其中12—15日连续4d 的日最低气温处于-3℃以下,1月14日的日最低气温低至-7.1℃。极端气象条件造成油菜叶片受冻枯萎,越冬苗情较差,单株绿叶片数基本在5叶左右,浙平4号为5~7片,对产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3月正值蕾薹期,黄山区又遭受晚春冻灾害,3月6—10日,持续5d 的日平均气温低于5℃,其中7—10日的日平均气温低于3℃,9—10日2d 日最低气温处于0℃以下,10日的日最低气温
达到-6.4℃,造成油菜叶片、腋芽冻伤,中上部一次分枝花序受冻,不能正常受精,阴花、阴角大幅度增加,对产量结构形成有较大负面影响[1]。从田间调查数据看,各品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等性状和产量结构与品种审定公告数值有
摘要通过在黄山区对浙平4号等11个油菜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核优56、农华油101、秦优10
号、浙优21、皖油29、浙平4号、浙油18等品种试验收获产量水平高于黄山区油菜常规产量水平,基本能适宜当地的气候和栽培条件。秦优10号生育期较长、株型高大、耐肥力强,适宜稀植高产栽培;浙平4号株型适中,耐肥力一般、熟相好,适宜中等水平下适当密植栽培。
关键词油菜;品种;栽培试验;安徽黄山;黄山区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5-0087-02
浙平4号等油菜品种在黄山市黄山区的栽培试验
项琪敏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种子管理站,安徽黄山245700)
作者简介项琪敏(1972-),男,安徽黄山人,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和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1-01-19
农艺学
临沂旅游景点大全介绍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5期87
. All Rights Reserved.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5期
飞机行李箱尺寸要求(上接第75页)
22.5万头/hm 2。三是Bt 乳剂防治法。在玉米新叶末期(即5%抽雄)用2~3kg/hm 2的Bt 乳剂制成的颗粒剂或对水450kg 喷雾。化学除草:一是播后苗前除草。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在播后苗前进行除草。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50%乙草胺2.5L/hm 2或90%禾耐斯1.5L/hm 2或72%异丙草胺(72%都尔乳油、50%乐丰宝)3L/hm 2或75%百农思120~150g/hm 2。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50%甲草嗪1kg/hm 2左右或75%宝收干悬乳剂20g/hm 2左右。对于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的地块可选用72%都尔2L//hm 2加50%甲草嗪500g/hm 2
或50%安威乳油;75%百农思150g/hm 2加50%乙草胺2L/hm 2。以上措施均在玉米播后3~5d 、杂草未出土时对水400~600kg/hm 2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二是苗后除草。在玉米三至五叶期、杂草二至四叶期,用4%玉农乐悬乳剂1.0~1.5L/hm 2对水450~750kg 进行茎叶喷雾,或用20%百草枯
水剂1.5~3.0L/hm 2,对水300~350kg ,作行间保护性定向喷雾。5适时收获鄂怎么读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玉米收获的早晚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收获不当一般可造成8%~10%的减产,即少收获1.2t/hm 2左右。人们习惯在玉米果穗苞叶发黄、上部籽粒变硬时收获。研究表明,这时的玉米正处在蜡熟期,还没有完全成熟,此时收获,不仅使玉米减产,还导致出粉
率低,品质差。因此,确保玉米优质高产必须保证在其完熟时收获。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是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基本变硬、微干缩凹陷、果材苞叶干枯发白、松散[3-4]。籽粒乳线在玉米开花授粉后28~30d 出现。当淀粉在籽粒顶部充实沉积,开始形成固体时,下部仍为乳浆状液体时,形成的固体和液体的交界面,截面好像一条线,即为乳线。乳线从出现到消失,玉米籽粒要历经形成期、半乳线期和乳线消失期3个时期,共计20d 左右。目前,收获玉米的时间都是在半乳线期,此时玉米籽粒质量只有完全成熟期质量的90%。半乳线期后,玉米籽粒继续灌浆,一般7~10d 后乳线才消失,这时玉米籽粒的千粒重达到最大值,此时收获玉米的产量最高,质量也最好。玉米进入完全成熟期的外观特征表现为: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苞叶成黄白而松散,籽粒变硬,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泽[5-6]。6参考文献
[1]许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10):146-148.
[2]马敬辉,王学平.免耕直播玉米晚收增产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12):8.
[3]王东海.浅谈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0(10):5-6.[4]杜昌学.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
农村科技,2010(14):12-13.[5]孙梦云.玉米免耕直播高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5(12):8.
[6]南纪琴,肖俊夫,刘战东.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1):106-110.
品种株高cm 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
个角粒数粒千粒重g 密度万株/hm 2
理论产量kg/hm 2实际产量kg/hm 2核优56140522119.0  3.51182652.932491浙双6号130515217.6  4.05181950.221813华皖油2号120513617.0  3.77181568.921363绵油14125516913.4  3.74181524.531401绵油12110620415.3  3.32181865.231714农华油101125621514.0  3.97182150.952020秦优10号140825216.8  3.62182758.612591浙优21115817717.0  4.09182215.232037皖油29110621517.0  4.16182736.862462浙平4号105725616.6  4.70183595.163198浙油18
120
6
263
14.0
4.40
18
2916.10
2681
表1油菜各品种成熟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结构
一定差异。2.4产量及其结构
各品种植株性状及产量结构见表1。由表1可知,核优
56、农华油101、秦优10号、浙优21、皖油29、浙平4号、浙油18等品种表现为收获产量水平高于黄山区油菜常规产量水平。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油菜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等表现,基本都能适宜黄山地区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其中,核优56、农华油101、秦优10号、浙优21、皖油29、浙平4号、浙油18等品种表现为收获产量水平高于黄山区油菜常规产量水平。
据研究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密度的关系呈反相关,即密度越大,单株结角数越少,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则变化较小。决定油菜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单位面积的总角数、粒数和粒重。从油菜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变化着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出发,要实现有利于增角、增粒、增重的途径,一是稀植,扩大空间和加大施肥量,
促使中下部的分枝的花芽形成有效角果。二是适当加大密度,抑制中下部分枝,促进上部分枝花芽的发育,从而提高经济产量。比较而言,秦优10号等迟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株型高大,耐肥力强,适宜稀植高产栽培;浙平4号等早熟品种株型适中,耐肥力一般,适宜中等肥力水平下适当密植栽培[2-6]。4参考文献
[1]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农业抗灾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4.
[2]刘小三,余喜初,章彪雄,等.红壤丘陵区不同油菜品种比较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16-117.
[3]柳应兰.互助县春油菜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07,110.
[4]彭鹏飞,李云昌,胡琼,等.甘蓝型油菜的抗裂角性鉴定及品种筛选[J].华北农学报,2009(6):223-226.
[5]叶勤.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油331引种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2):36.
[6]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等.高产抗病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双油9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8(10):44-47.
88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