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新文化运动
                  编写人:郑芳  审核人:游树霞  2015-11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结构】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兴起    指导思想
         活动基地
化       主要阵地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动        前期: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内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化平民化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知识梳理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 兴起的背景
        1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东北糖蒜的腌制方法②北洋军阀专制统治 袁世凯                (直接原因)
        2 经济方面:                                             
        3.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                进一步传入中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二)兴起的概况
1.标志: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2.代表人物:                                       
3.前期指导思想:                                                   
4.主要思想阵地:                                       
新青年》的影响:
①宣传      猛烈抨击        鼓吹        极大的解放      唤起             
②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                              .
5.主要活动基地:              口号:               
宋祖英老公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 提倡民主和科学(核心内容),反对专制.愚昧
1)民主指                                             
2)科学指                                             
结果:              渐得到普及,中古战锤        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旗帜:竖起了                        的大旗
          原因:孔子和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表现:陈独秀连续发表      
          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
              利用            深刻的揭露专政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代表作品                           
    3)实质:是对中国几千年的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⑴胡适发表                系统提出文学改革主张,                      
      ⑵陈独秀发表《              》不仅主张                                     
          还主张              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文化平民化(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继续)
      ⑴原因:民国初年,                              已有初步发展。
              平民教育思潮的形成
      ⑵表现: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内容、形式上风格多样,体现崭新时代特
    5、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是辛亥革命在                      的延续,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非诚勿扰 张丹丹2.政治和思想上                                                        (主要作用)
3.启发了人民的民主觉悟,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4.推动了现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6.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
众的斗争相结合。
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偏向。如把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
【拓展补充】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新文化运动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21课过关试题
1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2、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4、胡适在1929427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造成胡适这种思想认识的社会
原因可能有①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②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③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可见,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思想解放        B.学习西方      C.文化转型      D.提倡科学
6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这段话反映的应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大兴民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
C.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   
D.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7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小;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沦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8、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9、从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
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10、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蒋梦麟曾说:近来青年心理的态度,可以叫做心的革命。与外在的革命不同,心的革命是到了人自己身上来了。心的革命相符的是
A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C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D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彻底扫除资产阶级思想
11、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 韩惠珍主演的电视剧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