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文章在17年假期里已写好,主要结合浙江省第一届高考改革结果提出选考科目建议,只是没有时间打成文字稿,后来也听说选考政策有可能会变,所以该文迟迟才出来。谨供20届及以后几届参考,个人认为20届可能会有一些变化,相应的选科策略也要有变化。另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观点不一定正确。另外,技术这门课是浙江省特有,其他省份参考这个建议时可以直接忽视。
新高考选考科目的建议
一、选科的重要性。
1.对赋分的重要性。
对于门门成绩优秀的学霸和门门成绩垫底的学弱生来说,其实是不用担心选科对赋分的影响。前者选任何一门功课几乎都能赋分97.100分,后者选任何一门只能赋40、43甚至是0分。但对于广大90%以上的考生来说,选择好选考科目直接影响到赋分的高低,进而直接影响到高考总成绩。这里举几个真实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女儿同学甲,高一时文科有优势,但一心想读中医,于是选了物化生,结果,物化特别是物理年级段考试多次垫底,有一次学
校赋分为0分。高二开学后,把物理改为技术。在高三第一次选考中技术考了94分。如果仍选物理,至少要少赋30分。另有一同学乙,开始时选两文加一门物理,高二结束时,把物理改为政治,最后选考三门赋分294分。当然也有反面的例子,如17届不少重点中学一段上线率甚至不如老高考一本上线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择物理考生较多,影响了赋分。一些学生为了“文理通吃”,选了自己不擅长的科目而导致赋分大大降低。
2.对选择专业和高校的影响。
如果选择了物化,考名校的理科机会就大。如果选择了历史政治,考名校的文科类机会就比较大。至于象中科大、国科大和其他名校的理工科专业,更是物理必选。另外,纯文科生,一些名校的经济和金融专业也受限制很多,普通高校经济和金融限制不多。至于医科,有了化学基本上能通吃所有高校了,有学校限物化,也有学校限物化生或化生的。
不过,老高考文理兼招的专业,大多数高校不限或文理可以兼报,如法学、经济、文史哲、社会、语言类、新闻类。师范类明显地分为理科、文科两大类。体育美术一般不限科目。
综合考虑,如一学生选考地生技,考名校的机会特别是三位一体、自主招生机会就较少。对于普通高校特别是二三本和大专,选择任意三门,限考专业影响并不大,当然纯文科想报理工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想读理工科的,最好还是把物理选了,17届许多浙江省内大学就出现了一进大学就补物理的情况(当然其他课也补的)。
郑秀晶晕倒
二、“七选三”或“六选三”如何选科
1.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
选考科目要选自己的优势科目,这是选科的第一条原则。因为高考是看总分的,选自己优势科目赋分有优势。何谓优势科目,最简单的一条判断依据就是你在学校乃至全县区市的排名,如能在学校里排名前30-40%的。当然普通中学的物理化学如果排名30-405,那就无优势可言。有些人看到某一门功课比如地理物理化学分数很低,就放弃了,那是不可取的。我的建议是不看分数看排名。
2.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
同一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一类重点中学理科
优势更明显。二类重点中学文科不差,普通中学也都有自己的优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如何确定学校优势科目呢?首先看成绩,包括平均分,高分段人数和比例,与同类学校对比情况。其次看师资力量。这些都可以向上几届学生和老师打听。
四川太难了当个人的优势科目遇上学校的特别劣势科目时,这门课也要慎选。
3.各科平衡如何选科。
(1)如果是学霸特别是重点中学学生,每门课都是拔尖的,那建议选择物化生地。如果普通中学学霸,物理还是慎选,化生地可以选。
(2)如果是普通学生,每门课都是中游。建议以政史地生技为主,理化慎选。
(3)如果门门都不好,每门课都是倒数,反正也考不上大学,那就随便选包括物化生。
4.中途要不要换科目?
(1)如果选考科目成绩尚可,其他想换的科目成绩也不是很突出,那就不用换了。
(2)选考科目成绩年级段垫底,处于倒数十名之内,特别是物化在重点中学、优质高中的,及时换成技术或其他学科。
5.选考七门科目各自特点。
各科特点其实很难说,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1)学科的难度从难到易,这点不同学生感受最有争议,有人认为历史难,有人认为物理难,不同人观点不一样的:物化地生地技政史
什么是SM(2)学科的内容从多到少:物化政史生地技
(3)背诵知识点从多到少:史政生地化技物
(4)所花的时间从多到少:物化史政生地技
(5)课外补课费用从多到少:物化生地技政史
(6)学科的稳定性从稳定到不稳定:物化生史地技政
(7)从赋分的优势来看:技政史地生化理。
(8)录取分数看:纯文科录取分数相对较高,理工类录取分数低一点。
6.从自主招生、三一看选科
(1)从自主招生的角度看,要么选择理化生,要么选择政史地更有优势。因为目前绝大多数省份都是老高考,按文理招生。当然在自主招生中,不同高校考的科目不一样。相对来说,理化一起选,政史一起选的机会更大些,生物和地理考到的可能性更少一些。
深津绘里
(2)从不包括浙大的省内三一来看。
只要符合选科条件的就可以报名,省内高校三一的初审主要看学考。当然,在淘汰考试过程中,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做法。在笔试过程中,很多高校的考试内容可以涉及到政史地理化生及时政、法律等课外知识。不过不要以为文科生在时政法律方面有优势,真正有优势的还是理化生考生。
(3)从七所名校来看。
如要考中科大、国科大,物理必选。如考北清,偏理科包括医科必须选理化,偏文生选政史。如中意复交,理工科、医科、经济管理就要选物理化学,文科专业招生人数极少,选科政史即可。至于浙大,除个别专业要笔试外,大都专业只要面试即可。理工科、医学、农学选理化,生物只能报考五年医、海洋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大多不限科目。
总体建议:要考这些名校,偏理一定要选理化,偏文选政史,还有一门一般任选,当然尽量选自己和学校的优势科目了。
阔太王艳复出内幕7.从专业的角度分析。
一般来说,越是名校限科越严格,特别是理工科,往往限一门。但也有例外,比如北大理科实验班,不限科目。
(1)理工科:名校单限物理居多,普通高校限理化技较多,一些原三本和专科学校不限或文理兼招。
(2)医科:化学必限,或理化或化生或理化生。也有例外,四川大学医科不限专业。
信息的作用
(3)法学、社会科学:不限。
(4)经济金融:大都不限特别是财经类学校。复交等名校和若干学校对数学有要求的限理化。
(5)语言特别是外语不限多,有些汉语言类专业限政史地。
(6)人文科学(文史哲)限政史地或不限,特别是物理的可以报人文科学的机会更多。
(7)师范类,一般高校理科限理化生,文科限政史地较多,外地师范二本三本有相当一部分不限科目。
(8)艺术、体育一般不限科目。
8.走班制、套餐制、创新班对选科的影响。
在七选三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不能任意选择科目。有些学校规定某几门必选,有些学校规定创新班理化必选,有学校实行套餐制。这里涉及到的问题很多,许多因素很难考虑。
(1)套餐制:很多高中根据自己学校师资情况、方便管理和其他方面因素实行套餐制,几
种选科组合让学生进行挑选,有利于发挥学校学科总体优势,方便于学校管理,总体上对提高赋分可能有帮助,不利之处是部分学生利益受损,不能随意选择自己优势科目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做的是适应学校,从中挑选自己优势组合。
(2)创新班:有学校规定,进入创新班必须选某几门功课,否则只能去普通班。由于创新班师资强,学习氛围好,可能某一门赋分吃亏点,但语数英的成绩有了保障,所以总体成绩反而不受影响。当然,如果创新班规定的科目是自己劣弱科目,加上本身成绩在创新班中垫底。那么去普通班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3)走班制:对一些不自觉学生影响有较大影响,需要学校加强管理。当然选科可以自己选择了。
9.选考对高考成绩的影响。
在新高考后,由于实行赋分制,加上两次考试,所以学霸和准学霸之间在选考上拉不开距离。据推测,全省选考300分大约500人,297分大约1000人,294分可在2000人附近,291分有3000人左右。这样291分以上估计可在7000人以上。
对成绩排名全省前5000的考生来说,起决定因素的是语数英三门特别是数学,其次是英语。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想读名校的理工科专业,物理化学尽量选了。从17届成绩来看,全省排名前一百名的选择物理化学的占了绝对优势。前五千名中物理化学比例也是相当高了。对排名5000以后的考生特别是中间段来说,选考还是拉分的。
据估算,17届考生选考全省三门平均分可在225-230之间,一段线大约为255分。18届估计会略有降低。
特别提醒,“文理通吃”想法没有必要。
三、学考、选考时间的选择
1.不宜抢跑。学考就放在高二,选考也尽量放在高三。
2.对普通学生来说,高三选考的两次机会都很好。
3.高三第一学期英语考试要重视。选考争取最有两门过关。
4.高三第二学期可以有选择的去考1到2门。
5.在选考的同时不要完全放弃语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