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0期⽂化产业评论贴对联有什么讲究吗
新中国成⽴70年来,⼏代中国电影⼈肩负责任、担当使命,共⽣产故事⽚12000余部,这些影⽚以不断开拓的题材内容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类型,展现历史变迁、反映时代脉搏,为时代进程留下了⼀串串美丽的注脚。⼀起来回顾新中国70年多样化影⽚创作,或许可以到属于你的年代⽚哦!
作者|郑中砥
来源|中国电影报
国是什么结构的字正⽂共计14670字 | 预计阅读时间30分钟
就在今天(8⽉31⽇)下午三时许,《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正式超越《流浪地球》的46.54亿,跃居今年年度票房冠军和产业化以来票房亚军。⾄此,位居票房前三甲的影⽚分别是动作、动画和科幻类型,体现了不同题材类型风格的多样化繁荣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艺⼯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创新精神贯穿⽂艺创作全过程,增强⽂艺原创能⼒。要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新中国成⽴70年来,⼏代中国电影⼈肩负责任、担当使命,共⽣产故事⽚12000余部,这些影⽚以不断开拓的题材内容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类型,展现历史变迁、反映时代脉搏,为时代进程留下了⼀串串美丽的注脚。中国电影的题材类型也在70年中不断发展、丰富、融合,在积累经验与交流互鉴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东⽅⽂化景观。
新中国成⽴初期,中国电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七年”电影在展现⼯农兵形象、描写⼯农兵⽣活⽅⾯取得了开创新的进展,⼤批优秀影⽚充分展现了“新中国⼈民艺术的光彩”。改⾰开放初期,在思想解放的思潮下,中国电影⼈⼤胆进⾏银幕探索,具有个⼈独特风格的艺术⽚⼤量涌现,在国际上崭露头⾓。产业化以来,类型不断丰富,中国式⼤⽚和魔幻题材影⽚⼤量出现,为中国电影⼯业化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和⼈才储备。
党的⼗⼋⼤以来,聚焦中国社会现实、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电影探索出⼀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商业化道路,从影像语⾔和拍摄⼿法上进⾏了全⽅位的升级,⾛出⼀条新主流⼤⽚之路,科幻电影和动画电影也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电影正向着类型不断健全、产业全⾯发展、技术不断与国际接轨的⽅向稳步前进。
“⼗七年”电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充分展现“新中国⼈民艺术的光彩”
新中国成⽴初期,中国电影整体呈现出新风貌和新⽓象,发⽣了从叙述⼿法到影像风格的全⽅位改变。1956年,⽑泽东提出“双百”⽅针,电影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
独特的类型与题材是“⼗七年”电影的重要特征。电影中出现了⼤量的“⼯农兵”形象。⼯⼈、农民和战⼠开始在银幕上得到⽣动、真实的体现。⼯业、农业、战争等相关题材影⽚占据银幕主流,反特惊险⽚与军事题材惊险⽚等也在这⼀时期实现新发展。
新中国的第⼀部故事⽚《桥》就是以铁路⼯⼈为主⾓,讲述铁路⼯⼈克服困难修桥的故事,⾸次展现了产业⼯⼈形象。在“社会主义⼯业化”的影响下,反映⼯业⽣产和⼯⼈⽣活的电影⼤量出现:《红旗歌》《⾼歌猛进》《伟⼤的起点》等反映产业⼯⼈⽣活变迁,《荣誉属于谁》反映车站调度⽣产,还有反映第⼀批⼥⽕车司机长经历的《⼥司机》等影⽚。农村题材的影⽚以1950年⾸部反映当代农村⽣活的《农家乐》为起点,《李双双》《花好⽉圆》《我们村⾥的年轻⼈》等影⽚便是其中的代表。
⾰命历史题材影⽚也在这⼀时期取得了繁荣发展,其中《中华⼥⼉》1950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由⽃争奖”,这是新中国电影的⾸个国际奖项。
此外,还有⼀批如《⽩⽑⼥》《⽩⾐战⼠》《刘胡兰》《赵⼀曼》《光荣⼈家》《新⼉⼥英雄传》《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曲》《南征北战》《董存瑞》《平原游击队》《停战以后》《暴风骤⾬》《⽩求恩⼤夫》《上⽢岭》《铁道游击队》《五更寒》《冲破黎明前的⿊暗》《党的⼥⼉》《青春之歌》《回民⽀队》《战⽕中的青春》《红旗谱》《洪湖⾚卫队》《红⾊娘⼦军》《⼩兵张嘎》《独⽴⼤队》《英雄⼉⼥》《⾰命家庭》《烈⽕中永⽣》《红⽇》《甲午风云》《兵临城下》等优秀影⽚涌现。
2018房贷利率最新消息村干部先进事迹这些影⽚在艺术上寻求突破,对⼈物进⾏了真实鲜活的刻画,更有多部影⽚和多个⼈物⾓⾊⾄今仍然脍炙⼈⼝。
惊险⽚作为这⼀时期⾮常重要的影⽚样式,在银幕上与⼯农兵题材影⽚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备受观众喜爱。这⼀时期的惊险⽚主要包括反特惊险⽚和军事惊险⽚。1949年东北电影制⽚⼚摄制《⽆形的战线》开反特惊险⽚的先河,《铁道游击队》《边寨烽⽕》《芦笙恋歌》《⽺城暗哨》等是这⼀类型的典型代表。李少⽩等多位中国电影史学家将《智取华⼭》看作军事惊险⽚的开端,主要包括《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永不消逝的电波》《神秘的伴侣》《⼭间铃响马帮来》《猛河的黎明》《冰⼭上的来客》《野⽕春风⽃古城》《英雄虎胆》《古刹钟声》《国庆⼗点钟》《寂静的⼭林》等影⽚。
这⼀时期的现实题材影⽚取材⼴泛,主要⼈物涉及不同⾏业、不同性别,汤晓丹导演的《不夜城》第⼀次以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主⼈公,拓宽了现实题材电影的表现范围。在艺术探索上,郑君⾥导演的《
枯⽊逢春》以⽔墨画⾊调和横移镜头打造⼭⽔长卷之感,⼤胆突破传统⽅式,创新意识强烈。《腐蚀》《我这⼀辈⼦》《上海姑娘》《我们夫妇之间》《霓虹灯下的哨兵》《舞台妹》《护⼠⽇记》《今天我休息》《⽼兵新传》《农奴》等都是此类影⽚的优秀代表,这些现实题材电影内容取材于⼴泛的现实⽣活,涵盖了知识分⼦、警察、护⼠、戏剧演员等多重职业,对⼥性⾓⾊的刻画与表现充满⽣活⽓息与真实的⼒量。
喜爱夜蒲2演员少数民族影⽚在这⼀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统计,这⼀时期的少数民族电影涉及近20个民族50余部之多。它们或与战争、反特、歌舞等元素结合,或表现民族发展或歌颂爱情与⽣活,在电影语⾔和情感表现⽅⾯进⾏了有益探索。
1950年《内蒙春光》是我国第⼀部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反映了地⽅政权更迭过程中与敌特⼒量的较量。1960年新中国第⼀部彩⾊歌舞⽚《刘三》问世,影⽚围绕壮族姑娘刘三展开,以歌舞赞颂真善美。《哈森与加⽶拉》描写哈萨克族青年男⼥坚贞的爱情,《五朵⾦花》载歌载舞,呈现苍⼭洱海的秀美风景,在⼤理民歌中展现⽩族⼈民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草原上的⼈们》《⾦银滩》《阿诗玛》《边寨烽⽕》《芦笙恋歌》等影⽚也留下了诸多少数民族的银幕想象。
电影戏曲⽚成为标志时代特征的⽚种。从1953年第⼀部戏曲⽚《⼩姑贤》到1966年《游乡》等4部戏曲⽚,这⼀时期共计出品约120余部,覆盖⼤⼩剧种50余个。1954年《梁⼭伯与祝英台》成为新中国
成⽴后的⾸部彩⾊戏曲⽚,《天仙配》《游园惊梦》《红楼梦》《杨门⼥将》《野猪林》《刘巧⼉》《罗汉钱》《洪湖⾚卫队》等也是这⼀时期戏曲⽚的主要代表。
这⼀时期的⼉童⽚、动画⽚、⽊偶⽚受到重视,数量有所增加。新中国成⽴后,由于政府⽂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提倡,出现了像《祖国的花朵》《鸡⽑信》《风筝》(中法合拍)《⼩铃铛》《⼩蝌蚪妈妈》《⼤闹天宫》等优秀影⽚。
其中,195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出品的《⼩⼩英雄》开创新中国⽊偶⽚的先河,1958年第⼀部剪纸动画⽚《猪⼋戒吃西⽠》诞⽣,随后《渔童》《济公⽃蟋蟀》《⼈参娃娃》《⾦⾊的海螺》等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特⾊的剪纸动画⽚相继⾯世。1961年万籁鸣和唐澄执导的彩⾊动画长⽚《⼤闹天宫》⾯世,⼆⼗年间斩获多个国际⼤奖,声名远播,不仅对中国动画影响深远,也对许多⽇本动漫家起到了启蒙作⽤。
喜剧⽚在这⼀时期完成了从讽刺喜剧到歌颂喜剧、轻喜剧的转型。《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节的⼈》《如此多情》《球场风波》《寻爱记》等成为讽刺喜剧的代表,这类喜剧以“笑”的形式对官场溜须拍马、个⼈道德品质不佳等多种⾏为进⾏了讽刺。《李双双》《今天我休息》《⼤李⼩李和⽼李》《魔术师的奇遇》《满意不满意》《锦上添花》《抓壮
为进⾏了讽刺。《李双双》《今天我休息》《⼤李⼩李和⽼李》《魔术师的奇遇》《满意不满意》《锦上添花》《抓壮丁》等是歌颂喜剧、轻喜剧的代表,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名著改编影⽚在这⼀时期获得较⾼艺术成就,包括:《我这⼀辈⼦》《祝福》《家》《林家铺⼦》《青春之歌》《早春⼆⽉》等。这些影⽚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极⼤发挥了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保持了政治思想价值与⽂化价值的统⼀。
纪录⽚在这⼀时期得到极⼤发展。既有《中国⼈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烟花⼉⼥翻⾝记》《
六亿⼈民的意志》等记载历史进程的⼤型纪录⽚,也有短⼩精悍的《新闻简报》等。
⼈物传记⽚涌现出《聂⽿》《李时珍》《林则徐》等优秀代表作。此外,在体育题材、灾难类型上,谢晋拍摄的《⼥篮5号》为运动题材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挥⾃导⾃演的《雾海夜航》带有灾难⽚元素,这些都为中国电影此后的类型发展与融合打下了基础。
创作个性舒展、艺术影⽚繁荣
改⾰开放新时期中国电影⾛向世界舞台
1979年电影创作开始全⾯恢复,迎来了第⼀次创新浪潮。这⼀时期的电影开始向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实验性电影以及多元类型交叉电影的⽅向发展,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开始凸显。第四代导演反思⽂⾰,探求个⼈命运在⼤时代中的跌宕。第五代导演在视听语⾔上进⾏⼤胆突破,⼀些反叛传统的作品涌现,令⼈⽿⽬⼀新。
改⾰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腾飞,更造就了电影在艺术上的探索与繁荣。电影思想解放运动和创新运动蓬勃发展,不同代际的导演体各展所长、百花争艳。艺术个性渗⼊不同题材类型的影⽚创作之中,出现了⼀批极具艺术探索价值的经典作品。
改⾰开放初期,⼀批反思⽂⾰、表现与“四⼈帮”⽃争的影⽚成为这个时期特有的影⽚样式,其中以《苦恼⼈的笑》《泪痕》《⽣活的颤⾳》《⼩街》《天云⼭传奇》《巴⼭夜⾬》等影⽚为代表,对⽂⾰中“四⼈帮”的罪⾏进⾏了反思与批判。
随着改⾰开放的深化,电影创作者们更多将镜头对准真实的⽣活变化,在延续中国电影“影戏”传统的基础上,对视听语⾔、叙事⼿法等⼤胆了创造性的⾰新,创作出了⼀批具有独特艺术⽓质的现实题材艺术⽚。郑洞天执导的《邻居》,吴天明执导的《⼈⽣》《⽼井》,颜学恕执导的《野⼭》,黄健中的
《良家妇⼥》等影⽚都是当时反映现实的⼒作,触及了住房问题、知情返城后如何融⼊社会、封建婚俗问题等。
《瞧这⼀家⼦》《⼣照街》《红⾐少⼥》《⼥⼤学⽣宿舍》《沙鸥》《⼈·⿁·情》《⼭林中的头⼀个⼥⼈》等⼀批由⼥性导演创作的影⽚也取得了令⼈瞩⽬的成绩。《喜盈门》《⼈到中年》《⾼⼭下的花环》《⼈⽣》《少年犯》《芙蓉镇》《⽼井》《湘⼥潇潇》《本命年》《乡⾳》《见习律师》《我们的⽥野》《孩⼦王》《最后⼀个冬⽇》等影⽚也是现实题材的优秀代表。这些影⽚关注各⾏各业平凡⼈的喜怒哀乐,于细微处见真章。在技法上更加着重纪录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在视听语⾔探索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这⼀时期,中国电影⼈的创作个性更加舒展,在原有题材类型上进⾏了艺术创新,同时也开拓出新的类型样式。少数民族题材影⽚出现《猎场札撒》《盗马贼》等优秀代表;科幻⽚结合现实题材、惊悚等元素在这⼀时期出现了可喜的发展,《珊瑚岛上的死光》《错位》《合成⼈》《凶宅美⼈头》《⼤⽓层消失》《隐⾝博⼠》《毒吻》等是此类影⽚的代表,《错位》以冷峻的影像风格与利落的镜头语⾔,建构了⼀个超前于⼋⼗年代审美的科幻空间,成为⼀部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亮眼之作。
妈妈生日祝福语简短这⼀时期的科幻类型也与⼉童题材进⾏了结合,1988年第⼀部⼉童科幻电影《霹雳贝贝》诞⽣,紧接着出现了《魔表》《荧屏奇遇》等⼀批⼉童科幻影⽚。
⽂学作品改编电影在这⼀时期表现尤为突出,造就了许多经典影⽚。在这些影⽚的改编中,导演的个性与创造⼒得到了更⼤发挥,许多在国内外斩获⼤奖的影⽚都属此类,这类影⽚代表着这⼀时期的电影艺术⾼度。《城南旧事》《青春祭》《阿Q正传》《红⾼粱》《霸王别姬》《⿊炮事件》《顽主》《轮回》《⼤喘⽓》《⼀半是⽕焰、⼀半是海⽔》《⿎书艺⼈》《许茂和他的⼥⼉们》《伤逝》《边城》《⼈⽣》《棋王》《本命年》等影⽚是⽂学作品改编电影的代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