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一、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历史(必修3)》(人教版)的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第二课。从近代文明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与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2、与初中内容相比,本部分显然在初中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初中教材把它放到《五四运动》一课中进行讲解,只是提到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标志。所以,从这节课的内容编排看,还需要重点讲解其内容和评价。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我所面对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三年和高一的学习磨练,已经具备一定分量的知识基础,但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史实了解不完整,容易受固有观念的影响。
(2) 认知水平:高中生的世界观还不坚定和成熟,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但其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更易产生情感共鸣,抽象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
(3) 学习兴趣:新文化运动对于高中生而言早已不是陌生词汇,但一直缺乏系统的学习,在本课通过大量展示历史文献,分析其内在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学生们的深刻理解,从而加强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材料,能够从三个方面说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同时能够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能够简单叙述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本情况,如兴起的标志、思想阵地、代表人物、活动阵地及指导思想等;
3、能列举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材料理解其核心内容,对“打倒孔家店” 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学习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勇敢探索真理的精神;
黄光裕得罪了谁4、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既有进步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到先进的知识、革命思想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能力。
地球上有奥特曼吗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
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全面评价
7、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从北大校园为何只有先哲像而不立孔子像展开背后的历史渊源。所以一开始看似与本课毫无关联的两幅西方先哲图片就让学生经历了从莫名其妙到拨开迷雾见云开的感受。
让学生朗读本课课标,明确学习目标。
新文化运动,特别关注一个字“新”:
1、为什么“新”2、“新”在哪里3、“新”带来了什么?我们把新文化运动分成三个方面来学习。
1、“探”办刊缘起——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寻”杂志主题——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逆转检事 攻略
3、“听”历史回音——探究新文化运动是影响
一、背景英格兰VS塞内加尔预测(提问导入背景):大家课前已预习过课本,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师:任建树先生在《陈独秀传》中提出这么一段话:  让我们寻着陈独秀的经历,来看一下近代史的状况,呈现材料,得出:陈独秀少年得志,17岁康梁追随者,23岁成为革命派,36岁已接近不惑,陈独秀进行了他人生中一次华丽的转变,也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个里程碑: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我们学了历史的要寻根探源,提出问题:1915年的上海发生了什么,刚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谁知道?百度知道(引出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的背景,也提示学生上网查阅史学资料)
师:以上信息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状况如何?总结得出: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方面:民主PK专制思想方面:启蒙PK复古。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中国面临新旧交替的情况下,它需要一场怎样的变革?
分析出:在思想变革之前,中国的变革仅局限于器物——制度局面的变化,而思想方面始终没有大规模的思想解放,包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课本上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但从帝制不断的复辟,还是反映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用陈独秀的话说:封建专制虽然被拦腰砍断了,但传统文化的树根还没有被连根拔起,还有可能再生长,再成长为一棵树,所以必须通过一场思想解放,才有可能连根拔起。我们来看看陈独秀是怎么拔树根的,文人的方式——办杂志。
幻灯片出示:“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陈独秀 1915年。(展示新青年办刊经过)幻灯片展示: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出版,拉开了新文化的序幕。1916年9月,因与上海基督教青年杂志《上海青年》有同名之嫌,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1月因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总部迁往北京,但印刷地点仍在上海。提出:陈独秀之所以到北大跟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有关,说到蔡元培就不得不提北大,蔡元培是个了不起的教育家,在他到北大之前北大什么样子?通过北大师生之间的问候语,让学生体会蔡元培到北大之前,封建官僚彩浓厚。蔡元培到北大之后,锐意改革,出示油画《宽容》
师:这里有一幅油画作品,请大家来指认一下。这里既有一些学有专长而思想保守的学者,如辜鸿铭,梁漱溟,也有许多新思想的学者,比如陈独秀、胡适等人,这一看似格格不入的人能走到一起,跟蔡元培的什么办学理念有关系?文员工作
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师:就跟这幅画的原名《宽容》一样,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能成其为北大,没有北大蔡元培就不成其为蔡元培,从某种意义上,没有蔡元培的知遇之恩,就没有陈独秀到北京,没有陈独秀到北京,就没有新文化运动后来的发展。
我们走进新文化运动,看看究竟是一本怎样的杂志?
二、内容
伤心qq名字设计思路直接谈新文化运动,而是从一本具体的刊物《新青年》来展开。从《新青年》的创刊来看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从1915年的中国社会来看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状态。从《新青年》的封面、目录、文章来析出《新青年》乃至新文化运动所传播的是什么样的思想。
通过一道高考题《新青年》杂志创刊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 “青年”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它。选择用法语来书写封面,最有可能是( )
A.因为法国才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