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消费品行业里,当商品的成本已压至最低时,利润的最大化则要从物流成本去体现。而且就本文探讨的啤酒行业,啤酒易腐,产品保质期短,储存条件要求高,也不易多次搬运。
由于这些产品特性的限制,必须采取较短的分销途径,把啤酒尽快送到消费者手中。
而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原物料的采购以及到产品的配送等,都涵盖在整个供应链当中,也就是包括了采购供应链、生产供应链和营销供应链等。
但本篇案例,只是选择了从营销供应链管理方面去展开。
请看本期管理案例——《像送鲜花一样送啤酒——青岛啤酒供应链管理(SCM)案例》。
6月的青岛,天气异常闷热。此时,青岛啤酒销售分公司的吕大海手忙脚乱地接着电话,hebe
应付着销售终端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坏消息。
“车坏了?要过几天才能回来?”“货拉错地点了?要隔一天才能送到?”“没有空闲的车辆来运货了?”……当时身为物流经理的吕大海每天都把精力花在处理运输的麻烦事上,对于终端的销售支持简直就是有心无力。
都说到了炎炎夏季,正是啤酒巨头较劲的开始。而那时的青啤,却因为自己内部混乱的物流网络先输一着。
“有时候仓库里明明没有货物了,还要签条子发货。而到了旺季,管理人员更是不知道仓库里还有没有货……”
——混乱的运输,高库存量的“保鲜”之痛
“当时我们在运输的环节上,简直可以用‘失控’来形容。由于缺乏有效管理,送货需要走多长时间我们弄不清楚,司机超期回来我们也管不了。最要命的是,本应送到甲地的货物被送到了乙地,这一耽误又是好几天……”
随着啤酒市场的逐渐扩大,在青啤想发力的时候,混乱的物流网络成了瓶颈。
吕大海举了例子说,由于运输的灰收入比较多,司机出去好几天拉别的客户青啤也不知道。经常是司机一句“车坏了”,然后过了几天,运货的车辆才迟迟归来。在旺季时间前方需要大量供货的时候,不能及时调配车辆可谓是青啤心头之痛。
而运输的混乱,使啤酒的新鲜度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可以说,新鲜是啤酒品牌的竞争利器,注重口感的消费者如果碰上了过期酒,品牌忠诚度绝对会大打折扣。而在青啤原产地青岛,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监控,外地卖不掉的啤酒竟流回了青岛,结果不新鲜的酒充斥市场,使青啤的美誉度急剧下跌,销量自然上不去。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杨谦说,整个物流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与快速消费品销售的顺利进行密切相关。青啤在运输上的混乱,肯定会带来蹿货、损耗过多等一系列问题。
而事实验证了杨谦的说法,青啤不仅内耗严重,对市场终端的管控也力不从心。这样的结果是对销售计划的预估极其不准确,使安全库存数据的可信度几乎为零。
“当时对仓储的管理都是人为管理,没有信息化。有时候仓库里明明没有货物了,还要签条子发货。而到了旺季,管理人员更是不知道仓库里还有没有货……”一位曾经参与过仓储
管理的员工说。
那位员工这样描述当时的仓库:陈旧、设备设施非常落后。不仅总部有仓库,各个分公司也有仓库。高居不下的库存成本占压了相当大的流动资金。有时局部仓库爆满,局部仓库空闲的问题,同时没有办法完全实现先进先出,这样使一部分啤酒储存期过长,新鲜度下降甚至变质的情况自然会出现。
就这样,青啤人坐不住了。如果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青啤制订的“新鲜度战略”根本实施不下去。而此时,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被引入到青啤,这个百年企业的变革也随之开始。
“我们辞退了青啤的两个物流操作方面的经理,招商物流那边也换过人。”
——供应链管理不是简单地调整物流配 送网络
青啤销售分公司总经理陆文金回忆说,自己接触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在1997年。当时由于同日本的朝日啤酒有合作关系,青啤便组织大家去参观学习。
陆文金在参观以后可谓感触颇深,他感慨地说,朝日啤酒的“鲜度管理”,不仅实现了生产8天内送到顾客手里的目标,库存还控制在1.5天到1.6天,“供应链管理让他们的啤酒保持了最新鲜的口感,当时的我们,只能望其项背啊!”
而陆文金的供应链管理情结延伸到2001年,才从构想落到了实处——青啤提出要实施自己的供应链管理了。
2001年,青啤面向全国进行销售物流规划方案的招标,最终,招商局下属的物流集团胜出,与青啤同征战场。问候的短信
形容这次的结盟,吕大海用了“结婚”这个词,形容双方都是诚心诚意地“过日子”。因为他们知道,“供应链管理”在当时还被视为一件新鲜事,迎接他们的必然是荆棘重重的障碍,要实施成功,他们必须密切合作。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也不支持,为此我们还辞退了青啤的两个物流操作方面的经理,招商物流那边也换过人。”吕大海回顾起当时的情景,不禁有些感慨。
在三年跌跌撞撞的摸索中,青啤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给予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是dnf偷学技能
简单地调整物流配送网络那么简单,在没实施之前,大家都认为只要拥有以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为核心的ERP系统就足够解决问题。
不少制造业的企业都认为,ERP等软件能解决以下的问题:制造什么样的产品?生产这些产品需要什么?需要什么原料,什么时候需要?还需要什么资源和具备什么生产能力,何时需要它们?
而这些问题解决完了,制造商们似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并不是一个软件、一个操作系统就能涵盖的。而我们这三年在苦心操作的,也不过是整条供应链里的营销供应链一环而已。”吕大海解释说。
可以说,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供应链管理是从原始供应商到终端用户之间的流程进行集成,从而为客户和其他所有流程参与者增值。
在整个供应链中,良好的供应链系统必须能快速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货?
。哪些订单可能被延误?
。为什么造成这种延误?
。安全库存要补充至多少?
。进度安排下一步还存在什么问题?
。现在能够执行的最佳的进度计划是什么?
上面的问题几乎个个都切中了青啤的要害。可以说在以前,一想起何时能发货,仓库里还有多少的货品,管理人员不由得“头皮发麻”,因为他们对这些都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现在,情况在逐渐好转。
“每个环节我们都希望能改进,如果能从采购—生产—营销,都能全部改革,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这当然是最佳的。但在研究后发现,营销供应链是当时我们最短的一块‘短板’,所以,由运输和库存为主的变革迫在眉睫了。”而操刀这次变革的陆文金和吕大海,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也在摸索中逐渐清晰。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可以说我们以前80%的精力都在处理物流的问题上,但现在,我们可以把精力完全放到营销上了。”
——“物”与“流”的相辅相成产生了明显效果
从变革一开始,青啤就狠心在服务商和经销商上“动刀子”。
“在严格的评估后,只在山东一个省,我们几乎把运输方面的服务商全部换掉,区域的经销商则换掉了一半。这些改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吕大海解释说,虽然青啤自己拥有进口大型运输车辆46台,但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用的,必须拥有大批的运输服务商来解决运力问题。而以前这些服务商都由青啤自己管理,精力有限。现在评估筛选以后,青啤挑选了最优质的服务商,然后交给招商物流来运作。
由于有严格的监控,现在每段路线都规划了具体的时间,从甲地到乙地,不仅有准确的时间表,而且可以按一定的条件客户、路线、重量、体积自动给出车辆配载方案,提高配车效率和配载率,这都是之前不能做到的。
而对于区域的经销商的要求,则是要有自己的仓库。青啤由于将各销售分公司改制为办事处,取消了原有的仓库及物流职能,形成统一规划的CDC-RDC仓库布局。
所谓CDC-RDC仓库布局,可以说是重新规划了青啤在全国的仓库结构。
青啤的员工解释说,青啤原本在各地设立了大量的销售分公司,而每家分公司都租有一定规模的仓库并配备车辆、人员、设备来负责当地的物流配送。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仓库的管理方式仍是传统的人工记账,所以出错率高,更无法保证执行基本的“FIFO”先进先出原则。这样直接导致的原因就是总部对分公司仓库的情况无法进行监控,成为管理盲点。
而CDC-RDC,则是先设立了CDC中央分发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 Built by Catalogue Saler、RDC多个区域物流中心,Region Distribution Center和FDC(前端物流中心,Front Distribution Center),一改以前仓库分散且混乱的局面。
这样,青啤从原有的总部和分公司都有仓库的情况,变成了由中央分发中心至区域物流
中心,再到直供商,形成了“中央仓-区域仓-客户”的配送网络体系,对原来的仓库重新整合。
吕大海说,全国设置了4个RDC,分别是在北京、宁波、济南和大连。在地理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厂家分布,以充分满足客户需要,并降低经营成本。
而FDC方面的选择则是考虑了供应和销售厂家的合理布局,能快速准确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加强企业与供应和销售厂家的沟通与协作,降低运输及储存费用。
不仅仓储发生了变化,库存管理中还采用信息化管理,提供商品的移仓、盘点、报警和存量管理功能,并为货主提供各种分析统计报表,例如有进出存报表、库存异常表、商品进出明细查询、货卡查询和跟踪等等。
对比以前,分公司不仅要做市场管理和拓展工作,还要负责所在范围内的物流运作。
“可以说我们以前80%的精力都在处理物流的问题上,但现在,我们可以把精力完全放到营销上了。”青啤办事处的人员深有感触地说。叶祖新与蒋欣
由于有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市场终端,销售人员对终端的情况能及时掌控,所以缺货的要求能步步紧跟,青啤的销量也就慢慢往上走了。
吕大海对此表示欣慰:“‘物’与‘流’的相辅相成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后明显产生了效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