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沈阳;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应急管理
    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对社会秩序、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甚至还会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带来破坏,事件发生后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经济衰退、社会恐慌以及次生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有以下特征:乐的拼音
暑假调查报告    (一)突发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往往是难以预料也难以避免的,虽然在事件发生之前也会存在一定特征与预兆,但是想要准确识别预兆并对其进行风险预判往往较为困难,因为大多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事先预兆并不具备特殊性,或在过往不曾出现过,以至于难以准确识别。但是,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全面风险监测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的突发性,能够尽可能做到有效预警及迅速响应。
十大男装品牌
    (二)紧急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性主要体现在事件发生之前没有任何预兆,或
者预兆事件较短,事件一旦爆发扩散就格外迅速,如果有关部门应急管理能力较低,会让事态影响程度进一步加剧,造成社会恐慌和秩序混乱。因此,紧急性决定了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有效、真实的信息,而这又再次对获取信息途径、公众参与机制、多方知识协同等提出了要求。
    (三)扩散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危害严重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就是其扩散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常以传染性疫情、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形式出现,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扩散性,而现代交通技术的发达,人员、物资流动性的加快,大城市人口密集度的提升等因素,也进一步让公共卫生事件突破地理因素的限制,扩大传染的范围。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短短1个月时间就已经席卷全球上百个国家,且除了中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至今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足以证明其扩散性特征。
微单反
    (四)反复性。从新冠肺炎疫情可以明确地看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复性特征。这种反复性一方面是源于病毒会反复持续地侵害人体免疫系统,难以被根除,哪怕人体产生过抗体,但随着免疫力降低、适应性免疫反应不足等因素,也会导致再次感染;另一方面是源于病毒本身的季节性表现,很多呼吸道病毒会在特定的季节重复出现,且再次出现时
安静的教室容易与同时期其他病毒互相作用,造成更严重的多重感染、重叠爆发,这种重复性也让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系统和医疗卫生体系面临更大挑战。
    二、沈阳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及应急处理中的问题
    近年来,沈阳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015年,沈阳市政府印发了《沈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由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协作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决策、制订应急方案、组织实施控制救援等指导性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级别划分,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以及涉及范围,划分从一般到特别重大四个级别。2020年更是建立了沈阳市疫情监测指挥平台,涵盖疫情监测、救治能力、物资保障、重点人和城市运行五大功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风险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投资不足。根据《沈阳市医疗卫生领域市与区县(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文件内容可知,沈阳市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主要包括公共卫
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财政支出涵盖在公共卫生项下。而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支出由省市按比例承担,省级仅承担20%,其余80%全部由市和区、县单位共同承担。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与处置,只有省级确定的体性预防和重点人的接种疫苗、器械购置及异常反应保险费用由省级承担,其余包括疫苗的运输、冷链物流的投入、重点地方病的防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费用也只能由市和区、县单位自行承担,这无疑极大地加大了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压力。上级政府财政投资的不足直接导致相关部门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经费支出的紧张。根据沈阳市卫健委官方公示数据显示,2019年沈阳市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标准宣传贯彻方面支出190万元,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支出450万元,疾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支出500万元,显然投入不足。从而,带来的是风险防控体系不够健全、技术体系建设滞后、风险识别与风险预判信息覆盖性不足以及应急处理效率偏低等问题,成为沈阳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与应急管理的短板。
乔家的儿女乔七七结局    (二)风险监控与应急处置机制不协调。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重要工作,除了卫计委、宣传部、政府应急办等核心部门外,还涉及到公安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等二十余个相关部门,因此部门之间沟
通是否顺畅、运作是否协调就成为影响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沈阳市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处置中存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协调的现象。一方面体现在各部门之间由于基础职能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平日里交流有限,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难免出现合作基础不牢、职能壁垒现象,尤其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需要具备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性知识,普通行政部门在基础认知、信息处理方面都无法与卫生管理部门高效率对接,这造成了应急资源整合困难与应急处理效率低下,也让上级主管的指挥协调不顺畅;另一方面源于当前的卫生管理体制。目前的卫生管理体制要求各地卫生机构受当地政府直接管辖,这种体制决定了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上下级卫生机构进行信息沟通交流往往要经过当地政府部门作为中间链接,难以实现人员、信息、物资等资源的快速整合,这直接导致了风险信息识别、上报、预警的不及时,无法实现高效率的卫生部门联动机制。
    (三)相关人员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截至2020年3月19日,沈阳市累计问责372人,问责党组织65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07起,还曾出现信息上报不及时、上报信息错误等问题,这无疑从侧面反映出沈阳市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相关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不只是应
急救援一个环节,更多的还涉及到事先的风险监测预警、事中的应急处置与事后的修复巩固等内容,因此这就要求不同环节的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一是全面的信息收集能力。事先掌握历史信息资料,事中掌握现场信息、决策信息,事后掌握分析总结、案例补充信息等,以此为各部门决策奠定基础。二是风险评估的能力。基于已掌握信息对可能遭遇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决策,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风险监测的能力,对风险状况实时监测,精准捕获变化与动态,当意识到风险容易造成危害时即时进行风险预警。三是在风险发生之后还要具备指挥协调应急工作部署的应急预案准备能力与应急响应的能力。可以说,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但是沈阳市由于风险监测投资不足、危机意识淡薄、应急演练经验缺乏等原因,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常常出现初期秩序混乱、信息发布不及时甚至失真等状况,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缺乏风险监测、现场调查、应急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