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地球构造: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370km.赤道半径约6378km.两极半径约6357km。
地球内部可分为3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1)地壳
地震多发区域: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内。
可以组什么词(2)地幔
地幔物质根据推算形态应为粘弹性体(可传播横波)。
(3)地核
2.地震的发生过程:
(1)地震:是地球内某处因地球构造运动、岩层突然破裂(构造地震)、成因局部岩层塌陷(塌陷地震)、火山爆发(火山地震)等发生了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
①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
②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
③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分为:
(a)浅源地震(<=60km.)(世界上绝大部分地震).
(b)中源地震(60-300km).
洪学敏个人资料(c)深源地震(>300km).
④震源深度影响:浅震波及范围小、破坏程度大;深震波及范围大而破坏程度小。
3.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1)地震成因:地壳的变形
(2)地震类型:
①构造地震:全球地震发生总数约90%为构造地震。
②火山地震
③塌陷地震
此外,水库也能诱发地震、核爆炸可能在场地激发地震。
4.地震波及其传播
(1)地震波定义: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
(2)分类:
①体波:通过地球本体传递的波。
(i)纵波:可在固体、液体传播,为压缩波。
(ii)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为剪切波。
②面波:为次生波。分为:(a)乐甫波、(b)瑞雷波。
5.地震波的主要特性:地震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波形
地震加速度波形及三大要素:峰值、频谱、持续时间。
6.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一次地震仅一个震级。
分为:(1)近震震级ML;(2)面波震级MS;(3)体波震级MB。
基于震级的地震分类:微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强烈地震。
7.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
8.中国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
红经典手抄报
(1)分布范围广:面积79%以上为6度抗震设防。
(2)震源浅、强度大:绝大部分深度20-30km。
(3)强震的重演周期长:
(4)位于地震区的大中城市多,建筑物抭震能力低。
8.中国的地震灾害:
(1)地表破坏:地震缝、喷砂冒水、滑坡塌方。
(2)建筑物的破坏
(3)次生震害:一次灾害、次生灾害。
9.抗震设防目标的确定
(1)依据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
(2)合理的设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既能有效减轻地震破坏,又能合理使用资金。
10.中国抗震设防标准
(1)原则: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水平的抵抗能力。
(2)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频度和强度。
①基本烈度(中震):相当于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重现周期为475年。
②众值烈度(小震):50年超越概率为63.2%,重现周期为50年,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低1.55度。
③罕遇烈度(大震):超越概率为3%重现周期为1461-2475年,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1度。
11.中国抗震设计规范(2001)设防目标:
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2.抗震设防目标的实现
(1)中国抗震设防的目标,是根据不同的水准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和要求实现的,称为三水准、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水准:建筑物在遭受颇度较高、强度较低的各种地震时,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弹性变形。
第二水准: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第三水准: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2)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①强度验算:以小震验算承戴能力,小震验算结构弹性变形。(第一水准设防)
②构造措施:通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必要的变形能力。(第二水准设防)
③变形验算:变形验算、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和易倒塌结构按大震验算层间位移。(第三水准设防)
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知识点解析与小结:
1.掌握建筑地段的选择和场地类别的分类。
2.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
3.掌握液化地基的现象、影响因素、液化地基的判别与处理。
4.了解地基基础抗震加固的方法,掌握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
1.地段类别的划分: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危险地段。
在建筑物选址时,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建筑物。
2.发展断裂带的震害和避让
3.局部孤突地形的震害影响
4.场地土的分类:
(1)建筑场地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
软弱地基上,柔性结构易破坏,刚性结构相应表现较好。
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表现较好,刚性结构表现不一。
深厚覆盖土层上建筑物的震害较重,而浅层土上建筑物的震害则相对要轻些。
陈奕迅有哪些歌好听(2)场地土类的划分
影响因素:覆盖土层厚度、表层土的剪切波速
(3)抗震规范场地类别划分:抗震规范按照表层土的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两个因素,将建筑物场地分为I-IV四种类别。
5.地基的抗震验算:
(1)天然地基破坏极少。
(2)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天然地基。
(3)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
6.地基土的液化现象:在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或粉土颗粒间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有效压力降低,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体抗剪强度为0,形成有如"液体"的现象,即称为"液化"。
7.液化危害:
(1)地面:喷水、冒砂、地陷等。
(2)建筑物:下沉、倾斜
外盘和内盘是什么意思8.决定地基液化的主要因素有:
(1)土层的地质年代。
(2)土的组成和密实饱度。
(3)液化土层的埋深。
(4)地下水位深度。
(5)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9.液化的初步判别: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的条件。土地纠纷
试验判别:标准贯入试验的判别公式为:
液化指数的大小,从定量上反映了土层液化的可能性大小和液化危害的轻重程度。
10.地基抗液化措施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地基的液化等级,并结合当地的施工条件、习惯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等具体情况予以确定。
11.地基加固处理处理方法
首先考虑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其次考虑采取加强上部结构的建筑和结构措施,当仍然不能
满足抗震要求时,再考虑采用人工地基加固处理方案。(1)换土垫层法(2)重锤夯实法(3)强夯法(4)振动水冲法(5)深层挤密法(6)砂井预压法
第三章 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
知识点解析与小结
1.地震反应:地面运动作用于房屋,在房屋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变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影响地震反应的因素:房屋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面运动特性(幅值、频谱特性、持续时间)等。
2.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动力计算简图:房屋结构的简化:一般将一单层房屋集中为一个质的,将竖向构件质量集中至上下两端,忽略质量的扭转效应,按单自由度考虑。
3.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
(1)荷载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2)地面运动作用下运动方程:
4.运动方程的解:
(1)单自由度体系的无阻尼自由振动:
加速度
惯性力
(2)单自由度体系的有阻尼自由振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