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标 准 | 素 养 解 读 |
1.从时空观念角度概括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掌握陈独秀、蔡元培、鲁迅、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3.从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正确认识其局限性。 | |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政治: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4)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5)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概况
标志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
代表人物 |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
指导思想 | 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
阵地 |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基地 | 北京大学 |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美国城市大小排名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1)民主
①政治民主: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
②民主理念: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2)科学
①内容:包括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②影响: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平安夜短信表现: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①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
②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等文章。
(3)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葛荟婕个人资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文化平民化
(1)原因: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平民教育的蓬勃兴起。
(2)表现:平民教育的发展;白话文不断得到推广。
工作励志名言(3)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图解历史] 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积极性
(1)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2)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倾向;未能发动广大人民众。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相伴到老史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
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①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史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②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解读] (1)史料一论述了陈独秀的反封建主张。①说明“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史料二论述了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②表明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进行猛烈攻击。
[思考港台明星] (1)史料一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的运动相比,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变化: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2)根据史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什么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提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封建伦理道德导致中国的危亡,使民主、科学不能实现,阻碍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5)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康有为及陈独秀对待儒学的态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