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
怎样保养笔记本电池
【公布日期】2003.01.13
【字 号】渝府发[2003]1号
【施行日期】2003.01.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消费品工业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
形容秋天的词语 (渝府发[2003]1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食品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和流通领域,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重要产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对优化食物生产结构,引导居民食物消费,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众对食物多样化、优质化、绿化、营养化、方便化的需要以及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城乡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我市“十五”计划提出的将食品工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冰淇淋品牌“十五”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十五”期间,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抓住西部大开发、库区建设、加入WTO三大机遇,发挥资源富集、市场巨大、劳力充裕三大优势,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结构
神舟五号资料调整和对外开放步伐,构建贸科工农一体化新型食品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初步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食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十五”期间,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遵循以下工作原则以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创造城乡就业机会为目标,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食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化食品,提高传统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效益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加快食品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应用高新加工技术,保护和提升优秀的传统工艺技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一批贸科工农一体化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鼓励和引导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经营者建立稳定的合理的利益与风险共担机制以优势特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结合原料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发展食品工业为契机,促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1.发展目标
  我市食品工业“十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产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初步建立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食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基本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
  经济指标:全市国有及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 (不变价)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5%,力争占全市工业的8%;工业增加值达到53亿元,年均增长10%。
  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00年的0.18:1提高到0.45:1。
  技术创新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市级农产品储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产品研发工程中心1—2个,新产品产值率从2000年的9%提高到15%;2010年力争建成国家级产品研发中心1个。
  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5亿元或利税0.5亿元以上企业争取达到10户;年销售收入1亿元或利税0.1亿元以上企业争取达到20户,形成我市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的支撑体系。
  基地建设:依托农业产业化工程,基本建成40万吨优质柑橘、40万吨优质榨菜(青菜头)、40万头瘦肉型猪、40万头草食牲畜、40万亩黄籽油菜、较大规模绿食品、优质粮食等原
料生产加工基地,获绿食品标记产品由2000年的8个增加到80个。到2010年,全面建成以优质柑橘、榨菜、瘦肉型猪及草食牲畜、黄籽油菜、优质粮食、水产品为主的大宗农产品加工转化基地,产品绿化率达40%。
  2.布局调整
  按照我市三大经济区发展战略,根据食品工业自身发展需要,着力优化区域布局,在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逐步形成有区域特的食品产业。
  都市发达经济圈以高新食品产业为先导,以方便食品、保健食品为重点,大力发展食品及饮料制造业。在城市近郊,适度发展都市型农业及食品加工业。适应农产品超市连锁配送发展趋势,搞好以无公害高档精细菜为主的鲜活农产品加工。
  渝西经济走廊以绿食品为先导,逐步建成国内有影响的绿食品生产基地。以大宗优势农产品加工增值为重点,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着力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粮油、瘦肉型猪、奶牛、家禽(含珍禽)、特果蔬、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荣昌、合川、潼南等地生猪及禽类资源,发展肉类综合加工,逐步建成国内重要的肉类食品加工基地。发挥畜禽、粮油、果蔬主产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方便食品、旅游休闲食品、保健食品。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以有机食品、绿食品和功能食品为先导,逐步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有机食品、绿食品和功能食品生产基地。以特农产品加工转化为重点,发展功能食品、方便食品、旅游休闲食品。着力建设优质柑橘原料基地,发展以名优柑橘汁为主的果汁加工及柑橘综合深加工,逐步建成国内柑橘饮料产业中心。以涪陵、万州为中心,建成国内最大的榨菜及酱腌菜产业带。加快发展葛根、魔芋、薯类、玉米综合深加工。以有利于库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设优质、高产、高效淡水水产养殖基地,发展特水产品养殖与加工。大力发展以牛羊兔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及肉类综合加工业。加快发展绿茶叶及板栗、核桃、银杏等特种干坚果。充分发挥山区“天然药库”和适种烟叶的优势,大力发展药、烟产业,开发特功能食品饮料。在条件较好的区县(自治县、市)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粮(含杂粮)油基地,发展粮油加工业。积极发展食用菌类、厥菜、莼菜等山野绿食品加工业。
  3.结构调整
x战警观影顺序
  重点进行五个方面的调整优化:
雅儿贝德  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发展非公有食品工业企业,鼓励个体、民营经济和外商投资,力争
“十五”期末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优化组织结构:积极创造条件,以优势企业的扩XXX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培育一批贸科工农一体化大型食品集团。发挥中小企业体效益和灵活机制,向专业化和特化方向发展。
  优化行业结构:逐步降低能耗高、效益低的食品行业比重,加快优势行业和新兴食品行业发展。扩大乳品、畜禽、果蔬及粮油加工业等行业的规模和比重。
  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保健、方便食品。与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建设有机食品、绿食品原料基地,加强服务和引导,尽快将我市名牌产品、优势产品、特产品开发为绿食品。充分发挥动植物资源优势,发展营养食品、健康食品及功能因子明确、功效显著的保健食品。加快开发营养强化大众主食,大力发展方便米面制品、畜禽肉熟食制品及半成品、方便调味料等方便主、副食品。积极发展速冻食品、微波系列套餐等冷冻方便主食及方便副食、旅游休闲食品。
  优化原料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培育适销对路的食品加工专用品种,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原
料生产基地。调整种植业结构,逐步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合理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专用玉米、马铃薯、杂粮、“双低”油菜等特品种,积极发展适宜加工的优质水果、瓜菜以及各种名、特、优、新、稀经济作物;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生猪品种改良,发展瘦肉型品种,大力发展以家禽、肉牛、奶牛、菜羊为主的养殖业及畜、禽、蛋、奶加工业。建立优质、高产、高效淡水水产养殖基地,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加工。
  二、“十五”食品工业发展重点
  “十五”期间,根据我市资源条件、区域布局和发展趋势,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造提升传统食品行业,开发培育新兴食品行业。
  在行业上,重点发展乳品、肉类、果蔬、薯类加工四大行业,巩固壮大酒类、软饮料制造及烟草加工三大行业,改造提升粮油加工、酿造调味品、焙烤及糖制品三大行业,开发培育保健食品、生物食品、工程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配料四大行业,形成“4334”发展格局。
  在产品上,重点发展奶制品(鲜奶及发酵奶)、肉类制品(冷鲜畜禽肉制品、腌腊制品)、特
果蔬及深加工制品(榨菜、魔芋、菌类)、饮料(橙汁、果蔬汁饮料、茶及茶饮料)、优质粮油及深加工制品(淀粉及深加工产品、杂粮及豆制品、优质米、精炼植物油)、酒类(啤酒、优质白酒、果酒)、特调味品(火锅底料及调味料、天然香精香料)、卷烟等八大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