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情感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所倡导的“情感—交往型”课堂的价值立意在于“指向完善学习品质的课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融情感教育、课程育人、情感德育为一体,在不忽视认知和技能对于学生学习的价值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情绪、情感与认知、技能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促进学生整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建构小学语文“情感—交往”型课堂,需要教师想办法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架起顺畅交往、情感和谐共振的立体桥,具体有以下实施路径。
一、与文本链接,走近情感世界“情感—交往”型课堂首先需要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建立起交往关系。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教师要激发学生与文本接触的愿望,通过反复阅读文本、链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逐渐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获得自身阅读经验与情感的滋长。笔者在执教《观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自然段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学生自由朗读多遍后,指名读,该生读得很好)想不想听听同学们对你的评价?
生1:他读得很有感情,让人如临其境,我们仿佛到了钱塘江边观潮。
师:(微笑)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请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生2:刚才,我把自己的心融进了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潮水翻滚着飞奔而来的样子,可能心进去了,也就读得好了。
王力宏 张惠妹师:真棒!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读书,读得入情入境,把我们带到了钱塘江边,让我们也仿佛看见了白浪翻滚而来的景象。大家一起带着想象读读这一段吧!
(学生十分投入地朗读)师:再请你来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师:同学们发现了吗?他的朗读有什么特别之处?生3:他不但读得流利,面部表情也很丰富。师:看来,想象朗读、表情朗读都是读好书的秘诀,也是学好语文的秘诀。同学们各自再试试吧!
(学生自由练习)“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中描绘潮水涌来的语句均融入了作者的观察感受。在上述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经历了“自由练读—指名读—自由读”的多轮读书活动,与
文本充分接触,并让读得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把心
放进课文中去读,边读边想象),然后引导全班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画面,逐渐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获得了美的感受以及情感的熏陶。
可见,以学生的自主朗读、自由想象等为手段,帮助他们与文本、与作者建立链接,有望使“情感—交往型”语文课堂变为现实。
二、与他人交往,分享情感经验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授受的过程,也是丰富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若能满足小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多维交往的需要,就能使学生在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的互动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荷花》(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谁有信心读好这段话?谁有?老师期待着你自信的小手。
生1:(朗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师:不简单呐!每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晰、那么准确,为她的自信和水平鼓掌(掌声响起)。向她学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齐读)师:真好!刚才她就是从这段话中发现,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何以见得呢?何以见得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呢?
生2:因为他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生3:因为他连花瓣儿中的小莲蓬都发现了。生4:因为他不但注意了荷花,还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
师:说得好!作者对每一种荷花都进行了很仔细的观察。现在老师来读一段话,看看你能不能从中发现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
(师读课文)生5: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想象在看荷花。因为他把一池荷花看成了一大幅活的画,还表扬画家的本领真了不起。
生6: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荷花的。他看任何一朵荷花都觉得很美。
师:说得都很有道理。对课文,不仅要说得好,还要
[摘
李霞个人资料要]建构小学语文“情感—交往型”课堂,需要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架起顺畅交往、情感和谐共振的立体桥,其实践路
径为:与文本链接,走近情感世界;与他人交往,分享情感经验;与自我对话,加深情感体验。这样处理可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生态,促进学生语文认知学习与情感的协同发展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交往”型课堂;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9)06-0006-02
语文“情感—交往”型课堂的实践路径
江苏南通大学情感教育研究所(226019)陆吴秀波的个人资料
平王佳佳
语文·教研视点
读得好。谁来读读这段话?
生7:(朗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谁还想读?想读的咱们一起读。(学生齐读)师:其实,我更想说,你们的本领也真了不起!你看,才读了几遍课文,就读得这样准确、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了。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交往内质的学习是在同他人(尤其是同学)沟通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的。一切的学习都蕴含了同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实践,课堂里的学习是在师生关系与伙伴关系之中实现的。在上述教学中,王崧舟老师在自由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追问:“何以见得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呢?”三个学生分别从“荷花”“小莲蓬”“荷叶”的视角印证了作者观察之细致。教师又读了一段话,让学生思考:“看看你能不能从中发现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两个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发现——“作者是带着想象在看荷花”“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荷花的”。在这里,王老师通过点拨、追问、表扬等手段与学生展开交往。对于同一个问题,他让多名学生从不同角度陈述自己的阅读感受,生生之间互动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借助多维度“情感—交往”活动,学生拾级而上,“读了几遍课文,就读得这样准确、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达成了阶段性教学目标。
三、与自我对话,加深情感体验与自我对话,指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反思性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能促进其深入学习,并对自我经验加以改造与重建,加深学生对知
借条范文识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作者仅仅抱了母亲一次(指题目“第一次”),仅仅抱了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如此欣慰,而我们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记住这个词:“无数次。”(板书:无数次。将“无数次”与课题中“第一次”连起来)当我们把“第一次”与“无数次”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时,你最想对母亲说什么?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想好再说。
生1:我们欠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生2:我们为您做得太少了,母爱真是无以回报啊!生3:母亲,美丽的母亲;母亲,生病后的母亲;母亲,伟大的母亲。
师:她在写诗。生4:是啊,母爱就是那么伟大。师:此时此刻,还有比这更好的语言吗?
生5:母亲比上帝还伟大!
lol排位赛段位生6:我爱您,母亲!从心灵深处。师:读了这篇课文,如果你们有这样深的感受,于老师就非常非常放心了,非常非常满意了。此时此刻,你们想对自己说什么?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
生:好好爱母亲吧,好好珍惜母爱吧,不要再让母亲生气了。
师:今天你妈妈来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没有让妈妈来听课?生:(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因为我妈妈没有空……(师摸着学生的头,轻轻地、长时间地抱住这个孩子,说:“妈妈忙啊,担子重啊!”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上述教学中,于老师用蒙太奇手法把“无数次”与“第一次”组合对举,“母亲付出之多”与“子女回报之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教师看似平淡的点拨开启了学生的心扉,引发了他们对自己母亲的观照以及对自己平日所作所为的审视,使学生感到自己“欠”母亲的“实在太多了”,为母亲“做得太少了”,从心底发出感叹“母亲比上帝还伟大”“我爱您,母亲”,并表示要“好好珍惜母爱”“不要再让母亲生气”……此时,受到文本触发、情感洗礼、心灵净化的“我”与往常的“我”敞开对话,蓦然发现过往的自己“惹妈妈生气”“忽视母亲的付出”,就“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于老师的教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展开“情感—交往”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升华了学生对母爱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实现了阅读审美的超越和自我心灵的成长。
与文本链接,助学生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他人交往,分享各自的情感经验;与自我对话,加深情感体验。这是我们探析出的小学语文“情感—交往”型课堂的三条实践路径。借助这些路径可以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态,促进学生语文认知学习与情感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
考
文
献]
涂松岩个人资料[1]朱小蔓,王坤.“情感—交往”型课堂:课程育人的一种人
文主义探索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2018(5).[2]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 ].钟启泉,译.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陆平,王倩.特级教师李吉林、王崧舟创设有效情境的艺
术[J ].小学教学参考,2015(7).
[4]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Ⅰ·阅读教学卷[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责编刘宇帆)
语文·教研视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