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 EDUCATION
电
影
教
育,主要是指学校“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
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
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对国家人才培养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及开去,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内容、功能与高校思政教育在某
种意义上有着一致性,两者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中华传统美德、革命历史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都
具有教育、认知功能,只是前者针对全社会,后者只针
对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地讲,高校思政教育一度呈现
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而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已越
来越被大众欣赏、认同,自然起到了较好的宣教作用。
鉴于此,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融于高校思政教育,无
疑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因而,探究新时代主旋律电影
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和路径,具有现实意义。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建构与发展
(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缘起
小学生庆国庆手抄报
1949年至1966年的十七年电影明显受到前苏联
电影宣教传统的影响,并确立了“人民电影”的方向。这一时期的电影具有苏联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彩(写实朴素,积极向上,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代表作品有《赵一曼》(沙蒙,1950)、《铁道游击队》(赵明,1956)、《上甘岭》(沙蒙、林杉,1956)、《霓虹灯下的哨兵》(王苹、葛鑫,1964)等。此阶段
电影多以战争为背景,讴歌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
姜昆的女儿立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先辈。
“主旋律”一词源于音乐领域,“指多声部演唱
或演奏的音乐中,一个声部所唱或所奏的主要曲调,
其他声部只起润、丰富、烘托、补充的作用”[2]。将“主旋律”一词引入电影并提出“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则是在1987年。该年“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被正式提了出来。‘坚持多样化’是对电影娱乐功能的强调,‘突出主旋律’则是在新形势下调和主旋律电影与娱乐电影的矛盾,弥合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缝隙的自觉坚守”[3]。随着时间的推移,“主旋律电影(凸现主流意识形态,倡导国家认同、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讴歌积极人生,弘扬主流价值观,主要服务于宣传、
教育和认知目的)”
[4]逐渐进行了类型化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它“全部或部分涵盖战争电影(多为重大革命历
史题材、抗日战争题材、解放战争题材和现代军事题材)和其他契合主流意识形态,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励志精神等的电影(风格多样,样式或类型涉及警匪片[含侦破片、侦探片、反特片、谍战片、公安司法题材影片]、喜剧片、古装历史片、传记片等)”[5]。
【作者简介】 刘五朵,女,河南漯河人,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讲师; 庞文芬,女,贵州铜仁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省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新时代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改革试点”(编号:G5-20)阶段性成果。刘五朵 庞文芬
以影塑人,以艺养心:
主旋律电影的高校思政育人三题
2021
前者如《南征北战》(成荫、汤晓丹,1952)、《地道战》(任旭东,1965)、《南昌起义》(汤晓丹,1981)、《秋收起义》(周康渝,1993)、《重庆谈判》(李前宽、肖桂云、张夷非,1993)等,后者如《孙中山》(丁荫楠,1986)、《蒋筑英》(宋江波,1992)、《焦裕禄》(王冀邢,1990)、《凤凰琴》(何,1994)、《那山那人那狗》(霍建起,1999)等。然毋庸讳言,“长期以来,不少主旋律电影存在着主题先行、题材陈旧且模式化之弊,内容大于形式,说教彩浓厚,往往流于‘观念的传声筒’的层面”[6]。可喜的是,随着“文化产业”首次在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被正式提出后,电影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便被赋予“中国特电影产业化”的内涵,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泛指2012年十八大以来公映的主旋律电影)则应运而生。
(二)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新表现
显而易见,《湄公河行动》(林超贤,2016)、《战狼2》(吴京,2017)、《红海行动》(林超贤,2018)、《我和我的祖国》(陈凯歌担任总导演,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2019)、《我和我的家乡》(宁浩担任总导演,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和彭大魔、邓超和俞白眉分别执导五个故事,2020)、《悬崖之上》(张艺谋,2021)等类型化的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叫好叫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听传播也自然而然,呈现出易于大众接受的显在特征较为突出的新样态。
1.演员阵容明星化。继《建国大业》(韩三平、黄建新,2009)之后,《建党伟业》(韩三平、黄建新,2011)和《建军大业》(刘伟强,2017)等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亦大胆启用一线明星。其中不乏陈道明、刘烨、王景春、甄子丹、张曼玉、梁朝伟、任达华等实力派演员。仿好莱坞“明星制”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主旋律电影的广泛接受与票房收益。
2.题材表现多样化。较之以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题材明显更趋多样化,情节表现亦更为灵活、大胆。《中国机长》(刘伟强,2019)关注现代行业“平凡英雄”,《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关注当代中国海外刑侦或撤侨事件,将个人英雄主义与民族大义相融合。它们不仅丰富了题材类型,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体,而且对蕴含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镜头表现奇观化。《智取威虎山》(徐克,2014)、《流浪地球》(郭帆,2019)等新时代主旋律电影颇为重视“熟悉的陌生化,日常的奇观化”抒写,它们引进类型程式,且突破边界、跨类融合,既使视听影像具有较强奇观性、特效性,亦强调奇观影像的“意义”和“意味”支撑,在颇具视听震撼力的同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传播模式商业化。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宣传营销与时俱进,逐渐进入全链路传播,新媒体微博、抖音、朋友圈等亦成为其宣传之地。“主旋律电影主动向商业化方向转变,吸收融入商业电影的娱乐元素,
无疑是一种正视并遵守市场法则的表现,是市场竞争机制下的一种自我调节。”[7]无疑,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适度商业化运作既可以有效促进再生产,也可以使自身更具观赏吸引力与接受影响力。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已经形成全新的表现方式,在表达国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及进行爱国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一门天然能够塑造审美能力的视觉艺术,电影将那些属于中华文化、美德的元素融于一帧帧的运动画面,对广大青年的思想认知既有了便宜的形象记忆之优势,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民族团结等的思想传播也因视觉投射、偶像崇拜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与新时代主旋律电影
在某种意义上,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与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趋同——塑造既拥有强大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及高尚审美眼光的新时代有为青年,时代需要青年承担起民族和国家赋予的责任担当与神圣使命。
(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无需置疑,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目的即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受不良思潮影响。新时代的中国正处
逆战刷
FILM EDUCATION电影教育于社会转型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受外来文化影响
的各种消极、懈怠、畸形、享乐、堕落思想喧嚣杂沓于
虚拟空间,一些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致利己
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无边界的自由主义、盲目的无政
府主义等也泛滥其中,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不良
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自觉地保
证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纯洁性、向上性、正能量与使
命感,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青年应宋茜昌珉公开恋情
是积极进取的青年、爱国的青年和具有民族大义感的
青年。因题材扩展、宣传模式改变及明星效应,《建国
大业》《建党伟业》《战狼2》《红海行动》等新时代
主旋律电影将体现国族大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主流意识形态潜隐于影像空间,自然而然地植入大学
生的脑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塑了众多崇拜中国
特英雄偶像的新青年。实际上,“在主旋律电影的
界定中主要强调了它的社会功能,即表达国家主流意
识形态,体现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和主流社会秩
序”[8]。对广大高校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
传、教育自是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应有之义。
(二)进行广泛的政治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目的当然是政治教育。为了求得更广泛的、良性的、具有实效性的政治教育,国内
每个高校都设有多门思政教育课程。然不应讳言,简
单的书本和课堂教育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相比起来,
由于电影具有艺术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多重属性,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能巧妙地以多样的叙事方式和丰富
的视听呈现,让不同背景和接受力的青年学生都能够
从中得到教益。比如有人喜欢《流浪地球》,在欣赏科
幻奇观中升华灵魂;有人喜欢《百鸟朝凤》(吴天明,
2016),在品味含蓄蕴藉的视听表达中宣泄情感、接受
文化。客观而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给高校思政教育
的广泛与多样化实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它使高
校青年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获益良多。
clean的过去式(三)增强文化自信
高校思政教育的另一个目的乃是让大学生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诚然,中华五千年文化具有极深厚
的人文历史底蕴。文化的传承是民族血脉得以延续的
关键,也是文化自信得以有效建构的动力之源。实际
上,文化自信之于高校青年的必要性就好比雨水之于树苗——只有经常接受雨水的灌溉,树苗才能茁壮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百鸟朝凤》《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悬崖之上》等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就具有化文化为雨水的滋养功能。高校大学生从中不仅能看到革命先烈或老一辈艺术家或现时代的“平凡英雄”为民族解放或民族文化赓续或职业道德坚守等所付出的心血乃至生命,而且极易产生共情、共鸣和国族自豪感,并由衷确认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乃民族之根、中国于世界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那些英雄先烈、仁人志士实乃民族之脊梁。向他们学习,提炼自我情操,锻铸向上情怀,含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真善美之精神,自是高校青年的不懈之追求,也是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中极具荣誉感的普泛之举。
三、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与路径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由于生活年代和成长语境不同,可谓“网生代”的当代高校青年不容易体认革命先辈、老一辈仁人志士等
一样的情感、思想。也因如此,高校思政教育持续进行初心教育、文化宣传实极为必要。
然现实中的高校思政教育一度遭遇瓶颈: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单一枯燥,评价逐渐走低。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思政教育显然不能仅停留于历史层面,亦应着眼当下和未来;大学生是思想极为活跃的体,对他们开展思政教育要拥有不同的题材,力避内容的概念化、口号化。当然,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亦要适度更新(不能仅采用课堂加讲座的模式,尤其要避免内容多年毫无变化的大课堂、大讲座),过于单一的不无形式化彩的教育方式,只能带来不好甚至相反的效果。正是由于高校思政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内容固化、形式简单之弊,一些相关课程和讲座在大学生中的风评逐渐走低(尽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评价走低的后果就是思政课或讲座的到座率、有效率持续走低,进而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良好教化功能的有效实现。
至上励合刘洲成图片显而易见,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经过长期的发展与
2021
沉淀,在不少方面已具备承担高校思政教育某些内容的功能。换句话说,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应是可行的、切合实际的。那么,应如何将受众面广、感染力强、传播效果好的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这个具有磅礴动力的螺旋桨装进高校思政教育这一必须远航的大船,是必须认真思考的命题。(二)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方略1.选择优质的主旋律电影工欲善其事,必
先利其器。当代大学生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为他们所欣赏的优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自然亦能够进一步增强其审美能力。当然,对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必须进行选择。《建国大业》《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悬崖之上》等优质的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如被引进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那必然会让学生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饮取政治教育的佳酿。因而,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最为关键之处即是优质主旋律电影被选择。这不仅会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而且会助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良性竞争,继而促进国产电影创作的良性发展。 2.专门课程的设立
无疑,艺术教育(尤其是影视艺术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占据着天然的高点。电影作为叙事艺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和大众艺术在本质层面上的协和统一[9],其将原本枯燥的内容“化腐朽为神奇”,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受众面前。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更是
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适合被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研究。因此,结合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安排,合理设立专
门赏析、研究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课程乃可行方案。设立相关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可以让大学生的思政学习更为专注。既为课程,就意味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专门学习,也意味着要达成一定的目标。这样的话,大学生在观看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时就会提高注意力。当然,要力避“强制”之嫌,设立新
时代主旋律电影赏析的选修课是最好的选择。高校虽都设有影视相关课程,但专门以主旋律电影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几乎没有,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结合思政教育的其他课程,强调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赏析课程的重要性,便可以赋予大学生学习思政教育课程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可以让思政课堂更有趣。相较传统的知识输出型的课堂教学,电影直观、鲜活的视听表现显然更有趣味性。这可以将教育与娱乐相结合,
被一些
电影《湄公河行动》剧照
FILM EDUCATION
电
影
教
育
学生认为枯燥的思政学习将会变得生动、愉快。三是
可以改进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根据不同的电影内
容,教师可用多种形式来进行讲授(如情景模拟、配
音等),进而走出多年反复使用同一讲义的怪圈,亦让
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具个性,也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3.开展多样的校园活动
除了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植入思政课堂之外,还
可拓展其传播范围,在全校乃至校外举办以大学生为
主体受众的主题观影活动,让大学生向外表达自己的
观点和感想。观点与观点的碰撞,往往能将新时代主
旋律电影的思政教育效果放大。大学生自身也作为思
想教育的媒介(化身为讲解员),向外更广泛地产生正
能量的影响,并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成为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的新时代大学生。
当然,也可在校内举办影评比赛、配音比赛、故
事演讲比赛等活动,亦可编写剧本予以演出(大学生
自编自演),将大学生看过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后的二
次创作展演、交流,使更多的大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对革命历史、英雄故事、革命先烈与仁人志士的了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思想也必将是国家未来的思想。对高校青年的思政教育尤其重要。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被赋予高校思政教育之意义,也明示优秀的国产电影在新的时代融于高校教育的广阔天地。由于国族实际与时代发展之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必然会得到持久的发展、实现更长久的繁荣。将其及时、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则必然会实现思政教育与电影创作双赢格局:高校思政教育会因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加持而富有活力、生命力,也会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动力,同时提升其审美能力、认识高度;而大学生充满活力与传播力的特质也会给优质的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带来意想不到的传播、接受效果,进而扩大影响,促进优质主旋律电影的不断问世。概言之,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必将大有可为,高校思政教育也会因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引入而呈现出喜人的局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