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军歌》:唱出奋勇抗日的铁流军魂
作者:孟红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5年第6期
    孟红
    陈毅创作原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10月,将南方八省(即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河南、安徽)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由叶挺、项英领导。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对新四军等有过高度评价:“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新四军的成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立志报国的爱国人士,其中包括一批文化人。文化人的加入,提高了部队的整体素质,使部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嘹亮激昂的抗日救国歌声,使战士豪情满怀,使敌人闻声丧胆。但当时大家仍感遗憾的是,新四军自成立以来,还没有一首完全代表本军自己心声的响当当的“军歌”。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到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好听的军歌
    于是,在一次会议上,时年38岁、时任新四军军事委员会副书记兼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提出,新四军应该有一支雄壮的军歌。新四军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项英和大家均表示同意,并委托陈毅写词。周恩来对此也十分赞同。
    陈毅欣然答应,他从军部返回苏南后,很快就于3月30日完成了《新四军军歌》歌词初稿,题名为《十年》:
    光荣的北伐行列中/曾记着我们的威名/我们继承着革命者受难的精神/在南国的罗霄山/锻炼成为钢铁的孤军/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飘扬海外/散播农村/我们送出了抗日先遣的万里长征/我们留下来坚持斗争/招引那民族再团结/雄鸡破晓/伟大的抗日之声。
    风雪饥寒/穷山野营/磨炼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三年隔绝/四围孤立/增添我们独立坚持的勇气/长年累月的埋伏和周旋/把游击战争与秘密工作结合在一起/我们唯一的依靠就是广大的人民/我们就是这个母亲的儿子/我们铁的纪律就来源于此/啊!这光荣的传统准备了十年/今朝抗日/敌寇胆寒!
    我们在大江南北/向敌后进军/南京城外遍布抗战的旗旌/我们有共生死的政治团结/鼓舞着敌后人民的胜利信心/在日寇封锁线上穿插/在日寇坚城下纠缠/我们惯长于夜间作战/用白刃同日寇肉搏/向敌人巢穴里投进烈火/集小胜为大胜/由相持到反攻/看我们风驰电掣/横扫千军/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高举新中国的旗帜前进!
    陈毅写的歌词初稿是一首新诗,共三段35行。它主要歌颂了新四军及其前身长达10年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即概括了参加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工农红军第四军和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健儿被编为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和光荣传统,以及新四军开展抗日斗争和建立新中国的奋斗目标。歌词初稿总体上内容全面,基础很好。韩国电影2018最新r级
    集体精心改词
    4月上旬,陈毅派专人把歌词送到了云岭新四军军部,又由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送给项英。项英和袁国平都认为陈毅的词写得不错,但尚有点不足之处。
    项英很快同袁国平、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军部秘书长李一氓、军政治部宣教部长朱镜我、军政治部秘书长黄诚等,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和修改。项英当时请上述几位同志参与改词是很合适、很有一定道理的:袁国平、周子昆对北伐第四军、红军第四军的历史都很熟悉;袁国平对文学艺术有很高的造诣;而李一氓、朱镜我、黄诚都有很高的学历。
    他们根据歌词要直白明快言简意赅、好记好唱朗朗上口等特点,对歌词初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修改与完善。
    最后大家决定,把原来的三段歌词改为两段;歌名由《十年》改为《新四军军歌》,改动后的歌词更确切地体现出军歌性质;歌词中的光辉奋斗历程更精炼概括;歌词还要特别突出中央军委为新四军确定的战略方针“东进”等。
    集体改词后同原词相比,有两个很大的不同之处:一是内容更为精炼。由原词三段变为两段,由原408字浓缩为263字(含标点符号);二是突出了向敌后进军的思想。增加了“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从而使向敌后进军的思想更加具体化。
    集体修改稿完成后并未最后定稿。为慎重起见,为能够多多打磨一番,也是对原词作者的尊重,项英强调要等与陈毅商讨后再作最后的定稿。
    5月陈毅从苏南茅山根据地回到云岭新四军军部,听取了大家关于这首军歌的意见,对集体改词也表示同意,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陈毅再次执笔,在集体修改稿的基础上进一步精雕细琢,最终形成了后来广为传唱的《新四军军歌》的歌词。
    歌词为两段,第一段主要叙述历史和传统;第二段主要讲现实斗争,并突出向敌后进军的行动方针。
整首词激情奔放,气势恢宏,流畅洒脱。每段歌词最后“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重复两遍来结尾,使主题更加鲜活、具体。歌词可谓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同年5月底,新四军军部发出通知,第一次将此歌词确定为正式的《新四军军歌》。
    6月,为了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他们还进一步将原词《十年》和集体改的词,一起刊登在新四军政治部出版的刊物《抗敌报》上公开发表,以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
    何士德两次谱曲
学校元旦晚会开场白    新四军军歌歌词确定下来后,由冯定送交给作曲家何士德谱曲。
    何士德,1910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是中国当代一流的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也是新中国电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1935年一二·九运动以后,何士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组织“洪钟”合唱团等。1937年任“国民救亡歌咏协会”的副干事长兼总指挥。1938年在南昌参加新四军,1939年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和文化队从事音乐工作。他先后为新四军谱写了不少歌曲,诸如《新四军军歌》、《反扫荡》、《青年之歌》、《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渡长江》、《父子岭上》、《我们本是一家人》等歌曲。其中以《新四军军歌》最为著名,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创作的歌曲,就传遍了中国。1942年到延安,成为中共“七大”候补代江姵蓉
表。1946年到东北,开始电影音乐创作。建国初期为电影《解放了的中国》作曲,该片曾获斯大林文学艺术奖金。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故事影片《桥》的音乐也是他创作的。后又为风光片《春城秋》、故事片《林家铺子》作曲。2000年逝世。
    当年何士德仅有29岁,但他已是知名音乐家了。当时他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队长,被新四军将士誉为“我们自己的音乐家”。拿到新四军军歌歌词后,何士德意识到这是党组织、军首长对他的信任和重托,深知《军歌》满载着全军将士的希望和寄托,自己肩负的担子之重。为了谱好这首《新四军军歌》,何士德冥思苦想,挑灯夜战,到最终拍板定下来曾经前后三易其稿。
    何士德一接受任务就抓紧时间,夜以继日、激情满怀地伏案创作,很快谱出了《军歌》的第一稿。这是一首具有民歌小调风格的曲子。
    何士德后来回忆说:“我动手作曲之前,考虑到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多数是南方农村来的,他们唱惯了南方的民歌,而且红军唱的多数也是民歌风格的革命歌曲,因此,我谱曲时也就运用接近民歌风格的曲调写了第一稿。”此稿写出后,何士德指挥文化队队员在军部大礼堂(陈家祠堂)进行了试唱。
    军部首长袁国平和朱镜我听了试唱后,认为第一稿曲调悦耳好听,流畅易上口,可是不够雄壮,战斗性不强。袁国平具体向何士德指出:“现在这个曲子劲头还不足。新四军是在同凶恶的日本侵略军作战,在民族存亡、你死我活的紧急关头,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军歌》的曲调应沉着有力,高昂雄伟,
要有一往无前的进军气魄,要有一种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概。”
    同时,军政治部还向何士德转达了一条既具体又重要的意见:歌词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一定要重复两次。为什么要强调“东进”呢?原来早在1939年2月,新四军就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战略任务,确定了“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作战方针,故这首《新四军军歌》自然就是一首“东进进行曲”。
    袁国平等提出的这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何士德更好地修改《军歌》的曲子很有启发。
    于是,何士德根据袁国平和朱镜我的要求,很快重新谱写出了第二稿。此稿让文化队内部试唱,反映很好。但同志们认为仍有修改的必要,仍有完善的空间。于是,何士德又进行了一次大的改动,写出了第三稿。qq临时会话
    这第三个曲调完全改变了第一曲的风格,运用了适合行军作战的进行曲调,6月底创作完成,这就是后来的《新四军军歌》曲子。曲调雄壮有力,鼓舞人心,充满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曲与词的结合也相当完美,使词的意境得以充分展现。那铿锵有力的节奏、简洁明朗的旋律,把威武之师、所向披靡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处,使用了一种歌曲少见的三叠行式,连续三个“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曲调有层次地、一次比一次高亢雄健,推出了全曲的高潮。
劳动节祝福语简短    后来,在军部召开的一次联欢会上,陈毅听了何士德指挥演唱的《新四军军歌》,非常满意,他高兴地对何士德说:“最后一句,重复两次,一次比一次高昂、有气魄,意志坚定,这很好,正是我写这个歌词时想强调的地方。”
    词、曲创作完成后,即将迎来珠联璧合的亮相时刻了。1939年7月1日上午,在文化队驻地新村,教导总队文化队和战地服务团70多名学员,精神抖擞,严阵以待,他们终于盼来了军部首长前来检查新四军军歌试唱并将作出决定的关键时刻。
    随着何士德指挥棒一挥,高昂的歌声震荡云岭,试唱一举成功。并博得在场的军部首长及2000多名军政干部的喝彩。
    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朱镜我、黄诚等均到场考察,听后一致认为符合要求,当即定了下来。
    随即,军部首长宣布:《新四军军歌》正式诞生,在全军教唱。
    就这样,由陈毅原词、集体改词、何士德谱曲的《新四军军歌》,只用3个多月的时间便正式诞生了,并在新四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8周年的大会上,由教导总队文化队和战地服务团正式演唱。
    亲耳聆听了这振奋人心、旋律激昂的《新四军军歌》,出席新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和新四
军指战员,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表示拥护和赞成。
    正在大家欢呼之时,日本侵略军的飞机突然窜到了云岭一带,狂轰滥炸。文化队队员在项英等军首长的指挥下,迅速分散隐蔽,之后就冒着硝烟,高唱这首刚刚创作定型的《新四军军歌》,奔赴各地抢救伤员。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在炮火和硝烟中诞生的《新四军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