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的电影
漫步“东四西单鼓楼前”,当年繁华的踪迹依然在|古都
史蒂夫布西密原标题《东四西单鼓楼前》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儿:“故宫北海颐和园,东四西单鼓楼前。”前一句说的是“景儿”,后一句说的是“市”。这个“市”是市场的市,用现在的话说是繁华的商业街。“东四西单鼓楼前”说的是京城的东四、西单、鼓楼这三个地名。这三个地方,现在也是北京的繁华商业街。根据这三条街历史发展的“ 商脉”来看,“鼓楼前”应该是起于元代的繁华
商业街;“东四”应该是起于明代的商业街;而“西单”能成为繁华的商业街,则是在清末民初以后的事儿了。所以,“东四西单鼓楼前”的说法,并不是顺着北京历史发展的“商脉”来描述的。如果按京城的“商脉”来说,最早的商业街应该是“鼓楼前”。鼓楼有一次,坐朋友的汽车走到鼓楼的时候,我瞅不冷子问他:“你知道北京有‘齐政楼’吗?”他愣了一下,想了一会儿说:“不知道。‘齐政楼’在哪儿?”估计很多朋友听到“齐政楼”也会犯蒙。我笑着对这位朋友说:“‘齐政楼’就在你的眼前。”他十分不解地问道:“这不是鼓楼吗?”我笑道:“鼓楼,在元代叫‘齐政楼’。”我告诉他,“齐政”是“七政”的谐音。按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日、月,加上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行星,合起来统称“七政”。鼓楼是按时辰报时的,所以借“七”的谐音,叫它“齐政楼”。这么一说,朋友才恍然大悟。古都
元代的“齐政楼”在元大都的城中心,后来毁于战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北京城时,北京的钟鼓楼重建,更名叫鼓楼,它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鼓楼。
东四大街对比图关于明代的鼓楼, 是不是元代“齐政楼”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原址建的;另一种说法,元代的“齐政楼”在明代的鼓楼西边。我们先不管它到底是不是在原地建的,单说“鼓楼前”的繁华热闹,是从元大都时代就开始了。中国古代建都是有规制的,这个规制简单地说,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朝”,就是朝廷,也就是皇宫,“市”就是市场。换句话说,市场要在皇宫的北边。您看北京城的中轴线,前边是皇城的南门天安门,接下来是故宫的端门和“三大殿”,以及故宫的北门神武门,再往北是皇城的北门地安门,再
往北就是鼓楼了。我们说的“鼓楼前”,实际上就是地安门外大街这段路。您瞧它是不是“后市”?元代初年,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终点码头,还在通州的张家湾,南方来的物资运到通州,再往大都城运送,十分不方便。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在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引昌平白浮泉和西郊诸泉之水,经瓮山泊(昆明湖),入大都城的积水潭,然后向东折南, 出大都东流, 汇入大运河,这就是京城有名的通惠河。换句话说,郭守敬开通了通惠河,使京杭大运河直通大都城,并且把大运河的终点码头,设在了积水潭。自我管理
元代李洧孙在《大都赋》里,描写当时积水潭码头的盛况:“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经抵辇下。”每天这里往来的货船如梭,千帆竞渡,热闹非凡。
元大都的“后市”设在了鼓楼附近,而积水潭恰恰在鼓楼的西边,所以这里成了大都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周边有米市、面市、菜市、肉市、果子市、鹅鸭市、铁器市、鞋帽市、皮货市、珠宝市等众多的市场,而且酒馆茶肆、唱戏游艺场所一家挨着一家,相当热闹。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曾在“鼓楼前”的“戏园”演过戏。“ 鼓楼前” 的这种热闹繁华景象,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直到现 在,这儿依然是热闹的老商业街。东四东四牌楼从明代开始,就是京城繁华的商业街。这条商业街的形成,跟灯市口的灯市和隆福寺及三官庙的庙会有关。明代,正月观灯的“灯节”是民间的重要节日。据史书记载,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当年在南京时,就规定每年正月“放灯十日”为“灯节”。朱棣迁都北京后,仿照旧例,在东四牌楼南设“灯市”(就是现在的灯市口),从正月初八到十八,在这儿“放灯”,就是搞灯展,并且“赐百官假五日以观灯”。等于说放5天公假,让大伙儿来赏灯。“灯节”期间,灯市一直延伸到北边的东四牌楼,街中列市,百物杂陈,观者如云,游客如织。这种热闹的灯饰,自然会带动东四一带商业的发展。此外,隆福寺的庙会是东城主要的庙会,每月的初五、初十、十九、二十、二十九、三十开庙。此外,东四东边的“三官庙”也在初一到十五开庙。“三官庙”在朝内大街原来外交部东边的位置,建于明成化年间,所谓“三官”是指“天地水”三元之神。庙的规模很大,而且自成化皇上以后,明朝的历代皇上都到这儿进过香,所以香火很
旺。当时的庙会, 犹如农村的大集, 开庙的日子, 庙内和庙的周边,摊位一家挨着一家,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这些对东四商业街的繁荣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倪妮父母
除此之外, 东四离明清两代的“十三粮仓”很近。元代的皇家粮仓主要在通州,明代以后,粮仓开始迁移到内城,因为朝阳门离通惠河的河道近,粮仓选择在朝阳门到东直门之间的地段。